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19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第19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陈严不知道崇祯为何这么问,便道:

    “臣为户科给事中,除却监察百官言行外,封驳诏令、驳正百官所上奏疏亦为分内职责。”

    六科言官品秩不高,创立之始,便是天子用来钳制各部高官的,是以职权非常广泛。

    崇祯闻言心中大乐,但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而是随手从御案上拿起几本奏疏道:

    “这几道奏疏,你给朕看看,从票拟中择选最合适者,并言明原因。”

    崇祯言辞间甚至带着一丝期待,这段日子他实在被这些奏疏给烦的不行。

    这些奏疏里大部分都是各地的琐事,却每天都要占据他两三个时辰的时间,不批又不行,他又不想像之前的皇帝一样交给宦官。

    而像陈严这样既不受百官待见、官职又不大的孤臣,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那几道奏疏崇祯都已经看过,写的都是又臭又长、晦涩难懂,本以为陈严得好生看一会儿的,可崇祯手里的茶还没喝上几口,陈严就已经将奏疏给合上了。

    “这第一道奏疏说的是江西河道修葺之事,奏请调集民夫三千,票拟中李阁老之言最为稳妥,如今正值江南水稻插秧,不应因此贻误农事,那段河道臣记得是两年前才修好,如今却已经到了需要修补的地步,臣怀疑有偷工减料之嫌,最好下派一巡按让其去查明实情。”

    陈严不仅言辞流利,说话也有条理,说完后略一皱眉后又补充道:

    “巡按不妥,陛下最好着东厂暗中查访。”

    “这另一道奏疏……”

    对几道奏疏的处置,陈严几乎没有停顿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所思所虑皆向着稳定局势靠拢,尤其是建议崇祯启用东厂,而不是让百官自查,更是让崇祯很是满意。

    这老头虽然言辞间不自觉的带着傲气、表情里对崇祯充满审视,一堆的毛病。

    但也毫不掩饰对百官的不信任、对皇家、对百姓的维护,相比之下,崇祯还是很满意。

    妥了,就是他了。

    念及此,崇祯故意拉着个脸对陈严道:

    “不错,甚合朕意,从今日起,每日早朝后你便来乾清宫为朕批红,以赎你贪腐之罪。”

    闻听此言,陈严先是皱了下眉头,似有不满、不解之意,但不知想到了什么,很快就舒展了眉头,很是干脆的道:

    “臣领命。”

    言罢脸上甚至略带一丝喜色。

    崇祯还以为这老头是因为自己不治他的罪、还给了他如此重要的差事高兴,便又补充道:

    “别高兴的太早,奏疏倘若出了纰漏,朕仍旧会给你加罪。

    还有,关乎军情要事的奏疏,你要分拣出来,仍由朕亲自批阅。”

    简而言之,各地不甚重要的杂事交给这陈严,要事军务反正也不多,自己便辛苦一下亲自处理。

    奏疏本就由内阁先过了一遍,六个阁臣崇祯也暂时信得过,如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做其他事。

    崇祯将陈严安排在了乾清宫边上的耳房,眼瞅着陈严抱着一大摞的奏疏,喜滋滋的走过去,似乎很是喜欢这份差事,不由得一阵无语。

    到了傍晚时分,陈严才终于批阅完崇祯偷懒而遗留的那一大堆奏疏。

    崇祯第一次堂而皇之的偷懒,到底心里不安生,将陈严批阅的奏疏粗略的翻看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疏漏之后,才放其归去。

    “大伴,告诉下面的人,盯梢的同时,也要护着陈严周全。”崇祯皇帝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

    陈严得罪了那么多的人,却又将府宅的人遣散,好不容易找了个合适的打工仔,崇祯并不希望陈严哪天突然遭人谋害。

    “是,皇爷。”王承恩低着头略显低沉的回道。

    见王承恩似乎很失落,崇祯略作思考便大致知道怎么回事,便问道:

    “怎么?是因为批红的事?”

    全国的奏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分工明确,虽然原主向来亲力亲为,但批红之权毕竟没有假他人之手。

    如今崇祯效仿大明历代先帝,不再亲自批阅奏疏,却没将批红的事交给司礼监,而是交给外庭一小小言官,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心里失落情有可原。

    “皇爷……”

    王承恩心里确实失落,但却并非因为崇祯没有将批红之权交给司礼监,而是他觉得崇祯不再信任司礼监,这才是令他最难过的。

    可即便心里难过,他也不敢说出来,正想反驳,却被崇祯打断:

    “朕将此事交给那陈严,并非不信任你,你要负责的事比批阅奏疏更重要,今日商议之事不可再拖了,朕在这儿等着你,速速去办。”

    虽然抄周延儒、陈演在京的家底也算获得了一些银子,但相比于崇祯所图的大事,无异于杯水车薪。

    如今百官离心,内阁六大臣也只能勉力维持局面,崇祯之所以压着陈严弹劾朝臣的奏疏,搜寻证据困难是其一,一旦让百官察觉,这微妙的平衡就会立即被打破。

    百官集体请辞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倘若不是崇祯借着台阶互相妥协,以这群京官在各省的号召力,朝政、地方政务将很快陷入瘫痪。

    崇祯心里清楚,如今内忧外患,大明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没有银子。

    没有银子就养不起兵,没有兵就没法对百官形成威慑,就没有底气。

    边镇祖大寿等总兵官屡次拒绝原主召见,表面上是信任危机,但说到底还是银子的问题,欠饷如此严重,给你守城就不错了,能使唤的动才怪。

    不解决银子的问题,就永远别想打开局面。

    崇祯一刻都不想再等了。

    崇祯的话虽朴实,但于王承恩而言却格外受用,如今局面一潭死水,皇爷愁的整日叹息,自己竟因批红之事患得患失,真是愧对皇爷器重。

    念及此,王承恩瞬间收起颓丧,跪地领命道:

    “是,奴婢这就去召集他们。”

    “着人知会黄得功,让其今夜务必准备好一切,要保证万无一失。”

    崇祯又叮嘱了一句,王承恩离去后,他望着紫禁城的黄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此计若成,则局面可开,万事可期。

    若不成,后果也同样严重,他将威望尽失,以目前他所能掌控的力量而言,被逼宫让贤,估摸着都算好结局。

    但他早就想明白了,大不了就是结束这次穿越之旅,说不定完事后,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漫长的梦。

    反正既然穿越一趟,还当了皇帝,就决不能窝囊的得过且过。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