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二十四章 黄巾踪显,弘武谋才

第二十四章 黄巾踪显,弘武谋才

    “文约,真没想到,短短四五年间,我们竟然就让这一郡之地有了如同洛阳一般的繁荣景象。”看着路上往来忙碌的人流,荀攸欣慰的笑道“如果这大汉能处处如此,该有多好。”

    “放心吧,公达,会有那么一天的。”两人看着路边有叫卖小吃的、靠杂技为生的、早起去城外打渔、砍柴进城摆摊售卖的,哪怕是要饭的都很少有那种皮包骨头,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路上纷纷攘攘,行人往来,也不复昔日满面颓色的情景。

    见到此景,杨蟠也不禁得意洋洋,虽然这里面大多是他兄长和和一众同僚的功劳,但是没有他筹谋的诸多实业,渤海郡也没法如此迅速的收拢财富后再顺利的反馈至民间。现如今的渤海郡,只要愿意出把子力气,都不至于饿死。

    “公达,你信不信,将来有一天,这大汉的土地上一定会人人有衣穿,家家有余粮。”

    “是啊,真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难得悠闲的荀攸兴致所致,拉着杨蟠在南皮城走走转转。同时想和杨蟠看看这几年施政的效果,以及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毕竟是百废待兴,加紧建设的过程,再加上年年有大量流民涌入渤海,所以哪能处处妥帖,路边的地痞、懒汉也没少见,不过这些杨蟠也暂时不过于计较,巡城郡兵都比较尽责,很少会让这些人惹出事端,真抓了现行一律强行送到农场劳改去。

    可喜的是一上午都没遇上二代们仗势欺人,想必是共处这些年下来,渤海各个显贵阶层大多都从杨蟠这儿落下了实惠,又都知道杨蟠的底线所在,所以比较配合太守府的工作。实在配合不来的也都自觉迁走或者被干倒抄家了。

    渤海从今年起,多了不少打着祈福、算命、治病为幌子的道士。就杨蟠、荀攸逛街的功夫,都过去两三波,杨蟠眼中精光闪烁,但也只当做不知。“已临近正午,走,酒楼好好犒劳公达一顿,渤海能有今天,多赖公达操劳。”

    “哈哈哈,理应如此,算你杨二郎有些良心。”

    两人来到酒楼雅间,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吃饭。荀攸今天不上衙,借着股高兴劲,跟杨蟠喝点。

    “你听说了吗?东城外弘阜县的范家庄似乎把大贤良师给请来了。”

    “你就吹吧你,我那贩牲口的堂兄上周回来时还跟我说,邺城那里有个大贤良师在公开讲学,还免费给人治病来着,听说可神了,都快死了的老头子一碗符水下去,你猜怎么着?药到病除,立马就能翻身起来吃好几大碗饭!”

    边上隔间的几个好事闲人凑一块二吹着牛皮。

    “文约,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杨蟠装作不知“噢?我最近也没少听,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传言颇广。”

    “去年秋时,我就从流民口中得知此事。一开始并没给当回事,求仙问道之事,别说是这些俗人,就是世家大族甚至是宫里都非常奉行。”

    荀攸沉思片刻“可是这发展速度有点过于迅猛,加上攸多次听来的不同版本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思想理念很统一,这让我觉得此事是有人在有组织的发起,而且背后还有势力在推波助澜,否则仅凭少数人可达不到如此声势。”

    “此事我倒是知道一二,宫里封谞几人貌似得了那所谓的大贤良师不少好处,还欲将此人推荐给陛下。结果被大臣们强行阻拦才不了了之。冀州、并州、司隶、南阳闹的很凶,不少家族、豪强都是其座上客。”

    “我只是担心这些人不安好心,这三年天气,大汉各处几乎是饿殍遍野。去年开春至今,仅我们渤海又涌入了五十多万流民,快赶上前几年之和。一旦被有心人煽动,想必会闹出事端。”

    “这会儿还不是着急的时候,而且着急也没用。没有充分的证据,就我一郡之地又能如何,且先如此吧。”荀攸不愧是荀攸,杨蟠都没想到他能如此敏锐,提前两年就能感觉出太平道的问题。但任然不能把此事捅开,他还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太平道才能提供的契机。

    “哦,对了,公达,还有一事需要你协助,帮我在驿馆设个擂台,以太守府的名义出张‘弘武令’具体内容我已经写好,意在邀请在野豪杰前来比试较量。弘武大会分文比、武比。文比就是两人各抽一篇兵法概要作为题目,依抽出的两道兵法为题,写出论述,直到筛选出第一。武比简单,擂台比武,能者上,弱者下。每项比拼选前三名,分别赏赐兵器、盔甲、马匹或者财物不等。”

    “你这是要为军中选才了吧?”

    “那是自然,侠以武犯禁,一个个都流浪四方仗着武力胡作非为,还不如来军中给自己搏一份前程。”

    “这倒是个好办法,好,我下午就去给你张罗。”

    能不是个好办法么,其实我更想开科举,尽揽天下之才的。可惜拦路虎太多,时机不到我还是先不要捅这个马蜂窝为好。“不急,吃饱喝足了先好好休息,明日再说,真把公达累坏了,我兄长不得拿绳子把我绑在府衙来替代你。”

    最终光和五年第一届‘弘武大会’定在了6月1日展开。往后不出意外的话每半年举行一次。未必能回回招来名将,但是能收揽一群武艺傍身的粗野汉子也行,如今到处流民四起,天下即将大乱。提前将这些人招入军中,也省的他们聚啸山林的好,天赋不错的可以充补为军中基层将官。

    6月1日当天,文比方面,说实话前三跟后面的相差并不大,只有前两名看答案至少像是读过点兵书,勉强将抽到的题目翻译了过来。第三名一知半解,排名更后的只能算是识字。

    杨蟠原以为第一次举行,武比可能浑水摸鱼的比较多,不成想满共没几人参加的文比更让他失望。

    不过想想也是,来文比的这些人只是有把子力气,上擂台的话没那么大的自信,还不如仗着识字,跑到文比场来撞撞运气。

    杨蟠见此也没生气,给第一名赏赐了一匹战马,第二名赏赐了一身轻甲,第三名赏赐了些钱财。

    不过第一次‘弘武大会’还是给了杨蟠一个惊喜。

    武比当天进行的比想象中要快,在围观群众的叫好声中,一个青壮汉子手提大刀,三下五除二的把所有对手轰下擂台,没一人是其三合之敌。只能让剩下的人休息一日后再去角逐第二三名了。

    “安平颜良拜见君候!”结束后杨蟠亲自设宴款待冠军,那壮汉一脸兴奋,双手抱拳给杨蟠行了军中将士才会的礼仪。

    “颜良兄弟好武艺,即便是比起季先他们也不遑多让。”杨蟠扶起颜良称赞道。“颜兄弟可有表字,我观你军礼甚是标准,可是哪处军中将校?”

    “回君候,颜某表字公骥,安平郡堂阳县人。未曾参军,良平日颇为向往军旅,自己多有练习。只是苦于家世不显,寻不到报国良机,整日县中游手好闲,聚起县里数十闲散儿郎,平日到处走商倒卖商货。去年君候出关扫寇时,只恨良身在并州,没能赶上。今次应君候‘弘武令’而来,上台比试,只为展露武艺,参军效力。”

    “哈哈哈,说得好,我等汉家儿郎,就当有这种精忠报国,扫寇千里的雄心壮志。那些整日压榨乡里、祸害平民的混汉算什么本事。今日能为渤海太守府招募到如此英豪,我等当浮一大白。”说着杨蟠转身,端起两大碗酒,递给颜良一碗。“来,公骥,饮盛。”

    “谢君候!”

    “公骥来的正好,今年渤海骑兵还欲扩编,公骥的武力深得我爱,我欲以公骥为一队校尉,编入骑军可好?”

    颜良见如此受重视,匆忙起身行礼“良拜见主公。”

    杨蟠扶起颜良,见其似乎欲言又止“公骥可还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主公,良招募起的那些儿郎们颇有勇力,平日被良勤加操练,也都是怀有报国之心的大好男儿,可否将他们也招入军中。”

    “哈哈哈哈,我当何事,如此好事,我自无不允,公骥今日且吃饱喝好,休息一日,我明日就着人准备金银细软......”见颜良欲要推辞“公骥休得推辞,兄弟们跟着你出生入死,不给安家费是何道理。此事,就拜托给公骥了。”

    杨蟠见颜良双目泛红,知道施恩有了效果,握着颜良的手腕紧了紧,随机放开拍拍颜良肩膀“无需做女儿态,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哈哈,忙活一天,正好我也饿了。”说着低头大吃了起来。

    颜良见此也不再客气,更是觉的得遇伯乐,此生有望。

    第二日武比复赛波澜不惊,最终险险胜出的两人得到杨蟠分别赠予的一匹战马。

    事后杨蟠另行设宴款待了此次前来比试中表现良好的一众,并对他们做出了邀请,大多数人都补充到了军中,训练一番后再做安排。兜兜转转,送出去的奖励还是增强到了自家的军队中。那几个排名靠前的好好操练一番最差都能补个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