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七十章 杨蟠得子,经略辽西

第七十章 杨蟠得子,经略辽西

    186年年末,黄巾起义结束的消息随着硝制好的张梁首级,被孙坚一块儿带着来到了洛阳。天子刘宏大喜之下,册封孙坚为乌程侯,平南将军衔,领豫章太守的职位。江东孙家自此有了发家的根据地。

    随后在年关将近之时,幽州杨蟠送礼的队伍也赶到了京城,晶莹剔透的冰糖、金光熠熠的单于权杖以及数十部落臣服纳贡的联名文牒,都让天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刘宏当场将冰糖纳为贡品,冲抵幽州赋税,金鹰权杖被收入后宫收藏,至于马和羊全部被赏赐了下去君臣同乐。

    “制诏幽州刺史杨蟠,朕朝堂高垂,思卿深执忠孝,严律己身,决胜关山之外,安虏大漠以里。卿威加于北地,朕德披于四海。今擢卿为安北将军,进章陵候,食邑两千石。敬之哉!”

    “臣拜谢吾主隆恩,恭祝陛下万安!”

    幽州蓟城杨府,杨蟠带着夫人蔡琰焚香立案,蔡琰被李清照扶着跟在杨蟠身后,一家人恭敬行礼接旨。然后打赏传旨太监,礼送其返京。这一点上,杨蟠向来不吝啬,所以他也很少被小人故意挖坑。

    幽州这次正巧赶上举国皆反的状况,这下给天子刘宏在朝堂上挣足了脸面,再加上杨蟠的上道,不止孝敬了天子还上下打点到位,所以借着此番功勋,杨蟠成功获得高位。

    主公获得了高位,那么下面的小弟们自然少不了升官发财,官员抬俸恩赏,武将则是提升军职。

    典韦、李进、徐晃、关羽、张飞等那一众校尉全部被提升为偏将军,除了陆游刚升迁的校尉,没有再行擢升外,鲜于辅兄弟、阎柔等后来的那些也都从骑都尉提升为校尉一职。

    杨蟠升任安北将军不到一个月后,二十五岁的蔡琰迎来了生产。

    “文约,你再不要转悠了,老夫着实眼晕。”

    听着产房里蔡琰撕心裂肺的叫声,向来大心肠的杨蟠不免跟着揪心,直害怕自己一个蝴蝶翅膀会不会把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蔡文姬给扇没了。想着想着,不由得就在门口走来走去转着圈,额头汗水在正午阳光的印晒下透着闪光。

    蔡邕老头去年得知卢植返回涿郡办学隐居的消息后便将自己新的书院也迁移了过去,俩老头脾气相得,又都是当世大儒,名声在外。所以还真把涿郡书院办的有声有色,给杨蟠提供了不少基层人才。

    此前杨蟠在渤海书院结识的阮瑀也是在幽州出仕,就任于涿郡县丞,据田丰所言其虽然年轻,但政绩斐然,是个不错的小子。

    蔡老头自打开始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就跟再没蔡琰这个丫头似的,整整一年多没露面,就连答应送给杨蟠的典籍也被耍赖带上跑了。

    老头这还是在杨蟠纳妾时跑来充当男方家老身份之后第二次来到女婿府里,就是为了迎接外孙或者外孙女出生。陪同的还有卢老头。

    不过让卢老头好笑的是,蔡邕这个亲爹还尚能安坐一旁,反而是杨蟠这个让他当年在京师中颇为欣赏的年轻人,看其紧张到近乎发白的脸庞,完全不似当年杀穿冀州黄巾军队,千里奔援京畿的潇洒自信。

    蔡邕毕竟年龄大了,说不紧张女儿是不可能的,又连翻赶路至此,没有休息好。这会儿见到杨蟠在眼皮子底下转来转去,老头儿直觉得头晕眼花,恶心想吐。忙连声埋怨阻拦。

    杨蟠听到老爷子的话,才稍微安稳了些,抱歉的冲俩老头笑笑,也坐在一旁等候。

    可惜,屋子里蔡琰刚叫喊了两三声后,杨蟠再次起身去趴门缝,没看到什么,不一会儿,不知不觉的又开始走来走去画圈儿。

    蔡邕老头见状,叹了口气,跺了跺手中拐杖,索性背过身去,眼不见心不烦,跟卢老头闲聊起来。不过说话间也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

    终于,一声嘹亮的啼哭在屋中想起,一直在屋子里帮忙的李清照开了个门缝钻了出来报喜。

    “夫君,姐姐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哈哈哈哈,太好了,太好了。”蔡邕抚着胡须开怀大笑。

    “恭喜伯喈兄了。”卢植向老友拱手道喜。

    杨蟠没说话,感激的看着李清照,拍了拍小才女的香肩,然后一溜烟顺着门缝钻了进去。

    “哎哎哎,稳婆还正给清洗呢……”见杨蟠贸然冲进屋里,李清照连忙便喊边跟了进去,顺手将产房闺门紧闭。

    塌边,杨蟠招来的婆子正在清理血迹嘛胡的现场,另一个稳婆正在用温水给孩子沐浴,蔡琰则是半昏迷在床榻里侧。杨蟠顾不得腌臜,轻轻的爬上榻,将蔡琰纤手握住,小声呼唤“琰儿,为夫在此,辛苦你了。”

    蔡琰听到杨蟠的声音,迷糊中微微张开双眸,虚弱的责怪他“你呀,怎么这个时候就闯进来了。”

    杨蟠憨憨一笑“嘿嘿,进都进来了,我就陪陪你,你别说话,好生歇息。”

    几个稳婆忙活完,协助换了干净被褥后,将孩子裹了放在一边,给杨蟠行过礼悄悄躬身退出房屋,门口李清照一一作出打赏后便也围了过来看宝宝,顺带提醒杨蟠。

    “老爷子他们还在门外等着看孩子呢。晒了一中午了都。”

    杨蟠这才惊醒,将蔡老头还在门外等着呢,真晒出个好歹,蔡琰不得急眼。忙出去告罪,将老大人给让进屋子。

    小家伙最后起名为杨傲,杨蟠写信送往弘农告知母亲桓氏和长兄杨彪,并且将孩子入了族谱。一个月后杨蟠为杨傲举行了满月酒,蔡邕在杨府住了一个月,待孙子满月后也返回了涿郡。

    卢老头走得早,在孩子出生第三天抽空跟杨蟠聊了聊,便回乡授课去了,临行前送给孩子一副上好古玉打造的玉珏做礼物。

    “进不辱命,三月初,携左右关云长、田国让及众羽翼,破阙氏鲜卑于阳乐,斩首一万八千余,俘虏青壮两万一千余,周围大小部落十一处,尽皆投降,余者往关北流亡。另擢用一骁将名曰太史慈,此人于辽西入伍,勇武不凡,此战中有冲锋陷阵,斩敌酋首级之功,特向主公请封其为校尉。”

    “进探查关北之处另有鲜卑大部族素利部,民十万,可战之兵三万余,徐景山尝与之往来,无果,后其部族更北之地迁移。”

    “依主公之命,吾部于黎山西北,阳乐东南建城池‘靖远’,动用俘虏两万,民夫五万,五月始建,需十月后雏形可成。”

    ……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87年6月,杨蟠在一开春便拜李进为统帅,带幽州军首付辽西郡,将来作为杨蟠攻略辽东、玄菟、乐浪三郡,甚至高句丽和扶余的桥头堡。

    这是杨蟠正现在家中,一边陪老婆孩子,一边关注前线战场的情报。看来李进的进展还不错,仅仅半年便安定了整个辽西,而且还收获一份惊喜大礼包,只是不知太史慈跑到辽西干嘛去了。

    看来十个月后,辽西的中心将会按照他的想法,建立起一个大小不输于蓟城的半民用半军事化要塞。

    将来随着周围郡县归属于治下,会有更多的汉人迁移此处,然后逐步打开长城内外的交流,建立商圈,慢慢地,此地也会变成一地处边关的富庶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