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每周获得一项非遗传承 » 第52章 争论(求追读!求月票!)

第52章 争论(求追读!求月票!)

    马宁远这时从亲兵队长的身后越了过去,径直走向厅堂大门处便要进去。

    “哎,马大人,什么时候了,你就急匆匆地往里闯?”两个把门的太监身子一并,把他挡住了,他们的声音虽不高,口气却是很硬。

    马宁远此时却也不得不收敛了些气焰,硬生生挤出一丝笑容,以和缓的语气强赔着笑:“实有紧急之事,必须立刻禀告部堂大人。”

    “再急的事现在也不能进去。”其中一个太监说道。

    “大人们正陪同西洋商贾鉴赏丝绸。”

    马宁远不甘心地往厅堂深处望去,只见朦胧的灯火下,胡宗宪、杨金水以及郑泌昌和何茂才等人影绰绰,正站在一楼的大厅之中。

    他降低了声音:“我只需见部堂大人即可,不叨扰其他几位大人。”

    亲兵队长见状,也替马宁远说情:“二位公公,部堂大人这会儿没看丝绸,我先领他去见部堂吧。”

    马宁远急忙附和:“是的,我不会打搅到杨公公他们,只求一见部堂大人。”

    两名太监相视一眼,正犹豫间,厅内的胡宗宪也瞥见了堵在门口的马宁远。

    他向一个亲兵问道:“你去看看,那门院处的是谁?”

    亲兵领命,很快走到马宁远处询问之后,返回报告:“部堂大人,外头是杭州知府马宁远,他说有急事需见部堂。”

    “让他们进来。”胡宗宪眼中露出些许疲惫之色,向侍卫下达了指令。

    马宁远还在外头焦急等待,便见一名侍卫步出大门:“马大人,部堂大人召见。”

    门口的太监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向了马宁远:“要是杨公公怪责下来,可别说到我们头上。”

    马宁远急忙答道:“明白,多谢二位公公的成全。”

    于是两个太监便让开了堂门,马宁远从中走了过去。进了门口,看着在里面坐着的胡宗宪和杨金水等人,马宁远有些犹豫。

    胡宗宪看着马宁远的样子,目光在马宁远身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之色,又看了看刚下来的杨金水一行。

    “先将几位客商安排到驿馆休息吧。”胡宗宪不再说这个话题,望着杨金水。

    杨金水、郑泌昌与何茂才注意到了站在胡宗宪身边,神色急切的马宁远。

    他们的目光交汇,见马宁远急迫的目光这时也正望着他们。

    杨金水和郑泌昌当然明白一定出了什么事了,目光碰了一下。

    杨金水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不快,但立刻又转对那几个商人哈哈一笑:“诸位远道而来,苏州的美景岂能错过。今日已安排大船游览西湖,欣赏昆曲,生意明天谈。”

    这番话经过翻译,那些西洋商人立即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杨金水轻拍掌声,立即有几名太监步前,领着商人们退出了大厅。

    胡宗宪没有多做停留,对杨金水和其他几人说“去总督衙门吧。”

    说罢便率先向大厅门口走去。

    杨金水、郑泌昌和何茂才对马宁远投去一瞥,紧随其后,马宁远见状,也只得匆匆跟上。

    又过了片刻,一行人离开了织造局。

    从总督府的后门进到了浙直总督署的后堂,所有的人都坐定了,所有的人都沉默着,在等着胡宗宪出来。

    胡宗宪跟着谭纶在大门口出现了,也是沉默着,走到大堂右边那张大案下首的空位上坐了下来。

    随着谭纶落座的瞬间,一声脆响划破了后堂的沉寂,马宁远情绪激动,将手中的纱帽猛地摔在面前的案几上,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愤怒与不满:“我们在前面卖命,却有人在背后作梗!朝廷将稻田改为桑田的大计,还要不要继续执行?要这样干,我们可干不了!”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胡宗宪。

    然而胡宗宪只是静静地望着门外,紧闭双唇,沉默不语。除了胡宗宪,就属实际管理浙江一省政务的布政使郑泌昌职务最高了,大家便又都望向他。

    郑泌昌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份沉重,“四个月过去了,朝廷要求改种的桑田连十分之一都未达成。内阁几天一个急递责问我们,我们只得催促马知府他们加紧行动。今日虽然是来织造局谈生意,但眼前的危机远不止此。五十万匹丝绸的年底交付压力山大,而我们浙江的产量远远跟不上。这种状况若持续,恐怕内阁的责问将只是开始。”

    郑泌昌不由得望向杨金水。此时的杨金水却宛若局外人,双眼微闭,静静坐在一旁,仿佛置身事外,只带了耳朵,没有带嘴。

    何茂才忍不住愤然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不满与怒意:“我看是有些人在和朝廷对着干!”

    胡宗宪却似乎没有受到何茂才话语的影响,反而转向郑泌昌询问:“以官府之名,向米市上的米行借贷了多少粮食?”

    郑泌昌稍显迟疑,接着答道:“很少,都说缺粮。”

    “那外省调配的粮食呢?”胡宗宪继续追问。

    “与往年相同,一粒也未多给。”郑泌昌的回答显出无奈。

    “这就清楚了。”说完这句,他对何茂才说“你先坐下。”

    何茂才这才坐了下去。

    何茂才这才重新坐回座位。胡宗宪的声音虽提高,却透出一丝嘶哑,“作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朝廷若有罪责,由我一人承担。若百姓有怨言,也全归于我。

    改稻为桑是国策,我们必须执行,可如果为了多产三十万匹丝绸,在我浙江出了三十万个反民,我胡宗宪一颗人头只怕交代不下来!”

    整个后堂陷入一片寂静。

    胡宗宪的目光转向马宁远:“新安江的堰口,立即放水灌溉秧苗。你亲自去执行。”

    马宁远虽起身,似有更多话要说,胡宗宪却断然道:“去吧。”

    马宁远声音嘶哑地应了一声“是”,拾起案几上的纱帽,沉重地步出了大堂。

    杨金水这时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的目光与胡宗宪相交,缓缓开口:“部堂大人,浙江之事我不便干涉,但织造局的责任压在我身上。目前江南织造局的库存远不足以应对需求,即便是分期交付,也难以填补这一巨大缺口。若到时候内阁不追究你们,宫中却会追究我的责任。”

    胡宗宪看了看在场的众人:“今天我就给朝廷上奏,请求督促邻省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