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三十七章 共击虎牢,背地捅刀

第三十七章 共击虎牢,背地捅刀

    第二日晌午,渔阳军队依然按照往日习惯在进行适应训练,调整状态。杨蟠也带着典韦营地里巡视各将带兵操演。也就在这时,中军大帐有传令兵前来传唤杨蟠前往帅帐议事。

    “文约,果不出你和公达所料。刚才有飞马来报,冀州广平县守将黄龙数日前就以聚集附近所有军资,张梁大军在广平与其汇合后,他们未在任何城池停留,而是带着所有的物资,一路还收拢冀州东麓各处黄巾,总兵力再次达到了十万,在馆陶并入张角麾下,便直接过黄河撤往兖州。探子返回时得知对方已经过了阳平到达临邑。”

    “伯安公,丁将军。”杨蟠进帐先行过礼“如此说来,公孙将军也未能追上张角的军队。”

    “没错,公孙将军一路追到了阳平,但是张角大军已经成功渡河,并且沿着黄河一路设防,沿河一路可用于泅渡的船只被全部征用带走或者强行烧毁。”

    “哗啦……”(酒瓮摔碎的声音)阳平营中,公孙瓒气愤不已“气死某家了,去年就提议扩充轻骑,反复提议,反复不允,那老匹夫,如果某家手中有两万轻骑,岂能让这张角老儿跑过黄河去,如此滔天大功,眼睁睁的从手中流走,恨煞我也!”

    “大兄,这样一来,冀州再无大量黄巾可杀,要不我等也带着麾下3000精骑前往救驾?”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提议道。

    “哼,老匹夫向来瞧不起我,岂能能让我如愿,再说了,一路奔波过去人疲马乏,别说建功了,只怕我等就是拼个损兵折将也未必能立下啥大功。”

    自打跟着刘虞调往冀州以后,公孙瓒数次向刺史府做出的提议都被刘虞接二连三的否了。

    最早是公孙瓒欲要去渤海郡为主官,但刘虞素知此人有勇武,长军略,冀州武事尽可依托,但唯独文事不行。

    渤海郡这些年富庶繁荣,民心安定,单单南皮城的赋税都早已超过邺城,此次黄巾起义,渤海郡全郡几乎连点浪花儿都没溅起来便可见一斑。

    如果邺城不是冀州政治中心的话,他都准备将刺史府安在南皮了。所以后来经过反复考察郡官功绩,刘虞最终才属意让李绅去做了渤海郡太守,也是因为这事首次让公孙瓒和刘虞有了间隙。

    去年公孙瓒以武备松弛为由,数次要求刘虞拨款采购战马扩编骑兵,但又数次被刘虞以北地流民遍野,首先当以安定人心为由,再次驳了公孙瓒的提议。

    直到今年平定黄巾期间,公孙瓒想要汇集冀州全部骑兵来放手一搏,趁着张梁少马,步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或许能冲散张梁军阵。

    但是刘虞和荀攸一致认为两军人数相差太大,在双方都有防备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将骑兵陷进去而丢掉冀州最大的军事力量。至此公孙瓒与冀州刺史刘虞开始离心离德,并且还暗自恨上了杨蟠。

    “将军,那我等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妈的,从冀州西跑到冀州东,又跑到兖州,毛都没捞着。田楷,你去组织军队,我们收拾收拾回治所。”

    “且慢!”邹丹站起身阻拦到“将军,刺史既然来信让我等择地驻守,如果我等撤回郡所,一旦张角复又杀回冀州,我等会不会被那刘虞、杨蟠推出来当替罪羊?”

    “放心吧,你忘了我们是怎么追过来的,看张角、张梁行军的动态,一路上,其物资能带走的带走了,能毁掉的毁掉了。很明显,应当是黄巾贼不知是何原因主动放弃了冀州,否则的话十来万人怎么会被我们两万余人追着跑。放心返回便是,我判断张角兄弟必不会再过河向西。越弟留下,其他人下去准备吧。”

    “诺!”众将应言出去。

    “大兄,可还有何事安排?”

    “你去带上一千骑兵,一路挑几个富庶的城池劫了,我一路给你介绍过的有望族的城池不要动,避过他们只劫掠富商、府衙,你只管折腾,随后我会带兵平叛,带走物资。这一路东奔西跑,既没有军功,又没有缴获,回去后如何跟兄弟们交代。”

    “大兄,我们何不将那巨鹿城偷了,据说那张角老巢颇为富裕,正好还能拿杨蟠那厮的郡兵充当黄巾办了,到时候死无对证,他一个外郡太守也乃我们不何。”

    “算了,那杨氏可不好惹,风险太大,搞不好会有麻烦。”

    “哼,我就是不忿大兄四处拼杀,却让他摘了桃子。”

    “放心,那桃子不是那么好摘的。你不用管这个了,去把我说的事情办好,务必找老家带过来的兄弟们去做。”

    公孙越眼中一亮“我明白,我这就去做。”说完公孙越也出了营帐。

    “哼,豪门贵胄?虽不能正面动你,但是苟合贼首张角,怜悯黄巾的事情人尽皆知,看你如何能躲得掉。”在公孙越出门后,公孙瓒一个人写了封密信交给手下让快马加鞭的送到他岳父手中。

    杨蟠此时还不知道他被一个目前还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给嫉恨上,目前各处收集起来的情报已经确定了,张角完全放弃了冀、幽、并三州,甚至是司隶也大概率放弃了。

    “伯安公,依蟠之见,虎牢关外的张宝军怕是已经撤了,恐怕不只张宝,张曼成和彭脱的黄巾军也未必还在,如果还想抓住黄巾军的尾巴,我等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扑虎牢了。”

    此时杨蟠已经能肯定,张角应当是死了,否则以北方还在僵持的形式,他不可能如此果断的放弃。如果真如他所料,虎牢关外黄巾大军都成功的撤了出去,那么黄巾这次的撤退真可谓神来之笔,而大汉再想跟历史一样一年内覆灭黄巾是彻底不可能了。

    “文约说得不错,目前军中气势正旺,正好借此插入虎牢关下,配合朝廷剿灭黄巾,不能再给黄巾更多的调整时间了。”丁原也在边上支持到。

    “好,此次便以二位将军为主,全军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杀向虎牢关。”

    虎牢关上,皇甫嵩前几日就收到了刘虞送过来的情报。情报中提及他们猜测围困虎牢关的黄巾军主力有可能撤往他处,也有可能会改变攻击目标。

    冀州刘虞、并州的丁原和幽州的杨蟠已经合兵一处,军力超过两万,全是精锐骑兵,聚集在黎阳随时准备南下虎牢关配合他剿灭关外的黄巾军。目前正在扩大探查区域,只待探明黄巾主力的真实所在。

    皇甫嵩自打收到消息起,发起了两次试探性的攻击,但由于张宝提前做出安排,马元义将手中的十万人全部不要命的堆在城关外,攻关甚急,所以远离关外的空营寨短时间内还没有被皇甫嵩探查到蹊跷。

    “将军,刘冀州那儿有新的情报送达。”

    “快呈上来!”

    看过信笺的皇甫嵩顿时精神一振,与关外的黄巾快对峙三个月了,目前他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是害怕换将引起军心动荡,导致关破,他怕是早被天子更换回去问责了……

    “狗官,我就知道你们不可信…”

    “我不想死啊,我是被迫的啊…”

    “你不得好死…”

    ……

    杨蟠看着黄河边被汉军用刀枪赶着推下河的黄巾士兵,面无表情,双眼深邃。

    张宝一众果然跑了个精光,虎牢关只剩下马元义带着十万黄巾军拼死营造出大军围城的景象,硬生生给那几路军马争取了半个月的时间。

    直到杨蟠他们赶到时,虎牢关外的黄巾还剩下近七万人,被皇甫嵩和杨蟠他们夹击在中间全部歼灭,马元义在汉军冲锋中被吕布擒杀。

    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除了夜里趁着夜色掩护侥幸跑出去的少部分黄巾军外,七万黄巾军马在战斗中直接被杀四万余,俘虏近三万,其中有一万多人是杨蟠这边为了减少伤亡劝降的。不过最后被皇甫嵩利用总指挥的权利强行要走。

    杨蟠此时见到的便是皇甫嵩处决俘虏的场景,黄河岸边,熙熙攘攘拥挤着三万衣衫褴褛的黄巾将士,要么跳河,要么往河岸高坡上冲,然后被捅死踹下去,甚至有摔倒在地被踩死的,还有些绝望的坐在一边,最后也一定是难逃一死。

    “文约,你还是太年轻,寿坚之所以做此残忍之事,非是其本人弑杀。黄巾毕竟是反叛之罪,寿坚又成名已久,此前僵持这么久已经是顶着莫大的压力,如果敢受降黄巾,不出时日,必定会被剥了中郎将之职,后续别说是继续扫清寰宇了,搞不好怕是都会有牢狱之灾,你明白吗?”

    刘虞见杨蟠站在山坡上,远远的看着这乱哄哄的杀俘现场沉默不语,而其他将军都在庆祝胜利,所以带着荀攸走了过来,准备开解一番。目前他对于这个存有赤子之心、怜惜底层民众的杰出后辈非常看好,希望他能少走些弯路。

    “是啊文约,天气临近寒冬,黄巾乱起,今年大汉各州的收成无望,皇甫将军即便是收纳了俘虏,怕是也没有足够的粮秣养活他们,一旦拖住了大军的脚步,非但他们难活,我等后续的局面也会更加艰难。”荀攸也是对这个好友开解道。

    “唉……多谢伯安公,辛苦公达了。蟠还好,我只是为大汉可惜,这些都是我汉家江山的元气啊,如同人之血液,如此白白损耗,不知道得有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杨蟠不免摇头叹息。

    “是啊,这一场动荡,大汉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恢复。”荀攸想到这也不免惋惜,不知道渤海郡昔日的富庶景象,何时才能放大到整个天下。

    这时不远处跑来个渔阳太守府中的亲卫,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杨蟠感到奇怪,正待询问。

    “禀告太守,有您的家信,月前发往渔阳,因署名由您亲启,属下一路马不停蹄跟着您的行军路线追来。”亲卫双手递上一封家里发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