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四十四章 汇合兵马,返回蓟城

第四十四章 汇合兵马,返回蓟城

    到了县衙前厅,杨蟠见到一女子正组织边上一处偏厅用饭的百姓转移到室外,里边有多是些孩子、妇女,估计也是之前被组织到县衙帮忙的百姓。

    孩子们的速度快一些,端着自己的饭碗,跟民勇一般,在旁边环廊下,或席地而坐,或找地方一蹲,接着吃自己手中的饭。有些胆子大些的还停下手上动作,抬头好奇的看着杨蟠几人。

    剩下的妇女们,则是放下了手中的饭碗,正在抓紧收拾着屋子。看样子陆游刚才嘱咐给杨蟠安排的吃饭地方就在此处。

    见到此杨蟠连忙阻拦住“快甭折腾了,这偏厅地方有限,就让那些妇孺继续在里面安坐用饭吧。”说着用嘴呶了呶自己带来了士兵,他们也都各自找地儿围坐一圈吃着粥饼。“且我这些兄弟们都已经吃上了,这么小的偏厅如何安排的下如此多人。”

    说话间杨蟠拉着陆游走到盛饭点,从那个带头的容貌秀丽的少女手上抢过大勺,边上挑了个大碗,自顾自的盛了粥,边上的拌菜也扣了一勺在粥上,丢下大勺,拿了张饼,冲着陆游说道“都是军中的糙老爷们儿,哪儿那么多讲究,搞得就像是你有大酒大肉招待我似的。”

    说完杨蟠端着饭碗,也走到环廊下一年纪颇大的民勇边上,往地上一蹲,吸溜着吃了起来,边吃边跟那民勇开始了胡吹闲扯。

    陆游怔怔的看着杨蟠,后边张飞挤了过来,“哎,我说务观,你要是不饿,俺老张先盛了啊。嘿,虽然没酒肉,但看样子量大管饱,老张昨儿下午饿到这会了。”张飞说笑间也盛了饭,很习惯的找地儿盘腿坐下开吃。

    “陆兄弟跟主公久了就不会奇怪了,主公从来都是这个样子。兄弟好好做事,主公向来待人真诚,我看得出,他很重视你。”典韦拍了拍陆游的肩膀,笑呵呵的盛了饭,走到杨蟠侧后方蹲下。

    陆游眼眸微红,如果跟着这样的主公,想必一定能尽展所学,实现理想吧。

    “呶,你的!”

    边上纤纤玉手递过来的饭碗打断了陆游的沉思。陆游咧着嘴笑的很开心“婉儿,我刚才做了个终生不悔的决定。”

    “嗯,既是不悔,自当一往无前,君之往,妾必随。”这个少女看着陆游,满眼的柔情蜜意。

    杨蟠也看到了两人的小动作,在陆游走过来的当上,问边上民勇“老哥,那姑娘是何人?做事条理分明,我看你们对其颇为敬服啊。”

    “哈哈,刺史有所不知,那可是我们玉田县有名的才女,无论是家世、样貌还是能为那都是这个。”此人给杨蟠竖了个大拇指。“县里未婚配的小子们对其可是……”

    “主公,那是游未过门的妻子,唐婉。”陆游见这家伙嘴上没个把门的,眼瞅着越说越不着调,连忙接过话介绍到。

    “瞧你那样儿,俺又没胡说,要不是你小子从小跟那丫头青梅竹马长大,哪轮得到你这穷小子得手。”那汉子见陆游紧张的样子,不忿的回了句,嘻嘻哈哈的站起身跑到了另一边。杨蟠虽然毫无架子,但他还是紧张,坐在大官边上,饭实在是吃不香。

    “哦?刚才我听此女家世颇丰?”

    “让主公见笑了,游自幼家贫,小时候有幸被本郡致仕返乡的郡老看中,在他老人家的帮助下起了蒙。婉儿家里颇有祖产,城外还有个烧制砖瓦、陶器的工坊。婉儿家中仅此一女,当时也被其父求着拜在启蒙恩师名下。我俩因此结识,后来恩师百年后,又是婉儿一直在资助游进学,后来,蒙唐叔父不弃,认可了我们俩的事情,才于今年春末定下婚事。”

    “好一段才子佳人的缘分,唐婉?好名字!相信我,你们今世一定能白头偕老,多子多福,结婚那天我来亲自为你二人道贺。”

    正说话间,突然外边有城门官骑着马跑到了县衙门口,不待马停,此人扑倒在地,冲了进来。“报告刺史,陆队率,县城西有大量步兵前来,打汉军旗帜,装备齐全,多达数千人。我们已紧急关闭东、西城门,属下特来禀报。”

    杨蟠慌忙扒掉剩下的几口粥,将碗往边上一放“多半有可能是你叫来的援军到了,走,先看看去。”

    典韦、张飞此时早已经准备好,跟在了杨蟠后边,其他骑兵也迅速在县衙外完成集结,站在马旁,一改刚才的嘻嘻哈哈,面无表情,冷峻肃穆,随时准备上马出发。这一系列动作下,尽皆显露出渔阳骑兵的精锐彪悍。

    不一会儿,杨蟠已经来到了城头之上,看着下边军阵。有军阵令官打马前来高喊“城门之上可还是玉田守备?叫主事之人出来答话。”

    杨蟠侧开身子,交给陆游,“我乃玉田县城守备陆游,来将是何处军马?”

    “我等是幽州刺史府常备步军,由北平郡南麓军务返回时遇到玉田信使求援,因而赶路至此。此间目前是何境况?”

    “下边可是田子泰统帅的兵马?”杨蟠听到这,边上喊了声。

    “我军中主将正是田校尉,汝乃何人?”听到杨蟠之言,令官反问道。

    “我是杨蟠,叫田子泰前来答话。”

    令官听到此忙打马回转兵阵,不一会儿田畴骑着马冲到了城墙下,一看正是杨蟠站在城楼上,慌忙下马,抱拳行军礼“末将田畴见过刺史!”

    “哈哈,免礼。我还道是哪郡的兵卒如此雄壮整肃,没想到却是子泰,子泰城下稍等,我们这就下去。”说着让人打开了城门。

    “子泰,却是大半年没见了啊。”

    “田畴拜见刺史。”见杨蟠近前,田畴忙单膝跪地行礼。

    “来,起来。”杨蟠亲自拉起田畴“此行可还顺利?”

    “别驾收到刺史命令后,为了保证能按时完成进度,决定由末将与闫广平(阎柔)、鲜于顺平(鲜于辅)、鲜于定平(鲜于银)三位校尉一同,分别率领五千郡兵前往四处盐场协助平田挖渠。末将抽签抽到了最远的海阳。幸不辱命,按时交付,畴等在盐田顺利运转起来后才带兵返回。其他三位校尉此时想必已经顺利完成任务返回蓟城了。”

    “嗯,很好,辛苦子泰了,其他三处我已去过,昨日恰巧路过此处,先解了县城危急,正巧今日与子泰在此处汇合,也好,你先去安顿军阵,此间事了后,我等一同回蓟城。”

    “哈哈哈哈,志才、元皓、公与,一别近年,我能安心无骛,全赖诸公打理后方,大家辛苦了。”

    得知杨蟠回来,戏志才、田丰等人带着刺史府上下迎候在蓟城十里外,杨蟠与这几人要么相处多年,要么引为知己,感情甚笃,见到迎候的队伍,连忙打马赶上前来,高兴的打着招呼。

    “忠见过主公!”,“丰…”,“授…”……田丰等人也是接连跟着向杨蟠问候。

    “哈哈,劳诸公为蟠辛苦打理后方,还累诸公不辞辛苦迎接,该死该死,走,我们先一块儿回城,明日设宴,蟠亲自陪诸公好好喝几杯赎罪。”大家好久没见到杨蟠不着调的半开玩笑了,再见顿时觉得亲切无比。

    互相见过后,一众人拥簇的回了蓟城。杨蟠先是派人带陆游在刺史府安顿下来,然后去了县衙简单了解一下刺史府现状。实际上也只是与众谋臣简单沟通闲聊一番,杨蟠出征期间,他们也一直频频在用飞鹰传信做着沟通。

    即便如此,杨蟠回到府后已经入夜,此时蔡琰准备好了满桌酒食,正在家中等着杨蟠。一边陪同的还有蔡父,此外还有李清照母女。

    看着蔡琰的眸光,杨蟠只觉得心都快化了,只不过边上有尊长在侧,二人没敢逾矩,互相见了礼便招呼着各自分别入了坐。

    李清照因为母亲就坐在边上的案几,没敢多说什么,打过招呼后也只是羞羞怯怯的盯着斜对面的杨蟠,满是情思。杨蟠早知佳人心思,向着李清照暗自眨了眨眼。李清照大方的笑了笑,用眼神回应。李母崔氏将两人这些小动作看在眼里,只是装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