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三十四章 攻破晋宁,壮士断腕

第三十四章 攻破晋宁,壮士断腕

    田豫听到此处,便知道杨蟠此计已经成了一大半,也欣然带着几百黄巾去杨蟠兵营探听虚实。

    直到田豫带着黄巾士兵回来复命,告诉杜长杨蟠营地果然连一个活人都没有时,杜长大惊,给李固留下一万守军以防万一,自己带着两万黄巾力士从城南而出,加速向张梁所在的邯郸方向而去。

    为了路上有个机灵点能给出主意的,杜长还将田豫带在了身边。

    杨蟠、李进、张飞带着5000骑兵其实就在距离晋宁县一日多路程的一个村落里埋伏着。此地的村庄因为战乱的原因,里边的人早就跑了个精光。杨蟠众人为了避免暴露,禁止生火做饭,只用提前准备好的那点干粮坚持着。

    整整等了两天,一直到快入夜的时候,杨蟠收到探马来报,有数万刚刚结束急行军的黄巾军马正在安营扎寨。

    杨蟠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刻带着骑兵摸了过去。

    两万人的军队休整不是一时半刻便能完成的,直到杨蟠大军接近时,黄巾军那边还乱糟糟的一片,杨蟠见状果断发起了冲锋。

    “快整队反击,快整队反击!”杜长见状不妙,着急的大声呼喊,边上的副将全都跑去收束部队。

    “呃...啊...”这时跟在杜长边上的田豫抓住机会在后边给他来了一记背刺,然后匆忙劈开边上发愣的护卫后借着营地的混乱撤离。没了指挥的黄巾力士没有支撑多久,便在骑兵的反复冲击下四散逃命。

    此处战毕,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哈哈,晋宁此战,国让当居首功!”

    “不敢当府君盛赞,全赖府君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国让切莫谦让,此番还有一功待你去取。”杨蟠看着田豫说道。

    “府君所说可是晋宁?”

    “哈哈,国让不愧是智勇双全,我正是此意。”

    “府君交给豫便是,两日后入夜定当诈开晋宁城门。”

    “不,不是两日后,而是明日入夜,为避免夜长梦多,晋宁城收到杜长败亡消息,我意连夜向晋宁城移动,以我军骑兵脚力,于明日下午是可以赶到晋宁城附近的。而且此前我早已让德谋、义公二人带着步兵埋伏在晋宁附近,此间开战之前我就已经派人去通知他二人在天黑时借夜色向晋宁城外潜伏,只等明日入夜后国让诈开城门,助我一举拿下晋宁。”

    第二日后半夜,田豫在杨蟠的安排下背着杜长的尸体,带着几百穿着黄巾力士军服的渔阳兵,装作中了埋伏大败而归,成功骗开了晋宁城的城门,埋伏在附近的程普、韩当趁着田豫带人阻碍城门关闭的片刻顺利冲进了晋宁城。

    李进、张飞带着骑兵分作两队在晋宁城外游弋围城。因为骑兵连续奔袭的原因,为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杨蟠并没有把冲城的主要任务交给骑兵。直到李固带着残军弃城,向巨鹿奔逃时迎上了李进被顺手收了个人头,晋宁城攻防战就此结束。

    自此一战张角在巨鹿城中剩下的防御力量便不足两万了,最近的支援便是张梁的那几万大军。可是早早收到杨蟠消息的刘虞,早已经命公孙瓒主动将防线向前,配合邺城军队将张梁死死拖在邯郸一带。

    公孙瓒和刘虞都有一定的骑兵在手,张梁不敢贸然拔营,以免军队被骑兵冲散。在无法迅速脱身返回巨鹿的情况下,只得冲已经接近虎牢关的张宝军求援。

    “圣师,晋宁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县城已于前日被杨蟠用计攻破,杜、李二位大方也已经殉道了。”

    此时的张角已经是卧病在床,之前在杜方、李固出发晋宁县后便数度昏迷,今日也是刚刚醒来,边上的近臣才敢悄悄的近前,将紧急军情汇报给了张角。因为担心张角的身体,没敢再多问,只是用担忧的眼神看着张角。

    “将舆图搬来。”

    几个人搬过边上挂着舆图的架子,竖在床边,张角再没说话,只是凝神看着......

    这时候杨蟠正在晋宁城安排整军,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使程普、韩当二人带着五千步兵钉在晋宁,以免后路被断。

    后面无论是去邺城与刘虞合围张梁,还是千里奔袭张宝,解洛阳之困都是他带着骑兵要做的事情了。

    至于兵围巨鹿的方案,满共就这么点人马,他是从来也没有考虑过。

    身在晋宁的杨蟠还不知道,这个阶段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都已经病入膏肓了。

    “父亲,来,孩儿为您侍药。”杨彪扶起身边的老人,没有用多少力气便将老人撑在床榻靠背上。杨彪心里酸痛:“您今日身体可爽利些?”

    “呼...呼...”杨赐挣扎起身后不免气喘“唉......就这样了,我应该是要去见你祖父了。”

    许是看到了杨彪悲伤的表情,不由得笑了笑“那么颓丧干吗?为父这等年龄,还有什么可伤心的。膝下双子更是各个有所成就,至少对于为父来说,这一生是没什么可遗憾的了。至于这杨家,就靠你了。”

    听到父亲的话,杨彪强颜漏笑“嗯,父亲说的是,儿子记住了。”

    吃完药,杨赐又抿了口杨彪侍奉的甜水,润了润喉咙“去,拿纸笔来。”

    等杨彪返回后,“为父需安顿你些事情,你来代笔一封书信给蟠儿,他怕是赶不回来了,为父若去,尔等切记不得大办,更不得以丧葬守孝一事让蟠儿回家,此事交给你了,务必告勉家人照办。”

    “嗯,儿子谨遵父命。”杨彪悲伤到。

    紧接着杨赐对家里的家业做了细分,将杨家彻底托付于长子杨彪手中。

    给次子杨蟠的信中,杨赐则是提前做了一些嘱托,对次子的心思做了一些猜想和安排,站在父亲的角度认可了他的想法。

    杨彪在代笔中听到了父亲的话语,却是越来越震惊,他没想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幼弟竟然能有那般胆大的野心,甚至心中还暗自猜测,是不是父亲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脑子混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一直到杨赐口述结束,杨彪都还愣着神。

    “彪儿,杨氏以后就托付给你了,朝中诸事,有你在内协助我和汝弟都会放心。但你需知晓,如果蟠儿之事有所不怠,你当及时将其逐出门墙,公开申讨,哪怕舍弃家业、亲情也要果断坚决。”

    杨彪抬起头,默然的看着父亲。杨赐盯着他,目光深邃、睿智。

    “如果最终他顺利走到那一刻,你也当紧盯杨氏,保持该有的本分。蟠儿事成,那只代表杨氏一时之高度,而你这一脉的决策,关系着杨氏的延续。此间轻重,你可要把握清楚了。”

    杨彪张了张嘴,却最终什么也没说,盯着父亲郑重的点了点头。

    “如此,我便放心了,你去吧,把信及时发出,将你娘叫进来,我有事要嘱咐她。”

    杨彪忍住心酸,低着头不让父亲看到欲要滴落的泪水,行了礼,缓缓后退出了卧室门。

    杨赐是与一众好友饮宴后病倒的,本来年纪就大了,再加上这些年的荣养,让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错。

    在前些日子招待好友时,杨赐大着胆子大饮大食了一夜,谁知道次日一觉醒来,刚出门就突然中风倒地。没十日光景便耗干了身体最后的生机。就在安排好身后事的这天夜里,这个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巨鹿城中,张角也在府内下着最后的命令。

    “快马加鞭至人公将军张梁处,让其向邺城军队发出猛攻之势,然后择机向广平撤离,传令广平县守备大方黄龙收拢所有储备的物资、军士,汇合人公将军后与其一同撤出广平,以最快的速度向东赶往馆陶。”

    看了舆图许久的张角,挣扎的起身先是给张宝、张梁分别写下密信。紧接着向边上的等候的近臣吩咐道“让城中守备卞喜带领剩余的一万黄巾力士,今日不必训练,黄昏时用饭休息。入夜后偷偷护送我等离开巨鹿,前往馆陶。”

    说到此已经有些接不上气的张角补充到“到达馆陶前,我需在马车中静坐祈祷,任何人不得打扰,我也不会给做出回应,在人公将军到达前,所有军令由你代为转达,一切以撤往馆陶为要。一应手书印鉴我会在上车前交给你,有这些东西卞喜大方定会全力配合与你。城中我会留信一封,让留守将领两日后打开便可。”

    “发信至天公将军张宝,万不可回援冀州,择机东出司隶,以最快时间过黄河入兖州,然后据黄河而守。速去!速去…”

    此时的杨蟠还在安排军队休息、整训,恢复连日交战的疲惫,准备在两日后奔袭邯郸张梁部,准备吃掉冀州除了巨鹿外所有的黄巾,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围困京畿的黄巾军。

    此时洛阳城也有了一批新的援军到达。

    “臣西凉董卓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看着阶下以头杵地跪拜着的一虎背熊腰、威武雄壮的大汉,天子刘宏对其卖相倒甚是喜爱“董卿免礼,此番带兵驰援京师,如此忠贞志士,当为天下之表率。表破虏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带麾下义士前往虎牢关,并入皇甫义真麾下,共破黄巾,功成之后另有封赏。”

    “臣叩谢陛下隆恩,此去定当为陛下扫清贼患。”

    而在邯郸城外的张梁大营中,信使也刚刚前来传达了黄巾军大贤良师的军令,以及张角写给张梁的密信。

    张梁看过信,眉头凝成个疙瘩,信中张角告诉他自己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一旦倒下,冀州黄巾甚至整个天下黄巾军队都有可能会发生震动,冀州目前的情况已经不具备再死守下去的意义了。

    张角让他果断舍弃一些部队断后,自己亲自带兵做出死命强攻邺城刘虞军队的举动,那公孙瓒发迹于微末,靠着妻族起势,为保存力量,定不会拼死救援刘虞。

    刘虞兵少,见张梁军退,必不敢追击,公孙瓒存有私心,跟不上来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空当,足够张梁带兵转道向东撤出战圈,撤退途中多埋伏殿后兵马争取时间,顺势带走大军存于广平县的物资去馆陶汇合张角。

    信中张角反复叮咛张梁切勿回转巨鹿,以免被杨蟠堵住包了饺子,他自己在巨鹿城中早已做好安排,会在馆陶等张梁。

    都已帅军到达虎牢关外的张宝也收到了张梁的书信,情急之下,张宝留下七万大军配合张曼成、彭脱的人马继续围攻虎牢关,他自己则是带着五万主力军队黄巾力士迅速向冀州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