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养猪种菜开始 » 第016章 女知青安置点

第016章 女知青安置点

    通过林大娘大哥的点拨,林小锋算是明白了:

    现在各个生产大队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是处于一种地少人多、活不多闲汉却不少的境地。

    以至于每个村集体的效益都不太好,工分价值始终提不上去。

    而在生产队里,依旧喜欢大家共同劳动的人,要么都是些懒汉或是喜欢偷奸耍滑的家伙。

    要么就是没有一技之长、只会种懒庄稼的社员。

    其实在广大社员当中,那些真正有本事的、有一技之长,比如说会木匠,会石匠活的人,他们是不愿意在生产队里这么不死不活的赖着的。

    他们会选择出去打零工。

    这些人打零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职的。

    也就是说,他平常不参与生产队出工,而是常累月在外面工地上干活赚钱。

    像这种人,每个月只需给生产队上交一笔“管理费”,而生产队则给他开具《出行证明》,同时保留他分口粮、分布票糖票这些福利。

    还有一种有手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又不愿意离家太远去打工的人。

    他们则会在生产队附近找点零活儿干干。

    对于后者,平常他可以向生产队请假,但是遇到“双抢”农忙的时候,那就必须要回到生产队里来干活了。

    由于各个生产队活少人多,10个人干那点活,结果一样。减少成6个人干,依旧毫无影响。

    因此无论是生产队干部,还是其他社员,其实都非常鼓励别人出去打零工的。

    只因为出去打零工的人越多,生产队的工分也就越值钱。

    再加上他们交的“管理费”,也是属于集体账上一笔可观收入。

    所以大家伙儿,哪有不喜欢别人出去打工的道理?

    听完林大娘大哥的介绍,林小锋欣喜不已:“好,我听您的!下午先去把生产队知青安置点的土灶,帮她们重新弄一下。

    明天我就去别的生产队转转,看看有没有想改良灶膛的人家。”

    林小锋话音刚落。

    来自林正凯【好感值+5】

    听人劝,吃饱饭,一个听话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

    “不过...”

    林小锋话锋一转,“如果替人重新打造一口新式灶台,工程量不小,我一个人是干不过来的。

    尤其是遇到单位上,那种一字排开好几口大灶的工程,那我一个人就更干不了了。”

    “大叔,我记得大娘的三弟好像石匠吧?要不,等我揽到活的时候,请他过来和我一起干?至于工钱嘛,那就平分好了。”

    这话一出口。

    来自林正凯【好感值+10】

    来自林大娘【好感值+10】

    “哈哈哈——”

    林正凯大笑,“成!明天,你也不用去那些生产队里揽活,我们单位正好放假,你就先来我们单位,把食堂的那几口大灶给重新弄一弄吧!”

    干单位食堂的活,当然比替私人干活爽啊!

    工价高不说,而且还没那么挑剔...公家的钱么!

    何必那么较真?

    其实林小锋想出去打零工,真正的用意,并不是纯为了赚钱。

    而是想要一个自由自在:毕竟以后随着系统的升级,自己来回穿梭的时候会越来越多。

    要是天天捆在土地上,和生产队的其他社员一起去出工,那肯定会很不方便。

    到时候真还没办法向别人解释,自己怎么会时不时的、就会失踪一段时间呢?

    而出去打零工的话,今天在这个生产队,明天在另外一个公社...

    这样一来,谁能摸得清自己的去向?

    而且打零工还有更大的好处:有利于快速升级系统不说,还能隐瞒物资的来源。

    ——打工有钱赚,用赚的钱买的东西,谁还能多说什么?

    事情商量好了,一家人中午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饭。

    今天的饭是好饭:林正凯提过来的这只老鸭子很肥,光是里面的下水都不少。

    用鸭子下水炒酸菜,多多加辣椒花椒生姜,好吃又开胃。

    再加上今天中午的“双掺饭”,里面的玉米面很少,只有3成,大米却占了7成...那才叫个香!

    就连小铃铛,都吃了满满3大碗,直到把她的小肚子给撑的圆鼓鼓、实在是吃不下了为止。

    害得心情复杂的林大娘,一边往嘴里扒拉饭,心里忍不住担心:这小锋!刚当家,就非得让大家放开吃。

    也不去村里打听打听,谁家敢让一家人放开来吃?

    照这样吃下去,可怎么了得哟?

    嗯...还别说,大米饭就是比红薯玉米糊糊顺喉!

    而阿秋的心思,则更为复杂...

    等到吃完饭。

    林正凯家里也得张罗着过年的事,所以他也得急着回去。

    临走前,林正凯拉过林小锋低声叮嘱:“小锋啊,我在公社机械厂,只是个副手,很多事情插不上话。

    现在我只提醒你两点,第一呢,等我们王厂长来探你的底的时候,你就说和我只是刚好认识、没有半点关系。

    第二个,关于修建新式灶台,在报账方面嘛...不知道你懂不懂,公家单位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

    林小锋试探着问,“得留足吃口,让大家都有肉汤喝?”

    “哈哈哈——”

    林正凯大笑,“果然是个聪明人!难怪你能顺顺当当,卖掉我妹子家那头不一定达标的肥猪...走了!看来以后我二妹家的日子,用不着我担心啦!”

    拍拍林小锋的肩膀,林正凯笑着离去。

    喜的林大娘也跟着欢喜:这么多年了,能让我大哥如此欣赏的年轻人,小锋这还是头一个哩!

    等到林正凯走远。

    林小锋拿起林大娘去借来的的泥掌子、砖刀,招呼着阿秋一起去执勤安置点干活。

    阿秋这才重新变的欢欣雀跃起来:咯咯...看来,小锋哥,人家没打算甩开我呢!

    红光生产队的知青安置点,位于远离社员聚居的地方。

    房子不小,但住的人却不多。

    现在还剩一位姓钟的男知青,和3位女知青各占据一个院子。

    阿秋开开心心的带着林小锋去敲门,“赵知青、熊知青,马知青开开门呐,我和小峰哥替你们弄灶台来啦!”

    大门吱呀一声,熊英笑吟吟的打开门。

    等她一看见当头的是阿秋,熊英脸上的笑容敛去,“进来吧。”

    等到进了院子,林小锋突然还有一种恍如隔世、走进了后世民宿的错觉:

    同样都是农村小院,可人家女知青住的这个院子,那是打扫的纤尘不染。

    沿着小院墙边。

    精心种植着红的鸡冠花、黄的是黄兰,粉的结香、白的文冠果,朵朵争奇斗艳、簇簇让蓬荜生辉。

    泥巴墙泥巴院,居然也被几位女知青给拾掇出几分雅致来...

    羡慕的阿秋一双眼睛左看看、右瞅瞅。

    林小锋拍拍她的肩膀:“羡慕?你也想住进这样子的小院子?”

    阿秋脸一红,低头呢喃道,“我们穷苦人家,哪敢奢望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