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星见 » 第三十四章 北方年

第三十四章 北方年

    孙喜、阿邦两个人,现在住在同一间房。

    白天一起干活。睡前,孙喜爱听阿邦,讲岱江国奇闻异事。

    阿邦,随纪维阳回林间别院前,中文已经交流无碍。现在,每天给孙喜讲故事,口语更加顺畅。

    对于纪维阳的经历,阿邦尽可能避过去,不想孙喜知道实情,心里难过。

    久而久之,为了便于听故事,孙喜便让阿邦搬过来,两个人住一个屋。

    早晨,两个人,都是最先从炕上爬起,一起上山砍柴,再去巡视粮田。

    入冬之后,山里每降一次雪,都会带来一次重活。

    北方雪厚。如果夜里,连续降雪,雪深常常没膝,甚至及腰。狂风肆虐,将雪吹刮至门口,次日推门,都会受阻。

    所以,除雪,便成了两人冬季的大活儿,重活儿。

    但对于阿邦,除雪,却是极大的乐趣儿!因为之前二十年,就不曾见过雪,何况是这么厚的雪。

    两个人,常常乐呵呵,将院子外的雪堆,做成巨型雪人!

    昨晚又是一夜雪。

    孙喜、阿邦,天不亮,便早早儿起床。

    戴上羊皮帽,穿上大棉袄、厚棉裤,准备去院中清雪。

    孙喜刚推开门,便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星见坐在茶案前,正在喝茶。

    院子里的积雪,已经清理干净。

    孙喜跑过去,下意识,想像以往一样,将星见抱起,转一圈。

    但星见站起身,眼见个头已经接近自己。这让孙喜有些不适应。但还是铆劲,将星见抱起来,转了一圈放下。

    喘着气说:“臭小子,攒劲了哈!你这个小家伙,怎么出去这么久?你师傅呢?”

    星见笑着说:“去过很多地方,耽搁些时间。师傅在吁澶哪儿,过的很好!放心!”

    昨晚,星见顶着风雪,回到别院,已是半夜。

    怕打扰大家休息,便悄悄进入无名和尚的房间,放下大包裹,稍事休息。

    凌晨三点左右,星见起身。

    望向窗外,见雪花,已变得稀稀落落,渐渐停止。便轻移脚步,来到院中。

    盘掌展臂,激发能量源,以意识之力,将积雪聚起,推出院外。院外几条小路,也顺势被星见推开积雪,展开路面。

    看着院里院外一派清爽。星见笑了笑,去灶房烧水,沏茶。

    姜玉音听到院子里,说话的声音,忙推醒纪维阳。两人确定,是他们的儿子回家了!

    纪维阳披上棉袄,便跑下楼……

    姜玉音穿好棉服,急急跑出来。

    看着眼前的星见,安然无恙,夫妻二人,算是放下心了!

    赶在除夕前一天,回家的星见,让一家人都大为欢喜!

    今日年三十。

    一早儿,姜玉音煮了些水饺,热了些粘火勺、豆包。又炒了几个北方家常菜。

    一家人,这么多年,难得又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姜玉音看着星见、再看看纪维阳,满脸含着笑……

    饭后,孙喜带着阿邦,欢欢喜喜去别院各处,贴纪维阳写的春联。

    并在各屋门前及院门口,挂起星见昨晚带回来的大红灯笼。

    最后,又跑回屋里头,去贴姜玉音手剪的,窗花儿。

    纪维阳一家三口整理酒水、面点、果品,准备去对面南山坡。

    临出门前,姜玉音将新煮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用棉布包好放入篮子。星见怀里揣的是,无名和尚嘱咐他,带给纪肇中的一小壶“溪醇”!

    天黑前,孙喜便将门前悬挂大红灯笼里的蜡烛,全部点亮。

    整个院落,霎时,呈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除夕夜,一大家人守夜都没睡。

    姜玉音将纪维阳带回来的蚬子干、贝干泡发,又泡了些山野菜、自制的粉条,将几种材料剁碎混合,加入葱姜蒜等调味料,调制成别具风味的饺子馅。大家围坐一起边聊天,边包饺子。饺子包完,这边煮熟的饺子,也已经出锅……

    午夜十二点,吃完饺子。

    星见招呼孙喜和阿邦,去院子里放炮仗。

    炮仗、挂鞭、灯笼,这些都是星见从闵山回来,特意去邰州买来的。

    星见对于鞭炮的记忆,还是在峯州城。

    爹南下前,也就是,星见五岁之前的几年间,每一个年节,王府老宅都是异常热闹!爹娘两处亲属,都会聚在老宅,举办家宴。

    那时,孙喜给大大小小,每个孩子,都准备了灯笼。带着孩子们,在后院亭台前空地,放炮仗。

    亲戚的几个孩子,没谁敢近前点火。

    那时的星见,虽然年龄小,个子小,但点火的事,都是星见和孙喜,两个人完成。

    鞭炮炸响,几个孩子,便吓的往后躲,只有星见、孙喜两人,玩儿的不亦乐乎!

    这会儿,是三个人争着点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今年的林间别院,是从未有过的热闹。

    这个年,在星见的记忆里,是如此难忘!许多年后想起,心中仍散发,丝丝暖意……

    过了十五,星见准备与爹娘告别。

    要出山了。

    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更多的事,等着自己去面对。

    走出去,是必然的结果。

    走前,星见与爹深谈了一次。

    春后,会回来接爹,去岱江一趟。安排那边新校,教职员工招聘及招生事宜。

    这的确是纪维阳心头一件大事。

    虽然往事回味,仍有些苦涩,但毕竟是生命历程一部分。抹不去,也忘不掉。后续更不可能置之不理,一了了之。

    纪维阳与星见商量,以往邰州,只有私塾,没有学校。想在邰州县城建第一所小学。

    春后,可以在两处,先后进行。

    这样,也好与姜玉音有个交代。免得日后,知道父子二人远行,而过于担心!

    星见觉着这个想法挺好。毕竟,爹不可能长期留在岱江国。在家乡有自己想做的事,长远考虑这样最好。

    纪维阳在岱江的大部分经历,父子俩人,都没有与姜玉音提及。

    姜玉音只知道,是因为战乱,商船被毁,丈夫被迫留在南国一个海岛。无法通讯息。出不来,便在那里,工作了几年。

    即便姜玉音有过疑虑?想来事情,未必如丈夫所说那般简单。只是不想让自己担心而已。但只要,丈夫完完整整回到家,没有受伤,这就是最大的幸事!也就不再细问。

    星见对爹说:“在这样的乱世,即便自己再强悍,很多事,也主宰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在自己可行的范围内,将我们本心想做的事做好。”

    星见离开林间别院不久,姜玉音便带着丈夫及两个兄弟,出了峡谷,去往孙家堡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