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五十九章 人事变更,甄糜夜谈

第五十九章 人事变更,甄糜夜谈

    到了第二天,杨蟠和李清照拜过了崔夫人、蔡邕这两位杨蟠在幽州仅有的家老后,回到家陪着蔡琰二女一起吃了顿家常饭。

    饭前,李清照以妾的身份向夫人蔡琰行礼、敬茶。

    蔡琰接过李清照的茶,先是放在一边,弯腰将李清照扶起,“琰乃家中独女,自打见到清照小妹的时候便心生欢喜,只觉得投缘,这些年来一直将你当妹妹看待,今日小妹以妾身行礼,姐姐便认下了。以后没有外人时,妹妹切勿生分,之前该如何称呼,现在就如何称呼,之前该如何相处,现在就如何相处,可好?”

    李清照听到此话,感动万分,数日间的忐忑不安彻底放下,情绪却一下子迸发了出来,眼眶渐红,鼻子一酸,扑到蔡琰怀里,直呼姐姐。杨蟠坐在一旁静观,见到此也只觉欣慰。

    “好了好了,快来吃饭,我都要饿坏了。”杨蟠说话间已经拿起筷子,准备动手。

    蔡琰安抚好李清照,瞥了杨蟠一眼后,先是将李清照扶到杨蟠右侧,然后施施然落座于杨蟠之左。“就你饿得慌,清照小妹的茶我还没喝呢。”说罢展颜一笑,拿起身前茶盏抿了一口。

    杨蟠对蔡琰极为尊重,一直等待蔡琰喝过茶后,又见其拿起筷子挑了肉菜侍奉到杨蟠碗中,而且还一并给李清照挑了份,举止间当家主母的派头尽显,也是放心万分,调笑着说“多谢夫人侍奉,为夫不客气啦。”说完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蔡琰见状跟李清照相视一笑,也低头吃饭,李清照如是无二。

    吃过饭,蔡琰、李清照在一旁手拉手叙话,下人们进来收拾碗筷,杨蟠边上支支吾吾似有话说,蔡琰自然知是为何。

    “快去吧,他们都是当事英才,夫君怎好冷落。虽是婚期,但夫君乃一州刺史,既为人主,万般岂可由心!”

    “夫人英明!”杨蟠笑笑,感激的看着蔡琰,旋即又转向李清照,面露歉意。

    “妾所中意者自然是天下第一等的英雄豪杰,岂敢因私情而伤夫君大业。夫君且去,妾于家中陪蔡姐姐等你。”

    李清照也是爽朗一笑,让杨蟠不必顾念她,赶紧去忙。她们二人都知晓了昨日荀攸带着几名大才来投,也见到昨天杨蟠一直高兴喝醉的样子,此外杨蟠大婚还特意邀请了中山甄家、徐州糜家,那一定是有重要事情商议,所以二女都开明大度的让杨蟠不用束缚于家事。

    “二郎不在家中陪伴娇妻,大中午跑府衙来干嘛?这不是你杨二郎的风格啊,如此行事,岂不唐突佳人?”

    虽然还没有正式划分职务,但是荀攸那向来是个闲不住的,尤其更是带来个劳模荀彧,几人正跑到刺史府和戏志才商议事情呢,就看着杨蟠匆匆忙忙走了进来,顿感诧异。

    “蟠与公达分别一年有余,汝能见得草木之兴衰,鸿雁之往来,何蟠不得刮目相看?”

    “休要巧言善辩,攸如何不知你,想必是早早跑来安排我等职务,好教我等尽早为汝卖命罢了。”

    “忠亦以为然!”说罢戏志才、荀攸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杨蟠见状哈哈一笑“知我者,公达也!”

    手底下有干活的人了,杨蟠终于结束了各个岗位兼职作业的混乱,戏志才也终于卸下了幽州秘书长兼代理刺史的职务,将大任甩给了荀攸。

    新来的几人中,荀攸被任命为幽州长使,按照杨蟠的习惯,说他是代理刺史也不为过。

    郭嘉做了杨蟠的行军参谋,并且顶替田畴兼任军司马的职务,主管出谋划策以及军队纪律。

    荀彧被委以重任,做了幽州治中从事,主管官吏选举、任命,兼管辅佐刺史行使州事。

    钟鯀则是分担了原本戏志才兼任的渔阳太守、蓟城令的工作。

    在原有的人事安排中,杨蟠调回了田丰,任命其为幽州主簿,主管幽州的财政大权,兼任郡国从事,负责纠察、检举全州不法乱纪之事,兼辅佐刺史行使州事。以田丰的刚直、认真,此事非他莫属。

    年仅二十二的田畴,则是在卸下军司马一职后,顶替了田丰,出任上谷郡太守。

    沮授从幽州主簿位置改任幽州别驾,主管巡查州事,治安、法纪制定,政令实施以及兼辅佐刺史行使州事。

    陆畅除了兼职其书佐的工作,此外还做了功曹从事,主管幽州各级官员功绩考核。

    戏志才官职丢个一干二净,但是做了他最擅长的事情,幽州兵曹从事,主管对外作战规划,州府发展计略制定以及兼辅佐刺史行使州事。

    自此幽州大小事情就全掌握在杨蟠、荀攸、荀彧、田丰、沮授、戏志才六人手中,至于皇帝派来的高涎,仍然空悬高位,好生养着。高涎也很有眼色,很少整出啥幺蛾子,原本是皇帝插在幽州的钉子,不过估计刘宏怕也是不怎么记得此事了,至于后续还有没有机会回到中枢,怕是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最后做出变动的就是宇文信了,杨蟠为其取了表字‘化及’,既满足自己小小的恶趣味的同时,也取了‘归化见吉’之含义,给其入了汉籍,并封为贼曹从事,校尉衔,除了继续养信鹰,也兼职收发情报。

    此外杨蟠还给宇文信在城里赐了宅邸一所,经过其同意,不久后还会为其指一汉家良女为妻,将来收鲜卑之心便从他这只‘宇文’部族开始。

    快入夜时杨蟠在刺史府偏厅招待了甄逸、糜竺二人,作陪的仍然是荀攸。

    “蟠与甄先生自前年在中山一别,却是好久不见了。”杨蟠率先打开话题。

    “咳…咳咳咳…那年甄家以及中山大小家族,全赖杨幽州活命之恩,甄家上下至今感激不尽。咳…”甄逸正待起身行礼,被杨蟠连连拦住。

    “勿要客气,勿要客气,我与适之(甄逸字,查不到,根据‘逸’字现编的,反正快死了)、子仲自渤海郡相识以来已三五年已,此次承蒙二位不辞辛劳,远赴参加蟠之婚礼,我等私下以朋友相交才是正理。”

    杨蟠说话间见甄逸又是猛咳许久,关切问到。

    “我观适之身体不适,可有妨碍?”

    “咳咳…无妨,老毛病了,只是这两年尤其严重些。”

    杨蟠隐约有印象,那位‘甄皇后’父亲身体不行,貌似早亡后甄家生意一直由其母张氏打理,然后便真正展露出了这母女二人的商业才华。

    只是此事无法多言,他又不是江湖郎中,也不是算命半仙,至于甄逸,还是看命吧。

    “适之还需保重为好,此次蟠约二位前来还是想要重建我们之间的合作。”

    听到此话甄逸和糜竺纷纷露出了然的神色,他们在收到杨蟠的婚礼邀请时便已经有了猜测,甄家还好,毕竟毗邻杨蟠治所,这两年哪怕天下再乱,也没断了往来。而糜竺就难受了,跟渤海的生意刚刚尝到甜头,大的合作还没展开,便被黄巾之乱给中断了。

    “先说说甄家这边吧,想必适之应当知道我杨氏茶方面的生意。”

    “杨氏发现此等雅物,造福天下,甄逸钦佩至极。”

    “我意将杨氏目前掌握的原材加工环节,也就是作坊生产以及供货的事情全部委托给中山甄家,而我杨氏以技术和人脉入股,只派人去甄家作坊监察账面,以此分润其中四成利润。不知适之兄意下如何?”

    “咳咳…”甄逸听到此话震惊中带着喜悦“府君此言当真?”

    “嗯,目前袁氏掌握着天下批零渠道,这是你最大的供货商,此外据我所知,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也各自掌握着其家族所在地种植、加工和零售,或许也会售卖至他处,但是我杨氏的份额仍然在其中占有主要地位,你接手后或许需要出让一部分份额来维持这些关系,所以这一点适之当有所准备。”

    “逸明白,理应如此。”

    “嗯,切莫觉得吃亏了,有了这些世家大族的人脉在,你做生意才会更平稳,甄家世代大商,这些道理自不必我多言。”

    “甄家明白,逸愿与府君立下盟契,只是与各家斡旋之事还需仰仗府君之名。”甄逸高兴的应下此时,同时表明会借用杨家的名号去与盟友沟通。

    “倒也无妨,但切不可借我杨氏之名妄为,后果非你一甄家上下所能承受。”

    “不敢,不敢!”

    “此外,还有一桩生意,我幽州新开盐田四处,面积之广,产量之众,最大时能达到渤海郡十倍之多,愿意按照此前的协定,委托甄家在大汉境内代理,甄家能否吃下?”

    “甄逸拜谢府君赏识,此事甄家必不负府君重托。”

    “哈哈,那便好,如此二事且由适之寻公达拟定细则签署,仍旧跟以往一样,除了金银支付以外,幽州也会需要借助甄家的渠道换取马匹、粮秣或者其他物资。”

    “自无不可。”

    “好,如此就劳烦公达了。”杨蟠嘱托给边上陪坐的荀攸。

    听到此话,荀攸引甄逸起身“甄先生可有闲致?攸欲邀先生往刺史府后园一观。”

    “咳咳…劳烦荀长使,请!”

    待二人出门,杨蟠冲糜竺微微一笑“劳子仲久候。”

    “府君言重了,昔日与渤海郡的合作方见起色,便受黄巾之乱的影响而中道奔殂,竺犹自苦恼,如今能再次得见府君,竺喜不自胜。”

    “哈哈,子仲勿要怨我将茶、盐二事全部交由他人便好,蟠此处还有些想法欲要与子仲合作,将来此间利益之大,当十数倍于茶盐,劳子仲远来,便为此事。”说着从怀中掏出一物递于糜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