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治臣 » 第6章 太学生

第6章 太学生

    “诸位公子雅兴,可否赏脸听小老儿与孙女儿唱个小曲儿,解解闷?”

    “我们三天没吃饭了。”

    “您们看着赏给几文钱就行。”

    太学诸人正聊在兴头上却被一声询问打断,循声看去,只见有卖唱的爷孙俩儿怯生生的站在门口。

    在酒楼里卖唱是现在流行的一种生意,一般是年轻的女子与一个伴奏之人在各个酒楼之间给喝酒的客人唱歌解闷换得几文钱以此度日。

    这些卖唱的女子大多是城外失地的农民,土地被士族兼并之后只能凭着一副歌喉和几分姿色在这城内讨生活。

    他们拿出几文钱给店中的小二,小二便会给他们指些有钱客人的包间,那些卖唱之人便会去包间里试一试运气,看是否有人想要听曲儿,能否挣得几文钱。

    这对爷孙儿显然就是这样来试一试运气的。

    “你们都会唱些什么曲呀?”卞洋靠在椅子上懒洋洋的问道。

    “小老儿和孙女儿什么曲都会唱。”说着卖唱的老者便拿起了手中的胡琴,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专业技巧。

    “那就给我们唱几个“助兴”的小曲听听。”

    卞洋的话刚说完,便引起了在座的客人和舞女的一阵哄笑。

    那唱曲的老者也是听出了卞洋话中的调笑之意,一时间手足无措,唱曲的少女更是红着脸躲在了老者的身后。

    “小侯爷,你刚说的那俩美人实在不好弄。我看这唱曲的小妞倒也长得不错,看样子应该还是个原装货,我给您买下来,您给她通一通,让她给您泄泄火。”陈举转头看向卞洋,满脸谄媚的说到。

    卞洋不仅是小侯爷,更是当朝太后的侄儿,眼看小皇帝就要亲政,卞洋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太学众人争相讨好,陈举更是极力的讨好,想着紧跟卞洋,打入他们的圈子,再进一步。看那女孩也是一个美人胚子,因此就想着要提钱进步,日后升职,用那女孩儿来讨好卞洋。

    女孩听到更是吓了一跳,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弱女子被纨绔子弟盯上了要怎样脱身。

    她只能用无助的大眼睛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中充满了乞求,希望有人能救一救她。

    “小侯爷,这一看就是才进城的乡下姑娘,有什么好的。再这样,您身边的那些美女可要不高兴了。”邓尧看到女孩求助的眼神,决定帮她一下。

    听到邓尧的话,围在卞洋身边的陪酒女孩儿也生怕这不知哪来的姑娘抢了自己的生意,便一起对着卞洋撒娇:“这小女孩有什么好的,浑身上下没有几两肉,她哪会伺候男人,我们姐妹肯定会伺候好小侯爷您的。”

    一边说着还将自己的本钱漏了漏。

    卞洋本就喝多了酒,被这些姑娘一闹也就没有了心情,摆摆手就让唱曲的爷孙俩出去了。

    爷孙俩退出房外,邓尧连忙追了出来,掏了几两银子塞给老者。

    “老丈,我们兄弟只想在这安安静静的喝酒,您还是到别处碰碰运气。这有几两银子,就当您白忙一场的赏钱。我叫邓尧,是在太学读书的学生,若还有什么需要可以到太学来找我。”

    看着手里的银子,老者对邓尧千恩万谢,也让身后的孙女来给邓尧行礼。

    女孩腼腆着向邓尧行了一礼,就又迅速躲回老者身后。

    ······

    “邓公子倒是好心,那爷孙俩没唱曲还给了钱,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好官。”

    屋内的女孩也都是出身贫苦之人,见一向对平民没什么好脸色的士族子弟中竟有邓尧这么一个异类不由得感慨。

    “邓尧?好官?”

    “哈,哈,哈。”

    听到女孩的话,杨润不屑的哼了一下鼻子,“他能在州县里当个打杂的小吏就算不错了。”

    杨润这话倒是让刚刚说话的女孩摸不着头脑了,在她和这些太学生的接触中,她也看得出来,邓尧应该是这群人中才学最好的,人品也好,按理说应该能当最大的官呀。

    旁边年长的歌女见状便小声的解释道:“杨公子、卞侯爷都是出身顶级士族和朝廷重臣,将来也都是顶级士族和朝廷重臣,而邓公子却是出身没落的士族,自然是不能相比的。就像咱们,贫民出身,一辈子也就只能干些低贱的营生。”

    “这个小妮子虽然粗布粗衣,可大小也能算的上一个美人儿,邓兄出手那么大方,是不是看上人家孙女儿了。”

    邓尧回到屋内,屋内众人便开始拿邓尧打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等均是读圣贤书之人,救民于水火是吾辈读书人之责。”

    看见这群帝国未来的统治者,对自己治下之民如此,邓尧正色说到。

    “这上京城中,如此众多的卖唱的、陪笑的、做工的、乞讨的,你能救的过来?”

    “只能尽力而为。”

    邓尧的一番话显然没能让这群人意识到,让百姓困苦是他们自己在破坏自己的统治基础,他们依然是接着奏乐接着舞,邓尧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支撑楚国的两大支柱,一个是掌握国家经济和政权的世家大族,一个是代表着暴力机器的禁军队伍。士族是吸血机器,禁军是吞金巨兽,朝廷只能通过不断掠夺平民的利益来供养士族和禁军。

    大楚立国几十年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无数的自耕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税源相应的也越来越少,而为了收取足够的税收,对应的税率也就越来越重,让平民不死不活的活着,一点一滴榨干平民的血汗,收取更多的税收,成了国家统治的秘诀,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在了楚国,国家在人民的供养下越来越强,但人民却变得越来越穷。

    可是,你在上京城却看不到一点贫弱的景象,到处是繁荣奢华。这是因为士族的消费能力也变得无比的强大,他们奢侈的生活让工商业越来越繁荣,勾栏瓦舍迅速兴盛,大量的农民涌入工商业,楚国社会表面上呈现出一种虚假的平衡,平民们在贵族的浪费下苟延残喘。

    上层越来越富,底层越来越穷,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想办法来解决的地步,越来越羸弱的基础支撑着越来越臃肿的上层建筑,各个阶级之间极度的不稳定,只要有一点火星便能成燎原之势,摧毁整个帝国。

    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现在,或者一二年,或者三四年帝国必将迎来巨变。

    但帝国的统治者们不会考虑这些,因为帝国的统治依然稳固,由于禁军强大军力的压制,这些问题都被压制。

    此时楚帝国的国力就像处在一个路口,虽是千疮百孔但危中有机,是任其发展,在现有政治机制的运行下榨干平民的最后一滴血,让国力不可避免的下降;还是勇于改革,改变政治的运行机制,实现王朝中兴,进入下一个发展时期,整个楚国都在选择。

    不同的选择让权力之争变得刻不容缓,皇帝与世家大族之争,老牌士族与新兴军事贵族之争,成了楚国政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