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马嵬坡开始 » 第二十七章 练兵

第二十七章 练兵

    李亨拿下长安,过了两天,李亨就开始计划收复东京(河南洛阳),李亨展露自身的抱负和雄心,也是想尽早解决战乱,恢复唐朝的盛世安宁。

    召见郭子仪根本没说话的机会,李亨不急,首先整顿禁卫军。毕竟以前的心腹自己不熟,而且要抓兵权,不先熟悉将领怎么行。

    唐朝的禁卫军是绝对的高富帅,那是多少人眼里的香饽饽,多少少女心里的白马王子。如何当上一名光荣的禁军侍卫,是很多青年才俊日夜琢磨的大事儿。咱们来数数禁军的硬性条件有哪些吧。

    首先是身家背景,唐朝南衙十六卫中前十二卫统辖有府兵。五府三卫分别是亲卫府(属左卫)、勋卫一府、勋卫二府、翊一府、翊二府,亲卫、勋卫、翊卫。如果想成为内府的侍卫,那得是十六卫府兵中亲卫卫士、三品以上人的儿子、二品以上人的孙子才能选上。想入选勋卫和翊卫,哪也得是四品人以上的儿子,三品人以上的孙子。就算是最低等的翊卫卫士也是从八品,比九品芝麻县令强得多。

    第二或者运气好也行,内府选人靠出身取胜,外府兵的选拔没那么严格,六品以下官员或者平民的孩子都能竞争。不过。这些平民并不是一穷二白的苦力人家。唐朝的户籍按照财产分了三六九等。要想入选外府兵,也得有点钱财背景。

    最后还有一条路,就是有本领靠苦力。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的衰落。在唐玄宗时,募兵制给了没背景没钱的人机会。只要你有超强武力值,只需要自己准备一身盔甲、一把好弓弩,五十支箭,一把刀一把剑,再准备三天的干粮就行。

    当然,半天就能跑一百里的考核还是有的。别看半天一百里多,其实古代的测量和现代有差别,再加上以前人们靠体力吃饭是常事,他们的体力完全不用担心。达到要求,能自己备齐装备的人就可以直接录用。所以,要想当上禁军,要么有身家背景,要么有钱,要么有本事。机会永远有,就看你自己的努力。

    大唐禁军制度,起源于西魏、北周、隋朝以来的“府兵制”。西魏以六柱国十二大将军领兵,统管国内平时耕种土地、农隙时训练、作战时从军出征的自耕农,并配合“均田制”,给予出征作战的军士按户籍和功劳授田,将“耕战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隋朝能够消灭北齐、南陈,一统华夏的重要原因所在。

    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在西魏、北周称为“军府”,长官为“开府、仪同”,在隋朝称为“骠骑府”或者“鹰扬府”,长官称为“骠骑将军、鹰扬郎将”。至唐朝立国后,将府兵制发扬光大、推广到天下诸道,其名称改为“统军府”,长官称“统军”。贞观十年(635年),唐太宗正式改基层府兵组织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

    此后这一名称保持了上百年,直至天宝八载(749),唐玄宗下诏停止折冲府上下行文鱼书、不再调派军士入卫作战为止。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后,虽然“折冲府”的名称和“折冲都尉”的官职还在,但都是虚置虚衔而已,“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走到了衰亡的尽头。

    唐代的折冲府,最多时有八百府,一般时也有六百多府,其中关中就设置了二百八十多府,河东也有一百六十多府,这两个地方的折冲府数量几乎占全部折冲府的一半,这也是唐朝“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和“内重外轻”军事思想的体现。

    要统帅数量如此众多的折冲府军士,单凭皇帝本人或者兵部官吏是万万管不过来的,而“折冲都尉”只是管理“府兵”们的在乡军籍、训练,不能管理“府兵”们宿卫长安时的行动,更没有作战时的军事指挥权。因此唐太宗将天下折冲府都归置为中央禁军十二卫遥领,在府兵“番上宿卫”长安时加以统领,而有作战任务时则由皇帝任命的行军总管、行军元帅加以指挥,如此一来,府兵组织上下有序、行动迅捷,皇帝可以自上往下轻松指挥、驱使,使得大多由府兵组成的唐军实力强悍、作战勇猛、四方征战所向披靡,将大唐的旗帜插遍了周边四域。

    大唐禁军十二卫这里采用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定百官名号时所制定的十二卫称谓,加以介绍。

    一、左右卫(由隋时左右翊府改称,唐初定名)。

    二、左右武卫(由隋时左右武卫府改称,唐初定名)。

    三、左右金吾卫(由隋时左右候卫府改称,唐初改名左右武侯卫,龙朔二年定名左右金吾卫)。

    四、左右骁卫(由隋时左右骑卫府改称,唐初改名左右骁骑卫,龙朔二年定名左右骁卫)。

    五、左右威卫(由隋时左右领军府改称,唐初改名左右屯卫、左右武威卫,龙朔二年定名左右威卫)。

    六、左右领军卫(由隋时左右御卫府改称,唐初改名左右领军卫、左右戎卫,龙朔二年复名左右领军卫)。

    以上合计十二卫,天下六百余折冲府都由这十二卫遥领,每卫大致下辖折冲府四十至六十府,诸折冲府到长安、洛阳轮番宿卫的府兵们皆受其统辖,卫戍都城和出征四方时都按照各卫统领序列执行军令,府兵和禁军由此合二为一。由于十二卫属于尚书省下的兵部直接管辖,而兵部位于长安皇城以南,所以称其为“南衙禁军”。

    但是我们在提及大唐禁军制度时,都是称之为“南衙十六卫”、“北衙六军”,以及中后期的“左右神策军”,可上面介绍的南衙只有十二卫,那么其余的南衙四卫、以及其他禁军番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南衙禁军中,还有另外四卫,但不遥领折冲府府兵,也不执行卫戍京师、出征作战的任务,只负责守护皇帝、典仗宫门警卫的职责,这四卫是:

    一、左右千牛卫(由隋时左右备身府改称,唐初改名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时尚名左右奉辰卫,直到咸亨元年(670年)才改称左右千牛卫)。

    二、左右监门卫(由隋时左右监门府改称,唐初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