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5章 朕喜欢猛男

第5章 朕喜欢猛男

    作为后世人,这种百官集体请辞的套路崇祯看多了,但倘若此时服软,今天的一切算是都白干了,所以他必须足够强硬。

    但同时崇祯又抢在百官请辞之前,表明自己强硬的立场。

    毕竟如果真同意了那么多官员的辞职要求,谁来给他当九九六福报打工仔。

    难不成所有事务都要他来亲自处理?像原主那样,当一个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才三十岁累出白头发的怨种?

    别逗了,那他还不如直接摆烂,用最后两年多的时间,每天接着奏乐接着舞,好好过一把当昏君的瘾。

    他承认这就是在赌,赌这些官员并不是真的想回家养老。

    但是他赌赢了。

    随着陈演的惨叫声开始在大殿外回荡,殿内的官员都静静地跪倒在地没了声响。

    他是真的敢啊,内阁首辅和次辅,一个要被剥皮,一个要被打死。

    皇帝疯了。

    这时外头突然传来阵阵脚步声,一个如铁塔般的汉子身着全副盔甲出现在大殿门口。

    崇祯哪里不知道这是谁,还没等小黄门前来禀报,便道:

    “宣黄得功进殿。”

    在明末的诸多将领中,崇祯一直认为黄得功是被低估的一个。

    黄得功出身行伍没什么文化,靠着尸山血海从辽东一直打到关内,作战勇猛不畏死,人送外号黄闯子。

    可实在是生不逢时,好不容易靠着战功当上将领,大明国灭了。

    黄得功投奔南明继续抗清,然而南明君臣不顾艰难的局势,陷入无止境的内斗之中,黄得功被奸臣掣肘,有力使不出。

    最终黄得功护卫着南明弘光帝被叛军围困,黄得功血战至左臂断裂,又被箭矢射穿了下颌,知道大势已去,拔出箭矢刺喉而死,可谓壮烈。

    可如今,一切都还来得及。

    黄得功的突然到来,使得在场的百官也吓了一跳,他们顿时就明白过味儿来了。

    原来皇帝半个月不上朝,就是在等黄得功!

    在百官惊讶的目光中,黄得功走至大殿中央,撩起腿甲行跪礼。

    “臣黄得功拜见陛下!”

    他并不知道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崇祯突然紧急将他调回是因为什么,但他还是毫不迟疑的丢下战事连夜赶回。

    作为天子亲军,护卫天子、执行天子军令是唯一职责。

    虽然连着急行军十几天非常疲惫,黄得功却一点不敢马虎和表露出来。

    事实上他并不怎么喜欢朝堂,觉得跟这群满身都是心眼的朝臣格格不入。

    崇祯上下打量了一下黄得功道:

    “黄将军一路辛苦,可知朕为何将你召还?”

    虽然从史料里知道此人忠勇,但他还是想测试一二,毕竟史书不能全信。

    黄得功倒是干脆。

    “回禀陛下,臣不知。”

    “朝中有人弹劾你,说你酒后骂朕昏聩,可有此事?”

    黄得功闻言心中一凛,瞅了一眼周围跪倒满地的朝臣,皱着眉头道: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但臣原话可没提陛下,臣说的是士绅乡党侵占百姓田亩,朝廷视若罔闻。

    如此发展下去,流寇如何能剿灭干净?”

    黄得功心直口快,但说完觉得不太对劲儿,可也没有改口。

    朝臣们皆在心中暗乐,心说这大老粗,你是没提皇帝名讳,可这跟提了有什么分别。

    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自取死也!

    早知如此,何须他们弹劾?还引得周、臣二位阁老如此下场。

    皇帝最好面子,今日又如此残暴,这黄得功必没有好结果。

    可崇祯接下来的话,却又令朝臣们吃了一惊。

    “黄将军说的对,先前朕确实昏聩,你虽为一介武夫,却能针砭时弊,是我大明之福。

    不像某些臣子,自诩国朝肱骨,却连这一点都看不出。”

    某些臣子说的是谁,朝臣们用屁股都能想到。

    当真看不出?还是看出了也没人想改变?崇祯没有明说,但满满皆是嘲讽。

    不过对于黄得功的说辞,崇祯不仅没有生气,还夸奖了这武夫,着实出乎了朝臣们的预料。

    他们彻底摸不透皇帝的想法了。

    “臣大言不惭,陛下恕罪,按照陛下诏令,臣已命勇卫营接管了皇城城防!”

    这话又引得朝臣侧目,不少朝臣都皱起了眉头,皇帝究竟想做什么?

    对他们的不信任连装都不肯装了吗?

    即使面对满朝文武,黄得功仍旧敢说出心中所想,这已经足够了。

    崇祯哪里理会朝臣们所想,点了点头道:

    “很好,黄得功听封!

    朕念你一心为国,多年来,为朝廷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敕封你为靖南伯。”

    有明一朝对爵位的封赏格外吝啬,太祖皇帝著皇明祖训,言明非战功卓著者不封爵,是为祖训。

    而大明历代皇帝也确实遵循,再加上中后期以来文武平衡被打破,武将的功勋往往被文臣轻而易举的削弱,以至到了如今已经鲜少封爵。

    黄得功闻言,满脸的疲惫一扫而空,仿佛这些年积压的愤懑也消散了不少,顿时以头杵地谢恩,头盔磕在地上咚咚响。

    “臣肝脑涂地,难报陛下厚恩!”

    相比于全身都是心眼子的朝臣而言,崇祯可太喜欢这等猛汉了。

    哪怕粗鄙、哪怕没文化,可如今这等糟糕透顶的局面,大明需要的正是猛男,怒发冲冠不畏死的猛男。

    “平身吧。”

    这时外头的惨叫声更剧烈了,不仅有陈演的叫声,更有周延儒的哀嚎。

    王承恩的效率很高,剥皮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得亏是如今天还没大亮,否则殿外的中低级官员不知有多少人吓晕。

    “朕还有任命要宣布,使众卿家知悉。

    免去谢升刑部尚书职,另任刘泽深为刑部尚书。

    免去张四知东阁大学士,免去陈新甲兵部尚书职,另任李邦华为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范景文为建极殿大学士,倪元璐为文渊阁大学士,郑三俊、李待问为文华殿大学士。”

    崇祯宣布了一连串的任命,压根不给朝臣反驳的机会,他的意思很明白,你们知道就行了。

    果然如朝臣们所料,皇帝还是再次更换了内阁成员,不过与之前零星的更换不同,这次可谓大换血。

    内阁里除了留下个东阁大学士魏炤乘,其他的皆被踢出。

    大殿外头的惨叫声,早已令在场的朝臣们乱了分寸,再加上群虫无首,所有朝臣鲜有的都没作声,以沉默作为应对。

    这些任命崇祯也是临时起意,这还得归功于反骨仔陈严,崇祯瞄了一眼,发现这老头似乎仍旧怒意未消。

    也不知这老头在生什么气。

    崇祯并不知道自己新任命的内阁成员都有几斤几两,他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者,打乱朝廷重要官员原有的平衡。

    二者,他提拔的这几个人在北京城破之后,都是有举家殉国记载的,而罢免掉的张四知和陈新甲皆降了螨清。

    如此的任命方法不可谓不简单粗暴,但崇祯也没办法。

    还是那句话,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见诸臣都不作声,崇祯觉得差不多了,正打算宣布退朝。

    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却出班奏道。

    “陛下,以臣为兵部尚书不妥,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