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星见 » 第三十三章 下山

第三十三章 下山

    两岁的渝泠,是其中最小的孩子。

    这个年龄幼童,一般还只是懵懂状态,没有太深刻的记忆。日常行为好奇、玩耍居多,手脚协调能力,也不是很好,很难去专注做某件事。

    但渝泠不同。

    不知是当年的遭遇,给他留下的记忆太过强烈?还是自身天性使然?两岁的渝泠,从上闵山那一日起,便没睡过懒觉。

    每天都会早早起身,收拾好自己的小被子,便去找吁澶。

    不管吁澶在做什么?渝泠都会保持一定距离,默默站在一旁。

    如果吁澶入定打坐,他便在吁澶背后,找个位置坐下。不发一言。赶上吁澶行拳健身,那身后,这个小小身影,一定会模仿拳法动作,比划一阵儿。

    起初,吁澶觉着这小童,有点儿意思!

    便有意漠视,想看看小童的反应。

    但几日下来,见这孩子,没有丝毫改变,一如既往跟随在身边。

    这下,吁澶自己反而愧疚起来。

    此后,对这个孩子,也是打心眼儿里心疼……

    接下来的岁月,不出吁澶所料,这最小的一个,不管做什么?反而是,最用心、最吃苦、意识力突破最快的一个。

    事实证明,渝泠从小到大,只要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

    就拿做饭这件事,即便12岁时,已被大家认可,做饭最好吃!但他自己还是觉着,需要有长进。

    便与吁澶硬磨,要下山学习。

    并一再保证,绝不会荒废学业,会继续提升意识力。吁澶这才给了他三年时间。

    并嘱咐:“无论半途而废,还是学有所成,三年,都必须返回闵山。”

    就这样,渝泠便真的一个人,一个包裹,下了山。

    三年间,渝泠走过许多地方。也拜访过一些地区名厨。在人家手底下,做小工或是帮厨。

    甚至一次乘船途中,意外结识一位异国传教士。两个人,聊到中外饮食,直接勾起渝泠学习的欲望。下船之后,传教士便带着渝泠,来到一家异邦开办的餐厅。因语言不通,渝泠只能在这家店做杂役。前厅、后厨忙碌有半个月,渝泠觉着,可以了。便辞了职。

    继续他探索美食的行程……

    三年将期满时,渝泠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并给他们做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几位老人,吃的开心,却也心情复杂……

    一方面,觉着渝泠爹娘,没福气吃到孩子做的饭菜;另一方面,又觉着渝泠爹娘,如知道,孩子能这么有出息,泉下有知,该有多欣慰!

    渝泠按时归山。

    吁澶总算放下心。

    但还是佯装生气!命渝泠做些好吃的,来检验下,三年学习成果。

    这一检验,便直接给了个“厨师”的封号。

    “以后,山上大家的伙食,便由渝泠负责。其它师兄弟,可随意由渝泠调遣,帮忙打下手。”

    吁澶说完,也不看渝泠的反应,转身就走。

    那时,上一世尊主,早已离开闵山。但早之前,还是吃过,少年渝泠,做过的饭菜。

    星见突然出现在吁澶的院子,两个老家伙都吃了一惊!

    星见的气色,明显好于往常且不论,三个月,个头,竟蹿上来这么多?

    让吁澶、无名和尚都有点诧异?

    星见没理会,这两个只顾发呆的老者。自己去取茶壶倒了碗茶。

    吁澶这才恍然。忙行了礼:“尊主突然过来,未曾准备……”

    星见笑着说:“准备什么?我已经都准备好了。”

    说着,招呼渝泠,打开带来的食盒……

    十月中旬,一个傍晚。

    今冬首场雪,悄然而至。

    星见望向窗外,翩然飞舞的雪花,取下墙上龙泉剑。

    这把剑,来自两千多年前,铸剑大师,欧冶子之手。

    曾经的自己,就是腰佩这把剑,走遍大好山河。

    这把剑,承载了太多故事……

    星见从剑鞘中,拔出“龙泉”,走出宅邸,来到院中。

    轻呼一口气,闭目仰面,感受雪花落于肌肤的清凉。

    须臾,松沉身体,仆步撩剑……一段太极拉开剑势。

    随即,反手抖展剑花,转身斜劈,剑锋轮转,劲贯剑首,神意剑身。提膝独立冲剑刺,顺势跃身而腾空……

    此时月下,星见已然,剑身一体,恰似游龙,舞动在天地之间。

    剑花闪烁之下,雪片呈涡轮之态,悬浮在空中,再洋洋洒洒落地。

    整个剑路,流畅洒脱,毫无儒滞……

    一金雕,呼啸一声,划过天际。

    星见轻落地,收剑。

    望向雪片纷扬的夜空……

    林间别院峡谷,此时,已被厚厚白雪覆盖。在木制栅栏旁,出现一座新粮仓,是秋收时,被孙喜垒成高高的圆垛。上方遮盖的防雨罩布上,堆积一层厚雪。

    纪维阳在仓垛中,取了些玉米棒,回屋用小石磨,研磨粘玉米面。

    姜玉音在煮红豆、清洗红枣。

    孙喜在烧火。

    阿邦在院子里劈柴。

    四人虽各忙各,却都在为一件事做准备:蒸年糕!

    四个人前夜,已经完成一批,枣馒头、苏子叶粘豆包、粘火勺。

    今天,在做第二批。

    接下来,还有第三批,冻饺子、冻包子。

    这些面食,分批制作之后,会放在室外冷冻。再用棉布袋子装好。放在仓房储存。这是冬季北方民间,长久的习惯。

    尤其年前一段时间,几乎家家都会做面食储备。姜玉音在别院这几年,自然不会缺少这一重要环节。

    北方山区冬季漫长,这些冷冻的面食,一直可以吃到年后很长一段时间。

    别院的食物储备很丰富。这要归功于姜玉音、孙喜一年的劳作。

    好在纪维阳、阿邦两人,秋收前回归别院,大量农活,多了两个人助力,减轻姜玉音、孙喜很大的负担。

    离传统佳节不远了。别院每个人,每一天都很忙碌。

    小年儿已过,临近春节。

    书房内,纪维阳在写春联。

    姜玉音坐在一旁,边剪窗花,边跟纪维阳念叨:“星儿什么时间能回家呢?这马上就过春节了。”

    纪维阳停下手中笔,抬起头,看着窗外,缓缓说到:“星儿大了。以后,在外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玉音,任何时候,尽可能,不给孩子,增添负担及心理压力。咱能给孩子的帮助,很有限。孩子在身边时,让孩子多感受些温暖,就可以了。”

    姜玉音看着纪维阳,点了点头。

    入夜,盘龙山峡谷中,一个身影,正在风雪中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