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还是跑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还是跑吧

    文启东赶到连云镇时,叛军已经对连云镇发动了一次攻城,连云镇外城墙下,到处都是叛军的尸体。

    看城墙下死的那些人装束,绝大部分都是被叛军挟裹的民众,真正官兵装束的叛军很少,披甲兵更是一个也没有。

    被当做炮灰攻城的乱民,也说不上是被挟裹。

    如今这个世道,这些快活不下去底层农户,就像被榨干了水分的干柴,只要一把火,就能烧成燎原之势。

    而几千名因为一只鸡闹兵乱的叛军,就是点燃这些‘干柴’的那把火。

    几千名原东江镇官兵,在吴桥兵变后,一路回兵向南打,在接连攻破了几座县城后,由几千人很快就扩大到了几万人,并且一直打到济南府城下。

    原历史中,这些叛军在济南府城周边短暂停留后,直接向东,攻回了登州府,在把登州以及周边几个县劫掠一空后,驾驶着登州水师的战船,北上辽东投降了后金。

    在这个有凤山观存在的明时空,事情发生了改变,这些叛军没有东去,直接南下了。

    叛军之所以南下,是被连云镇‘粮仓’的大名吸引过来的。

    自从连云镇开建以来,到连云镇有饭吃的传闻,已经传遍了周边地区。

    等到文启东灭了刘香,用刘香的二百多艘大海船,加上一部分郑芝龙的船队,一次性从南海运回来几百万石粮食后,连云镇又有了‘粮仓’的名头。

    现在的连云镇,有粮又有船,还聚集了大量没有运走的流民,简直就是造反者的理想根基。

    这不,直接改变了历史,把反叛的孔有德吸引过来了。

    不过,孔有德肯定不知道,连云镇不只是有粮有船,还有一万多名训练了好几年,武装到了牙齿的披甲团丁。

    文启东开着飞梭,在空中看了一下整体形势,还好,连云镇目前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看情形,叛军也是赶到连云镇没多久,以战场的形势来判断,叛军是想一鼓作气攻下连云镇,结果碰了一个硬钉子。

    近五万名叛军,攻城失败后,正乱哄哄的集聚在连云镇西城门外三里处,一部分看似想安营扎寨,还有一部分,在几百名披甲叛军的带领下,正绕城向东,目标是海边的码头。

    连云镇的码头上,停泊着大小二百多艘海船,其中一百多艘小海船,是专门用来捕捞海鱼海菜的,常年停在码头上。

    另外一百多艘大海船,刚从大员岛回来没两天,正准备把码头旁边流民营地的流民运走。

    码头和连云镇的城墙相隔有两三里,这中间的空地上,不但有临时安置流民的营地,还有海产品的初加工作坊,海边还有一大片的晒盐场。

    由于叛军来袭,晒盐场和作坊棚子内的工人,都已经被转移到了城内,只有流民营地里,还有几千民流民。

    这些都是刚来到连云镇没几天的流民,因为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清洗、消毒、诊治,还属于潜在病源传播者,所以就被安排在城外的营地里。

    把这些没有经过收治流程的流民,关在临时营地里,也并不是就不管了,要知道,码头上还有几百艘海船呢,就是不管这些流民,几百艘海船可不能落到叛军手中。

    文启东在空中看到,五千多名团丁,已经出了东城门,正挡在叛军来袭的方向上。

    五千多名团丁分两个作战团,其中一个作战团和所有的炮兵队,已经摆好了防御阵型,另一个作战团,也做好了攻击的准备。

    向码头袭来的叛军,乱哄哄的一大片,人数上看似不少,有近万人。

    可人数虽多,绝大部分都是手持木棍的乱民,正真披甲的只有几百人,就是把手持兵器的都算成精兵,也只有两千多的能战之兵。

    而反观连云镇的民团,全员披甲不说,手中兵器都是精钢制作,军阵中,口径六十毫米的高强度合金炮车,每隔三十米就有一门,整个几里宽的防御阵地上,布下了五十辆这种轻型炮车。

    这些火炮由于是用合金铸造,整体重量虽轻,可火炮的体量却并不小。

    火炮参考了拿破仑炮的造型,经过优化改良后制造而成,是先进同时代火炮的后装填门栓式火炮,炮弹使用的是定装弹,近两米的滑膛炮管,既能打弹丸,又能打钢珠散弹。

    除了先进的火炮,还有能够碾压弓箭的中远距离打击武器,山阳镇出品的大口径抬枪。

    民团编制中,设有单独的抬枪营,作战时,两个冷兵器营配一个抬枪营,加上一个十门火炮的炮兵队,再配上三十辆马车的后勤运输车队,形成一个二千多人的独立作战团。

    现在,在连云镇内,有五个这样的独立作战团,这次出城的,就是两个独立作战团,只不过火炮队多加了三个。

    率领这两个作战团出城作战的,是民团团总王贤才,他要亲自指挥民团打赢这一仗,以验证民团新法训练的效果。

    连云镇民团,是按照文启东给的训练大纲,由他这个团总和一众民团武官,一边学习训练大纲,一边摸索着训练出来的。

    通过几年的训练,团丁们整体上看似训练成了,但实战会怎么样,还一直没和有分量的强敌对阵检验过。

    以往最多是打打几百上千人盗匪,今天面对几万人的叛军,就是检验连云镇民团成色的时候了。

    连云镇民团的首次正规作战,王贤才除了心情有点激荡,内心却并不担心紧张,他很清楚民团的战斗力,面对连人手一件兵器都没有的叛军,他有信心民团一定是获胜方。

    连云镇民团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斗,可在向山阳镇押运粮车的一年多时间内,每个作战团,都经历过好几次的战斗,其中最大的一次战斗,是面对二千多名盗匪的攻击。

    那次战斗,民团的阵列都被对方的马队冲破了,但依靠着强大的火力,训练有素的团队协同,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战后清点,民团战死了二百多人,伤了近五百人,是连云镇民团成立来,最大的一次战损。

    但民团的战绩也很大,几乎消灭了对方一大半的人,二千多人的‘盗匪’,只逃走了几百人。

    后来,通过对俘虏的审问,才知道,假扮盗匪来抢他们的,是官军营兵。

    也就是在那一次战斗后,运粮车就再也没有遭到大股的盗匪袭击。

    就是因为连云镇的团丁们,多多少少都见过血,再加上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所以王贤才有信心打败叛军。

    叛军绕城,也就十几里的距离,半个时辰后,双方就碰撞到了一起。

    战斗在叛军乱哄哄的呐喊冲锋中开始,不到一刻钟,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后,又乱哄哄的拼命逃窜而结束。

    整个作战的场面,是惨烈而又乏味的,双方的战斗,由于战斗力和武器太不对等,简直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近万名叛军一刻钟时间的不断冲杀,始终没能冲到民团十步之内,前冲的叛军,在冲锋的路上,就被几十门火炮发射的散弹,加上抬枪的密集射击打倒在地。

    叛军在死伤超过一千人时,就没有了冲阵的胆气,在又被火炮发射的散弹,隔着一百多步的距离杀伤了几百人后,余下的叛军崩溃了。

    看到叛军开始溃逃后,王贤才立即命令,早就蓄势待发的另一个作战团进行追击。

    整个战斗过程,文启东在空中看的清清楚楚,对民团士兵的表现,总体还算满意。

    这一万多团丁,前后耗费了近百万两银子才组建起来,就是现在,每月还得近十万两银子的开支才能养得住,要是没有一点成色,那才让人失望。

    团丁表现的令人满意,对训练这些团丁的人,文启东也很满意,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出,王贤才要比李虎会带兵。

    两个作战团,在王贤才的指挥下,不紧不慢的跟在溃兵身后追击,看此情景,王贤才是想用溃兵冲击叛军的大营。

    此时还没搭建好的叛军大营内,优先立起来的一座大帐里,叛军的几名首脑正在议事。

    几个人商议的,是如果攻城不下的话,叛军应该何去何从。

    坐在孔有德下手的李九成,是推动这次叛乱的罪魁祸首,他见众人的情绪不高,就蛊惑的说道:“这连云镇看似城坚兵精,也不是没有办法破城,上一次攻城,是咱们准备不足,只要咱们多准备些攻城的家伙事,就能破了这连云镇,各位,只要破了这连云镇,咱们就发财了,最有利的是,这连云镇有几百艘大海船,有了这些海船,咱们就进退自如。”

    听到李九成提到海船,孔有德对着最外边的一个人说道:“刘二,你去看看,看孔志武带人把码头夺下来了没有。”

    交代完事情后,孔有德看着账内的几人说道:“要是能占了这里那就好,要是短时间内打不下来,大伙说一说,我们下一步要何去何从。”

    听到孔有德的担心,李九成又抢着说道:“大伙不用担心,咱们攻打连云镇,朝廷不会派援兵来帮连云镇,这连云镇,可是和咱们一样的反贼。”

    这时,下首的一个人说了句:“听说,这连云镇可是仙人建的,咱们攻打这里,会不会激怒这里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