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四十五章 夫妻论义,整编州事

第四十五章 夫妻论义,整编州事

    “夫君,合该拿个主意安排清照小妹了。”

    晚上,杨蟠搂着蔡琰说着情话,以解思念,正说话间,蔡琰突然跟他提起了关于李清照婚事的问题。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吧?那小妮子不还是个孩子么?”

    “又说浑话,清照170年4月生人,刚过了15岁的生辰,今年已经16了,断断续续的在你宅邸中住了两年多。如此下去,再大一些女孩子家的名声尽毁,可让她怎生嫁人?崔老夫人不反对,是因为已经认可了此事,可夫君如果不能给清照早立名分,想必崔夫人着急生气之下,必定会带着清照离开。咯咯咯...”

    蔡琰说道这儿突然笑的花枝乱颤“夫君,你就不担心养大的俏娘子被带走?就像你所说过的那什么,嗯……‘煮熟的鸭子飞了’。”

    杨蟠用藏在被窝里的那只手狠狠地在蔡琰浑圆上拍了一巴掌“好你个琰儿,为夫一年不教训,敢支棱起来调侃为夫了,今夜为夫一定让你好好知道什么是夫为妇纲。”

    蔡琰连忙按住杨蟠作怪的手“别作弄人,跟你说正事呢。事关清照那丫头的名节,怎可儿戏。我知夫君喜欢那丫头,我也喜欢,以夫君地位,多收妻妾为杨家开枝散叶是理所当然之事,也是妾身自当承担起的责任。如果都能是琰儿熟悉交好的姐妹,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后宅安稳对于夫君亦有所助益,不是吗?”

    “琰儿……你是否还是为没有生育而担心?之前夫君不是跟你解释过了嘛,这是因为为夫怕你身体未长成,生孕有碍,所以一直有所注意所致,跟你没关系的。”杨蟠知道蔡琰因为嫁过来七年,一直还没有生育,所以其自身也是背负着压力,不由得着急想要开导爱妻。

    “夫君莫要气急,琰儿自是相信夫君,也知道夫君对妾的呵护。”蔡琰说到此,脸贴在杨蟠胸前,紧紧的抱着身边的依靠。紧接着又昂起脸,接着说道“琰儿当年嫁给夫君之时也只是年方十七,清照此时定下,也正当其时。”

    “你那时候不是情况特殊嘛。”

    “清照此时难道不特殊,因黄巾之乱,李家无法归返乡里,崔夫人带着清照在府邸住了许久,突然没有缘由迁出,你让他们母女二人如何面对闲言碎语。更何况李家兄弟二人均为夫君麾下大将,让他们该如何自处?当年妾如果不是嫁于夫君的话,怕是也会在哪一两年内被婚配河东卫家,所以还哪有什么特殊不特殊的。”

    “呵呵,琰儿被为夫给截胡了,可有后悔?”

    蔡琰被杨蟠一句话气的拿拳头锤了杨蟠好几下,就这还不依,又在杨蟠腰眼上狠狠地拧了两把。直拧的杨蟠口吸凉气。“错了,错了,为夫错了,为夫给琰儿赔不是。”

    “哼,你以为你小时候爬墙偷看我的事情我不知道吗?那时候我就知道你杨氏疯二郎的名号了。”

    “啊?!?琰儿当时看到我了?”

    “哼,打小就知道你就是个登徒子!噗……”看到杨蟠懵逼的表情,蔡琰忍不住笑了起来。

    “夫君放心,那河东卫家嫡子,琰儿见都不曾见过,也只是在长大后听父亲说起要给琰儿安排亲事时才有所耳闻。琰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心里就有了夫君的影子,直到你个登徒子越来越放肆,可我却如飞蛾扑火一般,无怨无悔。哎呀,说正事呢。又被你带偏了。”蔡琰没好气的白了杨蟠一眼。

    “有啥好说的,为夫还能信不得我的好琰儿?交给琰儿操办便是,有琰儿为妻,天知道为夫积了多少世的大德。”杨蟠搂了搂蔡琰,动情到。

    “我意将清照按照平妻之仪迎进门可好?”

    “不,切不可如此。而且不只是清照,哪怕无论多尊贵,多受宠溺的女人都不可如此。”

    “夫君可是担心有违礼制?虽说于礼不合,可是大汉上下如此行事者不一而足,只要不是过于张扬,想必于家声应无大碍。”

    “非为此,以我对尔等之情,岂会计较这些小事。但是自古以来,尊卑之道,嫡庶之别,长幼之序,莫不敢乱也。此时不以私情而乱其义,彼时便不会乱大义而伤其情。琰儿,唯独规矩一事,你作为当家主母,需狠下心来,警醒持重,大义不乱,其余之事皆可酬其情,悯其心。你可知晓?”

    蔡琰自幼聪慧,又饱读书经,心思自然是无比通透。听到杨蟠如此交心之言,挣扎着起身,跪坐在榻上,盈盈欠身“夫君之言,妾身无不遵从!”

    杨蟠哈哈一笑,“好琰儿,这下正事说完了吧,你不是总为还没能给杨氏留后而忧心吗?来吧,夫人,春宵苦短,可耽搁不得。”说着在蔡琰的尖叫声中虎扑过去。

    第二日,杨蟠睡了个饱才得起身,忙在婢女的服侍下穿好了衣装。先是去拜访过岳父蔡邕,又亲自去了为崔氏母女隔出的独院,虽未明言,但也暗自表明了态度,自此崔氏彻底放下心来,微笑颔首,算是默认了此事。

    处理好宅内之事后,杨蟠慌忙向蓟城“汉香楼”走去,这是杨蟠联合蓟城几家豪族共同营业的酒楼,集合了各地良厨、名酒,甚至在此处只要舍得花钱,贡茶也足量供应。

    今日“汉香楼”不对外营业,杨蟠将酒楼包场一整天,除了驻守边关的那些将校另做酒肉钱粮之类的封赏外,蓟城及附近郡县、兵营驻扎训练的校尉,加上刺史府衙内所有的文臣全部汇聚到此。

    杨蟠在今日兑现出征前答应下的接风宴,好好招待这一年中先后加入的文武以及立下功勋的下属们。饮宴一直持续到入夜,几轮酒下来,新加入的文臣武将也各自放下矜持和拘束,在杨蟠的穿针引线下,众人其乐融融的增进感情。

    第二天刺史府召开了杨蟠升任刺史的第一次全员会议,杨蟠将一众下属做出了新的安排。

    戏志才为幽州别驾,兼领渔阳郡太守,蓟城令。天子刘宏安排的高涎除了做幽州刺史府丞外,还兼领渔阳郡别驾,蓟城长使一职,明面上和戏志才一般,做了幽州治政的左右手。沮授被任命为幽州主簿,协助戏志才打理幽州政事。陆畅从渔阳郡太守府书佐升迁为幽州刺史府书佐。

    李雄为校尉衔,任渔阳郡步兵主将,领渔阳守备,麾下步兵10000人,副将为鲜于辅、鲜于银兄弟,此二人挂骑都尉衔。徐晃为校尉衔,任渔阳骑兵主将,麾下骑兵5000人。韩当为校尉衔接替高适,为渔阳关守将,领弓兵5000人,仍旧归属于渔阳郡太守府管辖。

    田丰被任命为上谷郡太守,张飞为校尉衔,任上谷郡守备主将,麾下骑兵5000人,程普为校尉衔,任上谷郡守备副将,麾下步兵5000人。

    高适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颜良为校尉衔,任右北平守备主将,麾下骑兵5000人,阎柔为骑都尉衔,任右北平守备副将,麾下步兵5000人。

    太守治政区域划分中,因为代郡有一部分在并州,区域划分不清,杨蟠直接把属于幽州的这部分给划分到上谷郡辖区,扔给了田丰,涿郡只是因为太小,又地处幽冀内陆,不另设太守,扔给渔阳郡兼管。一应臣属,交由各处太守协商安排后报给刺史府由杨蟠和戏志才等人审核定夺。

    李进为校尉衔,被任命为幽州骑兵主将,关羽为校尉衔,为李进副将,杨蟠命二人抽调5000渤海郡骑兵,再招募5000北方善骑精壮,按照渤海郡的标准配齐装备,整训操练,准备再打造出一支以一当十的常备精锐骑兵来。

    麴义为校尉衔,统帅5000步兵,田豫为骑都尉衔,统帅5000步兵,二人分别各做了一路步兵主将,因为杨蟠对麴义另有规划,暂时让二人分领一军。

    至于渤海带来的那10000陌刀兵老底子,暂时由典韦统领,陆游为骑都尉衔,暂做陌刀兵副将。

    这三万人合并为幽州主力军队,只不过军队战力暂时离杨蟠最终的设想还相去甚远,由杨蟠亲自带领,去渔阳关外草原驻扎训练,田畴为行军司马,徐邈为随军主簿。

    目前杨蟠还只是以荡寇将军领幽州兵事,所以麾下众将最高也只能给安排个校尉报备京师了,等将来另立功勋再由朝廷封赏或者等他军职上去了再酌情任命吧。

    此时幽州最为富庶的这几郡迎来了军队、官吏的大调动,等彻底稳定,运行起来保守估计会在年底,杨蟠不擅长此事,全部踢给戏志才去操心了。原本还觉得自己麾下精英汇聚,人才济济,可等到地盘大了才发现,还是不够用啊。他不由得想荀彧了、想李绅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