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养猪种菜开始 » 第015章 怎么不去打工

第015章 怎么不去打工

    只见赵娥和熊英,各自身穿没有领章的绿军装,头戴没帽徽的绿军帽。

    下面是宽松的蓝裤子,脚穿解放鞋。

    怀里都抱着一个包裹。

    肩膀上斜挎军绿色的帆布包。

    挎包上面还印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字样。

    这身打扮,在这个时期是最时髦的着装,也是无数普通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顶级装备。

    “小锋同志,你这是去赶集回来了吗?”

    两位姑娘之一的赵娥小跑过来,两根油亮亮的大辫子扑打着凸起,笑吟吟的开口道,“哟...你买了这么多年货啊?”

    赵娥说林小锋赶集买东西。

    红星公社3,6,9赶集。

    今天是77年2月14号,赶个毛线的集?

    赵娥之所以这样说,无非就是好打开话题而已,同时也好避开谈及林小锋,今天肯定是到鸽子市场去买的东西这一事实。

    没回应赵娥的攀谈。

    林小锋倒是赫然惊觉自己脑海中,好感值在冒泡:

    来自熊英【好感值+5】...

    瞟一眼站在赵娥身后、显的有点痴痴愣愣的熊英,林小锋忍不住大感惊讶:这熊英和自己,恐怕也就在保管室算工分的时候,才见过一面吧?

    那她对自己,打哪冒出来的好感?

    “小锋同志,我听说你会弄新式灶台?”

    赵娥性子直爽,只见她落落大方的问,“我们知青安置点的灶台不行了,老是熏的人难受。小锋同志,你能不能帮个忙?”

    见林小锋不语。

    赵娥咯咯一笑,“放心,我不会让你白忙活的,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喏,我用这些当你的报酬怎么样?”

    赵娥从她刚刚从邮电局取回来的包裹里面,翻出一把“鸡蛋面”、和两个饽饽递过来,“这种挂面在四九城里,现在特流行。

    而且这两个饽饽啊,可就更金贵了,是四九城‘富华斋’出品的糕点,很好吃的呢!”

    在这个时期,普通人是见不到高级糕点的,那得需要专门的《糕点供应票》。

    林小锋摇摇头,“赵娥同志,借一步说话?”

    “啊?”

    赵娥一愣。

    随后回头看一眼同伴熊英,这才慢慢吞吞的跟着林小锋,往旁边走几步,凑在一起说了几句私密话。

    等到林小锋和赵娥商量完毕,双方便分开赶路。

    倒是害得林小锋脑海中,好感值咕噜噜往下掉:

    来自熊英【好感值—5】

    来自熊英【好感值—3】

    来自熊英【好感值—2】

    气的林小锋差点跳脚骂人:特喵的!我不就是把嘴巴凑进赵娥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骂?

    熊英你个130斤的肥婆,吃你娘哪门子的干醋?!

    等林小锋回到家。

    一推开院门,却见阿秋正在角落里准备杀鸭子。

    今天是天底下所有家禽走背字的日子,因为农村有个讲究:临近过年的时候,杀七不杀八,杀八光吵架。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

    正是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的日子。

    林小锋问,“家里哪来的鸭子?”

    “大舅给的,他在堂屋里和娘说话呢。”阿秋见林小锋回来了,赶紧放下手上的活跑过来帮忙卸担子。

    等到把担子挑到堂屋门口的屋檐下放好。

    引的小铃铛赶紧跑出来翻找东西,“哇...有好多肥肥的肉肉!婆,快来呀,大哥哥买回来好多好多东西!”

    林大娘从屋里出来,“哎呦,我的乖乖,你赶紧把新棉袄放下,等新年里再穿...放好放好,可别弄脏了...这棉袄可真漂亮,穿着就喜庆!”

    “咦,小锋,怎么鸽子市场上,还有净鸡腿卖吗?”林大娘问。

    正在此时。

    院子外面传来赵娥的声音,“小锋同志,以后你再买鸡的时候叫上我,咱们商量着分啊...咯咯咯,我就爱吃烤鸡脖鸡翅...”

    随着赵娥的声音渐行渐远,阿秋原本兴奋不已的神情,也渐渐淡了下去...

    阿秋她这是在自惭形秽。

    这个没办法:城乡鸿沟巨大。

    导致村里再漂亮的村花,她在面对长相普通的女知青的时候,照样挺不起胸。

    只因为人家是:城...里...人!

    不但吃着国家粮,而且有文化有知识,等她们一回城,多半就能端上铁饭碗、嫁给城里人。

    从此一家人旱涝保收,子子孙孙还能接过了老一辈的岗,继续当公家人。

    而农民家的孩子,多半以后都是接过锄头犁耙继续修地球。

    所以农村姑娘,她们是没法和知青们比底气的。

    原本林大娘还有无数个问题,如今听见知青赵娥那么一打岔,结果大娘只能把那些问题,连同口水一起咽回肚子。

    赵娥是来自四九城的女知青。

    人家家里条件好,吃东西挑食,平常赵娥家里时不时的、就会给她寄过来不少好东西。

    现在既然林小锋和赵娥拉上了关系。

    别说2根鸡腿了,就算林小锋摸出来一盒,连农村人见都没见过的糕点,恐怕也不稀奇。

    这是因为林大娘已经听阿秋说过,当初去卖猪的时候,林小锋没几下就把收购站主任给搞定了。

    这事儿要是搁在林大娘身上,她见到那些公家人,只怕连话都说不利索。

    所以林大娘觉得:既然林小锋三五几下,就能和公家人攀上关系,还愁哄不好一个远离亲人的未婚姑娘?

    尤其是现在快过年了,谁心里不孤独,不想家?

    再加上林小锋这小子,长的又那么...唉!

    正当林大娘和阿秋患得患失,心情复杂的看着林小康的时候。

    堂屋里走出一个身形高大、满脸正气的中年汉子,“哟,买这么多年货回来啊?看来,我倒是替我妹子白担心了。”

    中年男人伸出手,“你就是林小锋吧?你好,我是...算了,是不是你家大舅还两说着呢!你称呼我林正凯同志吧。”

    林小锋点头伸出手,和对方握了握。

    林正凯招招手,“小锋,来来来,东西让她们去拾掇,咱进来说说话。”

    等到进了堂屋坐下。

    林小锋婉拒了对方递过来的烟,坐在板凳上静静聆听。

    “你不擅长干农活?”林正凯问。

    林小锋点头。

    “你改进的那口新灶,我看过了,整的挺好。”

    林正凯笑着问,“既然你在生产队里挣不了多少工分,那你何不如用你的手艺,出去扛点零活,也好赚点轻省钱呢?”

    打零工?

    林小锋猛地抬起头。

    这时期,农民和土地已经深度捆绑在一起,稍微出门远一点点都需要大队开具《出行证明》。

    要不然就寸步难行。

    在这种条件下,难道生产队还允许社员出去打零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