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十四章 渤海现状,民丰兵强

第十四章 渤海现状,民丰兵强

    杨蟠小两口一直陪着杨赐、桓氏在老家弘农过了年。一直等到开春后,京师的风云变换才至少在表面上平息了下来。此时朝堂上已经有了新任命的太尉。

    杨赐这才算是病愈了,全家就此回了京师的府邸。宫里也默契的没有再提让杨赐官复原职的事情,只是派了个太监,送了一些贡品看望了一下。

    杨蟠则是消消停停的返回了渤海,到南皮已经是光和三年的5月。

    “父亲他老人家智深似海啊,这次如果不是父亲果断置身局外,我杨氏即便躲过风波,怕也是受影响不小。”在听杨蟠细说了那段时间的热闹后,杨彪不免感慨万分。现在想想,当初跳出京师发展还真是幸运。

    “对了,你回来后还没去你岳父那儿转转吧?”

    “还没有,刚回来,今天且先拾掇一天,明日跟琰儿一起上门拜访。”

    蔡邕自去年年底回来后病了一场,好在并不厉害,翻过年身体好了后让杨彪在城外风景秀丽处寻了个安静的庄园,责人收拾出来,创办了个学堂。

    老头自此也不再回城了,只留下杨彪给安排的四五个护卫,两户仆人做饭、洒扫。彻底放下一切,办学养老去了。

    “来,琰儿,慢些。”杨蟠牵着蔡琰从马车上跳下后负手打量着眼前的庄子。

    只见穿过身后一大片的胡杨林后突然视野一宽,闲闲的点缀着几处新开辟的农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田亩西侧穿过。小河上横着一架小木桥,只五六米长,简陋的连扶手都没有。

    小桥的那一边就是一处带着院落的农庄。大门前的空地上沿河种着两颗桑树,大桑树下一个圆圆的石台,左右各傍着一方石凳,石台上扔着一幅竹制棋盘,数十枚黑白棋子随意的闲在棋盘上。

    庄园大门上则是一张不规则的长木板,虽然略显破旧,却别添几分古色,上面写着“闲适居”,就这潇洒飘逸的笔法,一看就是岳父蔡邕的手笔。

    阵阵儿童的读书声,远远传来。杨蟠、蔡琰相视一笑,携手踱过小桥。

    “琰儿,父亲大人这会儿正在授课,不宜打扰,不如我俩先去那边稍坐,歇息一会儿。”杨蟠一指桑树下的石凳。

    “嗯,就依夫君说的。”说着过去先掏出手帕将两张石凳分别掸了掸灰尘,跟杨蟠一同坐下。两人下了没多久,院里的读书声停了,偶尔有纷乱的说话声传出。不过两人并未所动,仍自下着棋。

    没一会儿蔡邕从里面急忙走了出来,站在两人一旁微笑看着。

    “呼,琰儿,为夫输了。”

    “嘻嘻,是夫君让我。”

    “哈哈哈哈,琰儿棋力已有老夫七八分水平了。”老头说话间向着看过来的杨蟠挑了挑眉毛。这老头似乎想通后性格都年轻了许多。

    “蟠拜见岳父大人。”

    “女儿拜见父亲。”两人纷纷见礼。

    “哈哈,免礼免礼”蔡邕开怀大笑“一家人不必外道,老夫现在也是越来越见不得这些俗礼了。”老头看着远处一些偷偷望着这里的少年,招手到“快过来,快过来,介绍个师兄让你们见一见。”

    一群总角少年围了过来。

    “还记得我们前几日学习时提起过的‘五戒少君子’吗?你们不是一直想见,今天且随了心愿了。”正说着蔡老头像是忘了似的又加了一句“哦,对了,那个洛阳纸贵的风流杨二郎也是他。”

    纷纷乱乱的,一群少年围着杨蟠七嘴八舌的问着各种问题,真就像是后世粉丝见明星的样子。蔡琰搀着蔡邕远远看着,看到杨蟠的囧样不由得捂嘴轻笑。

    经过一番认识,杨蟠在这群小孩里面还见到了一个比较有名的小家伙,王璨。小小年纪透着一股机灵劲,说话条理清晰,问的问题也都较为犀利尖锐。如果不是仗着阅历和见识,险些糊弄不住。

    此外杨蟠还结识了一个叫阮瑀的人才,此人年幼时就被蔡邕教导过,见蔡邕如今赋闲在家,专门办学,索性就也跟过来时时求教。平时这位弟子还能充当助教的角色,带领这群孩子识字读经。

    杨蟠也是极为喜欢这种田园闲憩的气氛,与蔡琰在此多逗留了一整日,一直到第二天入夜才紧赶着回了城。

    回去后第二天杨蟠特意和徐晃去军营里晃悠了一天。此时的徐晃已经16岁了,身体已经勉强长成。从今往后,他就留在军营里,做了一百人将,兼做他父亲徐方的副将。

    此时渤海郡募兵轻骑已经达到了两千,陌刀兵三千,从去年到今年,郡内屯田郡兵已经达到了一万五,这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渤海的安宁富庶,不停地收纳流民屯田,再从中选拔精壮编为屯田郡兵,不知不觉郡兵已经从原来的几千人扩编成三万,就这还是层层筛选的结果。

    目前渤海郡人口已经从原先的一百三十万增加到了近一百七十万。两年的时间增加了四十万人口,其中收纳流民二十七万;剿灭流寇、民间不法团伙,打撒重编为民进行屯田的四万多;剿灭劣迹斑斑、违法乱纪的地主、豪强后,收纳其中隐户八万多。

    渤海一向打着征兵役的幌子,实际上那五千最强战力一直是私募进行训练,各个都能以一敌五甚至更多。

    太守府直属这两千骑兵清一色皮质札甲,重要部位内层包裹精铁增加防护,武器是雁翎刀,借着唐朝领先的制器技术,雁翎刀比起现有的兵器有着更优良的强度和锋利,此外还加厚了刀背来提升重量,这样在骑砍时能更方便劈斩。

    军中好手在对上异族骑兵时能借着雁翎刀之利,将对方连人带甲一块儿削成两半。不过受限于战马数量,目前渤海这两千骑兵已经达到了数量的极限,再难增加。

    陌刀兵自不必说,身着锁子甲,手握长柄陌刀,这三千虎贲聚在一起,给北方一万轻骑都休想冲破过去。此外无论是骑兵还是陌刀兵,都配有汉手弩。这个还是因为时机不到,杨蟠暂时不准备给配备唐弩。

    渤海郡近一年间除了跟流寇作战外,还与小股鲜卑交手过两次,都是偷偷从幽州那边突破过来劫掠的家伙。

    其中一次仅百十来人,恰巧被带领二百陌刀兵随行护卫火油运输的高适遇上,高适可不惯着他们,第一时间结阵后瞬间一波手弩赏了过去。

    对方原本看也就二百步兵,没怎么当回事,再加上是突然相遇,以为这么大的车队,想必能发笔横财,一开始就分散队形,全速冲杀。结果一波手弩后就没了一小半。

    等两军近战交兵时对上结阵的陌刀兵后,仅一轮跨步下劈,几十人连人带马的被砍做两半,紧接着前排陌刀兵撤刀后退,后排瞬间向前补上突刺。那一伙鲜卑人最终就跑出去了十几个。被外围游弋的斥候挨个点杀。反观高适队伍仅仅数人被马冲撞踩伤。

    第二次偷偷过来冀州的鲜卑比较多,七八百人的骑兵,接连屠戮掠夺了两个幽冀边界的村庄,因为距离高阳不远,被李绅探知大概的方向后向南皮求援。

    高适先是派出大量斥候在这群鲜卑屠戮第三个村庄时吊住了尾巴。紧接着与徐方一商量,为了全歼此贼,二人一直远远的跟随着,直到判断出这群鲜卑下一处目标时,决定在村外两个山坡之间打一场正面遭遇战。

    此次由徐方带领骑兵埋伏在远处山林里,高适亲带五百陌刀兵在山坳出口设拒马结阵死守,两侧山坡埋伏伏兵及引火之物。

    对方首领接二连三的劫掠下已经放松了警惕,加上每次都没留下活口,所以连斥候都没派遣,当看到高适的陌刀阵时,也只当是遇上了县城郡兵,准备一口吃掉。

    “哈哈哈哈,对面汉人将领无知,竟然想在野外正面硬抗我草原骑兵,儿郎们,随我冲锋,给汉人点颜色瞧瞧。”

    这伙鲜卑骑兵却是碰了个头破血流。对方首领也十分果断,见势不妙立马带人向山坡上骑上去,准备绕到高适后方。却不料两侧山坡的伏兵点燃火焰,上坡时骑兵速度本来就已经降了下来,加上火焰阻拦,只得向来的方向后撤。。

    当剩下的鲜卑慌乱的跑出山道时,迎上了徐方带领的骑兵。

    徐方不等对方准备好,第一时间带兵冲杀过去,仅两个来回,对面鲜卑就丢下大量的尸体四散而逃,徐方安排骑兵各自散开,配合外围骑兵追杀残敌。最终对方没有一人逃出,那鲜卑武将也死在与徐方的单挑中。

    “怎么样,你投入万金的宝贝可还长脸?”

    杨彪自是知晓自家弟弟当年在军队上投入了多大的精力,知道杨蟠去了军营后,笑着问杨蟠感受如何。

    “嘿嘿,兄长辛苦了。”

    “我哪有辛苦什么,全赖达夫、子谦用心。看来今年幽州寇关之敌不少,竟然能让鲜卑骑兵屡次深入到冀州腹地。”

    “是啊,这群跳蚤一般的东西,虽然他们目前未必敢全力向南,可面对如此频繁的试探,我大汉如不能狠狠打回去,那么在未来不久,真有可能会迎来入侵。”杨蟠将茶盏重重一放,气愤不已。“可惜了,练如此精兵,真想跟北方游牧民族明刀明枪的来一场。”

    “休说胡话,就渤海郡目前的实力,可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说说而已,还不到时候。不过我们骑兵得想想办法扩大了,否则将来真有机会了抓不住岂不难受。”

    “说的好听,大汉马政荒废多年,就靠马贩走私,我哪儿给你弄那么多好马去。”杨彪没好气道“就这两千马匹,你兄长我可是卖光了脸面才求来的。”

    “嘿嘿,大哥勿忧,这事情我已经有了点思路。不过还需要点时间试验一番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