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每周获得一项非遗传承 » 第39章 淳安(求追读!求月票!)

第39章 淳安(求追读!求月票!)

    烟花三月,北方的景色尚未完全褪去冬日的萧瑟,树木依旧赤裸着枝桠,未披上翠绿的新装。

    然而,在浙江这片富饶的鱼米之乡,春天已经悄然铺展开来。

    春光中,桃花争艳,梨花如雪,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田野里,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在翠绿的稻田间穿梭,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和收获。

    前行间,看到前方有一处路牌,严明驻足,翻身从马背上轻盈跃了下来。

    这一路走来,他已经熟悉了骑术。

    凝视着前方的路牌,上面刻着两个字——“淳安”。

    “串串,我们到喽~!”

    “喵儿...”

    严明温柔地抚摸着猫咪的头,回忆起南行的一天,他抽出了黄初平传说(黄大仙)。

    这个技能可以给动物赋灵,结果赋灵之后的串串,除了从一只普通的橘猫不仅变得聪慧灵巧,竟然还能听懂人类的言语,与此同时,严明也获得了在夜幕降临后,可以附身猫儿行动的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从那之后串串对于伙食的要求也变的高了起来。

    从开封出来之后,骑着马一路南下,一是南方的气温没那么冷,再加上换鸟枪换炮的他从王礼拿弄了一匹好马,所以路途中的行进速度也就变快了很多。

    终于到了便宜师傅段武勇的老家,坐落在浙江杭州的淳安县。

    淳安县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东临桐庐和建德,南界衢江区和常山,西南与开化交界,与休宁、歙县相邻,北靠临安,是浙江省地理面积最大的县。

    穿过那块路牌,再度跃上马背,继续往前再骑十几里路,就到了淳安县县城。

    按着前身记忆里段武勇的描述,严明又几番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段武勇的老宅。

    站在荒废许久的屋前,严明眼中映入的是一间用木头和黏土搭建的敞篷屋。

    岁月的侵蚀令其失去了昔日的完整,屋顶瓦片早已不见,裸露出的木质结构在风中吱吱作响。

    “串串,看来今日我们只能露宿街头了。”他轻声道,怀中的猫咪发出疑惑的喵声。

    “喵?”

    正当他准备离去找个住处的时候,一个憨厚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你们来这是找谁的?”

    严明回头,便见一名身材魁梧,约莫一米八高的青壮年汉子站在他身后。

    “我是段武勇的徒弟,师父仙逝,我按其遗愿前来安置他的衣冠冢。”严明回答。

    “段武勇?”青壮年汉子眼露诧异的说道。

    看着眼前这人好像对便宜师父有点印象,严明把翻手伸进包袱里,从空间取出了段武勇的遗物,一个竹雕的人偶,递给了眼前的汉子:“这是师父生前常带着一个竹偶,说是家乡带来的。”

    那汉子接过了竹偶,看着已经被盘的有些润的人偶,目光中闪过一丝泪光:“没错,是我娘生前的手艺!”

    说着抬起头,看向了严明:“我叫齐大柱,是这的村民,你师傅段武勇确实是我们的村里人。”

    他指了指那破旧的房子:“他走了很多年,房子没人修,现在破败成这样了,你就先跟我回家住几天吧。”

    说着就拉着严明往他家的方向走去。

    当然,敢直接擅自做主把陌生人带回家,不是因为齐大柱的家庭地位高,而是因为他是个鳏夫(无妻或丧妻)。

    他原本有个妻子,只是去年因为难产去世了。

    自从去年他的那妻子因为难产而死之后,齐大柱就变了一个人,整日里锻炼体魄,尤其喜欢聚众和帮助乡里的百姓。

    齐大柱把严明接到家里后,看着严明不知道从哪变出来的两瓶好酒,齐大柱的眼睛都快发光了:“严先生,这酒是从哪儿弄来的?光闻这香味就知道是好酒。”

    “哈哈,今天我们不醉不归,只是这两人对饮有些无趣,再唤些人来?”严明看着齐大柱门口早就站着的几个朋友,笑着说。

    “那就谢谢先生了!”齐大柱听严明这么说,高兴的把门口的几个村里的弟兄也拉了进来。

    这天夜里,几人在齐大柱的家里就着河鲜和几个小菜,,一直喝到了深夜。

    最后,除了隔壁老王家的独子王全醉倒在桌上,其他人都被家里的妻子接回去了。

    齐大柱:“严先生,你先睡,不必等我,我把王全送回家后就回来~!”

    说完,齐大柱便拽着已经醉下的王全出了门,严明则在屋里睡了下来。

    .....

    在杭州府衙内,杭州知府马宁远正与淳安知县常伯熙和建德知县张知良三人坐在静谧的房间内,氛围显得格外沉重。

    马宁远手里捏了一封浙江布政使的郑泌昌的一封亲笔信,信的内容主要是斥责马宁远对朝廷改稻为桑执的国策执行不力。

    马宁远目光扫过两位沉默的下属,缓缓开口:“都说说吧,都三月份了,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汛期了,可杭州还是没有多少农田改成了桑田。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我手里的这封信,就是布政使郑大人的亲笔信,二位大人拿着看看吧,看完之后想个章程,我们到底该怎么施行朝廷这改稻为桑的国策。”

    言罢,他将信函放置在桌上,眼神沉重地望向前方。

    淳安知县常伯熙、建德知县张知良纷纷低着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马宁远的身前,又小心翼翼的拿起了那封从省里送来的信件。

    看完之后,二人又坐回来椅子上。

    马宁远:“说说吧,怎么办,要是过了四月,稻田还是没有多少改成桑田。

    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不光你们,恐怕就连我头上这顶乌纱帽怕也保不住了。”

    常伯熙出声:“马大人,我们回去再动员一番,要是那些刁民要是再不拒不执行朝廷的国策,恐怕也就只有......”

    “只有什么?”马宁远急切的问道。

    “踏苗”常伯熙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个策略。

    “踏苗?要是再不执行,恐怕也只有这个办法了”马宁远沉声道,随即又重重地坐回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