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高武纪元,从猎户开始 » 第23章 两心不错的贼人

第23章 两心不错的贼人

    在把家里的小麦都晒了后,母亲董小香穿戴整齐,去王荣富当帮工收割小麦去了,能赚钱的同时还能从他家借来方便的工具。

    几天前家里的小板车就是从王荣富家里借来用的。

    家里的小麦经过了两三天的暴晒,今儿一早,陈言青给院子里的骡子套上工具,连接好石磙,手中拿着根小鞭子,牵着它往自家晒小麦的场地走去。

    骡子是母亲董小香从王荣富家借来的,算是在小麦收获时间,村里其他人都忙的时候,去帮工的福利了。

    他手中小鞭子时不时抽在骡子的屁股上,督促着它干活,小麦经过石磙反复的转圈碾压,用木扠给小麦翻个身,再来一遍。

    此时,小麦与秸秆和麦糠已然分开。

    干完这活,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陈言青牵着骡子回到院中,解下套在它身上的工具。

    他给骡子绑在茅草棚的大柱子上,给它喂了昨天母亲董小香准备好吃的东西。

    陈言青此刻才吃上饭,从厨房里拿了几个冷掉的馒头,啃了起来。

    “大哥,怎么才吃饭,要不要帮你热热。”二妹王小玲听到有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询问道。

    “刚干完,不用热了,麻烦。”

    “那好吧。”

    二妹王小玲嘟着小嘴说完,转身走进屋里。

    陈言青快速吃完几个馒头,刚把院中放着的木扠拿在手中。

    这时,母亲董小香头戴斗笠,走进院子,问道:“儿,小麦弄的怎么样了,骡子用好了吗?”

    “差不多了,就差把秸秆挑出来。”

    “那把这骡子喂了后,早点还回去。”

    “刚喂过。”

    陈言青说完,把院子台子上放着的小鞭子递给了母亲董小香,然后把工具套回骡子身上,解开绑在大柱子上的绳子,由她牵还给王荣富家。

    他手中拿着木杈,往自家晒小麦的场地走去。

    “儿,你先去,我把骡子还了就来。”

    “好。”

    他用木扠扠起每一扠麦秸秆,用力抖一抖,让麦子从秸秆的夹缝中落下来,然后把麦秸秆清开,放到一旁。

    麦秸秆可是个好东西,屋顶的茅草顶最后一层就是这东西铺的,既能放水还能保温,也是厨房里引火的好东西,还能当饲料。

    它还可以做有机肥,用铡刀铡碎,铡碎后的麦秸和一些人畜粪便、坑泥等材料一起均匀混合后,或堆肥,或沤肥,是很好的肥料,也可以拿来当床垫,俗称:“秆中席梦思”。

    母亲董小香在他清理到一半的时候带着木锨和扫帚等东西来了。

    两人一起清理,明显快多了,不一会儿,就清洗好了。

    接下去的工作,是需要配合的工作。

    扬场一般是两个人完成的,一个是扬场者用木锨,一个是扫场者用扫帚。

    然而对于南方仔的陈言青来说,田里基本种稻子,没看到过这一场景。

    王木的记忆中倒是有,不过都是旁观者的角度,最多拿着扫帚扫扫。

    母亲董小香也知道这一情况,于是她当起了主力。

    她手中拿着木锨,试着扬一锨,感受了下风向。

    风向,风力合适。

    母亲董小香走到风头,拿起木锨,铲上一锨麦子,“刷——”地一声撒向高空,粮食在半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弧线。

    在风的吹拂下,便会看到金黄色麦子非常均匀地散在空中,其形状象一条雨后彩虹,然后“刷刷拉拉”落到地上。

    而麦糠则像冬天的飞雪,纷纷扬扬地随风飘落。

    麦子便与麦糠分离了开来,真是古老的脱粒法。

    此时,陈言青脱掉鞋子,拿扫帚在上边扫麦糠。

    蓝天白云下,一场属于农民的浪漫。

    随着母亲董小香一锨一锨的扬起,地下的小麦越来越多,形成了一道鱼脊。

    陈言青则是把残留在鱼脊上的麦糠扫掉。

    这活是容易上瘾的,母亲董小香丝毫没有给陈言青试一下的想法。

    直到快干完的时候,她才回过神来,地上也没几锨可以扬了。

    陈言青接过最后几锨的任务,扬起一锨,直接一大片,落下更没有章法,杂乱无章。

    母亲董小香看此情况,走了过来说了注意事项,最关键的是出手时手腕的一抖,这需要用心去感受,找到那种感觉。

    他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成。

    由于天色也不早了,母亲董小香笑着抢过了木锨,完成最后那几下。

    陈言青略显无奈,只能来年再来试了。

    扬好了后,两人用工具把麦子推到一堆,把它装进麻袋里,带回家。

    借来的小板车早已经换了回去,只能人工搬回去。

    母亲董小香装,陈言青学会利用有限的工具,回家拿了背篓,把装满了小麦的麻袋放进背篓,背着带回家。

    家里的两方地,脱粒后的小麦,整整装了十五个麻袋。

    十五躺回来,有了背篓,并没有消耗太多陈言青的体力。

    运回家的过程中,他脑中却计算着收获:“一个麻袋能装一百斤左右,也就是说脱粒后的小麦大概有一千五百斤,一方地有两亩那么大,一亩地产量才是四百斤不到,难怪母亲董小香说,交了粮就不够吃了。

    确实不够吃,自己现在一天都得吃一斤多馒头,跟成年人的饭量差不多。

    现在装回去的小麦还需要再晒下,里面的水分到时候会更少,虽然会更容易储存起来,但也会更轻,做成馒头的话,还需要用石磨磨成面粉,里面还有损耗。”

    这么想到后,陈言青感慨了下:“这么肥的土地,两方地,一次收获,才堪堪家里四人吃。

    难怪父亲王二去当了兵,伙食下降这么严重。

    要是那三方荒下的地中上,估计余粮就多了,但这活对于当时的两人来说,太过于沉重。”

    陈言青把十五个麻袋放回自己家,休息了会,又开始搬麦糠和麦秸秆。

    搬完后,母亲董小香去烧晚饭,他坐在院子的小木凳上休息着,郁闷的想着接下去的还要干的农活:“麻袋里装着的麦子还得继续晾晒几天,才能够放进地窖里进行储存。

    这活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