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二十三章 拉拢糜家,清照来冀

第二十三章 拉拢糜家,清照来冀

    杨蟠这次新拉拢的商人家族是徐州糜家,也没啥可挑选考验的,原时空老刘早就证明过这家人的靠谱。至于荆州那档子事儿,纯属意外,也赖不到糜芳身上。

    如果说在簪缨世家之中,杨蟠目前的名声还不如杨氏的威望好使。但是在商人、豪族里面,杨蟠已经有了足够的号召力。得到口信的糜竺立马扔下手上的事情赶到了南皮。

    糜竺在看到渤海郡的富庶以及杨彪兄弟的潜力后,虽没有立马给出刘皇叔的待遇,但也是表达了全力支持杨蟠的意思。

    加上杨蟠送出的用彩色棉布做的袍子,商人之家长大的糜竺在知晓供价后,迅速明白了渤海太守府给予他的巨大商机。杨蟠此次也是豪气,直接答应将未来五年内高端棉布供货量的七成拨给糜家,仅留下三成自用。

    糜家不需要用货款购买,他们要付出的只是召集船匠。在徐州打造近海货船卖予渤海郡太守府,每年两艘,船款不足的部分,渤海郡用钱财、食盐、粮秣补齐。

    杨蟠连船价都未曾细谈,只说是糜竺回去自拟报来,一方面对糜家以后能否加深合作做出考验,另一方面杨蟠也自信糜竺在这上面知道轻重。

    光和四年的冬天,一种新式的加棉衣袍,慢慢从渤海郡流行开来。先是杨蟠身边之人,紧接着渤海郡太守府一众官员。

    这都是蔡琰的功劳,在杨蟠兄弟穿用后发现这种衣服缚身保暖,外面再套上纯棉罩袍,就能解决冬天大部分御寒的问题,而且还不影响美观。

    杨蟠除了将蔡琰亲自带着侍女做好的成衣给京城家里寄回去外,便集中家里的制衣匠赶工仿制一批,作为福利给太守府上下发下去。紧接着就在南皮城迅速形成潮流,然后整个渤海郡有点家世的都开始竞相争问来源。

    杨蟠见此势头,考虑到产量不够大,还不是大肆铺开的时候,而且大部分棉布份额交给了徐州糜家。索性只在南皮开了一家成衣铺。专门用来宰大户。等第二年加大棉花种植园的规模后再考虑先从整个冀州做起来。

    光和五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杨蟠这儿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三月花开,晌午已过,趁着暖和,闲来无事的杨蟠正和蔡琰剪弄着窗前微微渗绿的花枝。突然侍女小环进来,说是府外来了一位少女,递上了张名帖求见君侯。只奇怪的是来人并不表明自己的姓名身份,只说是君侯见贴便知。

    杨蟠和蔡琰低头一看,蔡琰先抿嘴笑了出来。“看来是夫君嘴边的小迷妹到了呀。”

    “这小丫头如何到了渤海?快去,将人先引进来。”

    小环听到后,匆忙向外院走去。

    杨蟠借着蔡琰舀出的水洗了洗手,冲蔡琰一笑“走,咱们看看去。”

    刚和蔡琰走到回廊处,只见一活泼清秀的丽人跑过来,欲要扑入杨蟠怀中。突又觉得唐突,忙止住身莹莹行礼“清照见过杨大哥。”

    紧接着冲蔡琰心虚的笑到“清照见过蔡姐姐。”行完礼扑到蔡琰怀中与她拥抱在一起“好久不见,清照想蔡姐姐了。”

    虽然性格不同,一个喜静,一个好动,但两女都是那种钟灵毓秀之人,上次见面时就因为志趣爱好相同,都极为喜欢文章、音律,所以一见面就引为知己。

    因为有李进的关系,渤海这边的食盐也拿出一部分交由李家贩卖,李进走后李家停了护送商队、押镖的行当,组织人手成立了一个贩盐的商队,往来于冀州、兖州。所以这一年多里两人也是借着商队往来书信交流不断。

    “你这小妮子,是想你杨大哥了,还是想姐姐我了。”

    “嘿嘿,自然是想姐姐多一点。看看,我还给蔡姐姐带礼物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只香囊,递给蔡琰“这是我亲自秀的,好不好看?”

    “无法想象,以清照的性子也能静下心来绣香囊?”杨蟠边上奇怪道。

    “哪儿呀,废掉了好......”意识到说漏嘴了的李清照,白了杨蟠一眼“坏人,还有你的。先恭喜杨大哥因功封侯。”说着也拿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香囊递给杨蟠。“不许笑话我。”说话间骄傲的撅了噘嘴。

    “那就谢谢清照妹子了。你怎么过来的,老夫人身体可好,他老人家怎么放心你跑这么远来?”

    “我不停地去磨叨娘亲,说是二哥去了一趟战场,是否有碍,封了官也没家人恭贺。结果娘一心疼,便让大哥押送商队,来渤海一趟,我抓住机会也要跟过来,所以这次就一起来了。原本大哥去年冬天就想来着。”

    “你呀,感情是打着见你二哥的幌子来的,能这么早一个人跑到府上来,怕是还没去见你二哥吧?”蔡琰葱指一伸,点了点李清照洁白的额头。

    “唔......一到渤海我就闹着要先来郡府,大哥拗不过我,派了两个随从就跟我来了。他得先去盐场安排交接货物,然后去找二哥。咦?蔡姐姐,你怎么知道我还没有去见我二哥。”

    “废话,你如果是先去见的你二哥,那么来这儿的就是你们兄妹三人了。这有什么好猜的。”杨蟠突然觉得这位小才女小时候貌似有点呆啊,横跨时空后遗症吗?

    晚上杨蟠陪着大哥杨彪在家中设宴招待了李雄兄弟二人。

    第二天李雄要离开渤海时李清照却提出要住在渤海。

    “胡闹,你一个姑娘家,整日外面疯跑,成何体统,母亲大人知道了,定是要行家法。快与我回去。”李雄一开始似有意动,可还是坚决不同意。

    蔡琰看着心疼“叔杰兄长,既如此不妨就将清照小妹留于渤海吧。季先兄长既然在渤海为官,对清照小妹也能照顾的到,我跟她情同姐妹,平日勤照看着,也不虞担心。商队往来频繁,家中老夫人若是想念清照小妹,再接回去也方便着。”说着还那眼神示意杨蟠。

    “琰儿说的对,叔杰兄,不妨将小妹留下便是。在此处我们夫妇自会将其当自家妹子细心照料,季先兄有家人在此也能互相照看。真需要清照回去了的话,即便是不跟商队,我也可以着季先兄回家探亲,带人护卫清照回去,也就半月可到。”

    李雄听到此处也就放下心来“如此,就麻烦君侯夫妇暂时照顾小妹了。此事我回去后还需禀明家母一声。”

    “理应如此,带我向老夫人问好。”

    跟上一年一样,今年一开春甄家再次为渤海郡送来了3000匹战马。经过不停地扩建,渤海给甄家提供的食盐除了贡品品质以外,其他两种品质数量都比上一年度翻了一翻。

    杨蟠为了制造贡品品质精盐的稀缺性,一直控制着流出数量。此外还给徐州糜家提供了一些,鉴于徐州就是产盐大州,其他品质的盐暂时没做流通。

    李进就在他兄妹来的当天晚上露了一面后又匆匆的回到了军营。今年渤海郡骑兵要扩编到一万人,他正是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此外陌刀兵需扩编至一万,弓箭手要扩编至五千。高适和徐晃也整日忙碌于训练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