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每周获得一项非遗传承 » 第53章 端午临近(求追读!求月票!)

第53章 端午临近(求追读!求月票!)

    总督府内,除了门口守着的几个亲兵,所有的人都走了。

    胡宗宪从那张椅子上缓缓的站了起来,疲惫的眼神看向了北方。

    眼下浙江已经成了一团乱麻,南边有倭寇在不停的闹事,内里现在又成了朝廷里两党争斗的中心,他自己夹在中间,既要顾全朝廷的大局,又要保护这浙江的百姓,其中的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

    心中沉重,想着他的这封奏疏今天已经从杭州发出,一路之上就算是连驿急递送到京城,最快也得七八日的光景。

    等奏疏到了内阁,内阁的几方人马照例也免不了得纠缠一番。

    几轮争斗之后,等朝廷最终的旨意下来,最快也是二十天后了。

    想到这,胡宗宪的心里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把一团乱麻的浙江理的顺当些。心中这样想着,他疲惫的眼神中隐隐透出了一丝光芒。

    从总督府出来后,郑泌昌、何茂才和马宁远、常伯熙等人就径直到了郑泌昌的巡抚衙门。

    进了衙门,杭州知府马宁远一屁股坐在了巡抚衙门内,看着一旁站着的常伯熙说着当地有百姓传说是有神仙送水,当先说道:“哪有什么神仙夜里送水,依我看就是那谭纶捣的鬼。”

    说罢,马宁远站了起来,在府衙内走了几圈之后,眼神又看向了常伯熙:“你这次回去,派人紧紧的给我盯着堰口和那些稻田,我就不信难道真有神仙不成?”

    一旁此时沉默的坐着的郑泌昌这时候说话了:“既然胡部堂已经下了命令,也就不要顶着干了。”

    见几人没有说话,郑泌昌抬起头看着常伯熙:“你回去之后,就派人把那些堰口打开。”

    “什么?真的要打开堰口?”何茂才有些震惊。

    那些稻农本来就不愿意把自己的稻田种成桑田。之前卡着堰口不放水,也就是想让他们因为没水导致秧苗枯死。到时候家里没有粮,改不改也就由不得他们了。

    “郑大人,要是打开了堰口,那些稻农就更不会改了。”何茂才说道。

    看着马宁远和何茂才有些不解的眼神,郑泌昌接着道:“现在的局面已经这样了,这已经五月了,我们浙江稻田改成农田的也才不到一成。

    眼下既然胡部堂的那封奏疏已经递了上去,奏疏里的内容我们也都已经看过了。这封奏疏按现在这样递了上去,第一个站出来的怕就是阁老和小阁老。”

    顿了顿,郑泌昌抬起后环视了一下几人:“胡部堂又是严阁提拔起来的,有他老人家的命令,想他也不再保护那些刁民,到时候再下来改,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余几人看郑泌昌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常伯熙站起身来,向着在场的几人行了一礼:“诸位大人,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去吧”

    随后常伯熙就从巡抚衙门里走了出来,骑上马径直向着淳安的方向走去。

    ............

    随着端午佳节的临近,淳安县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五月的阳光透过轻薄的云层,洒在古朴的石板路上,金色的光芒与街道上的热闹人潮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商贩们摆出了各式各样的货摊,从精致的手工艺品到应季的食材,应有尽有,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观望。

    淳安县里。严明找到了一个挑担子售卖粽子的货郎。

    只见货郎的担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有的用竹叶包裹,有的则用芦苇叶,每一个都被捆扎得整整齐齐。

    粽子散发出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散开来,勾引着行人的味蕾。

    货郎身后还挂着几串五彩斑斓的丝线,上面串着小巧的香囊,每一个都绣有精美的图案,不时有孩童指着喜欢的香囊,嘴角挂着欢快的笑容。

    周围的摊位上,还有卖艾草和菖蒲的,这些都是端午必备的物品,用来驱邪避疫。商贩们热情地向过往的顾客推荐着,声音中充满了对节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不远处,几个手艺人正在现场展示如何编织精巧的五色线,小孩子们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

    街道两旁的柳树随风轻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影子,为这热闹的市集添上几分温柔的诗意。

    严明拿了一个粽子,准备解决下今天的温饱问题。

    伸手从货郎手里接过粽子,还是温热的粽子勾起了严明的回忆

    前世里,每每快到了端午,家里也会买上几把新鲜的粽叶泡软,加上淘洗好的糯米,包上满满一盆粽子。一盆粽子放在水里,严明能吃上好多天。

    沉浸在回忆之中,严明的手却自然而然地解开了粽子的绳索,轻轻咬下一口。那熟悉的肉粽味道在口中爆发,让他不禁再次狠狠地咬了几口。

    在前世作为一个北方人的他,曾对肉粽抱有微妙的抵触,然而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竟渐渐地爱上了这种味道。

    不多时,一个粽子便已被他吃得干干净净,货郎的手艺确实不错,令他吃得十分满足。

    几口吃完一个粽子,货郎的手艺不错,严明吃的心满意足。

    此时旁边路过了几个百姓,脸上带着笑意,嘴里互相说着:“知县大人开堰放水了,我们这稻田,终于不怕没水了。”

    “这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

    听了听几人的交谈,严明转过身来,把粽子钱放在了货郎的手里,转身向着村里的方向走去。

    村里的稻农们此时都忙碌的引着从堰口处流下来的新安江江水。

    江水初始时候还有些浑浊,可等水顺着渠沟流到田里的时候,却又变的清澈了起来。

    严明在农田旁边看了一阵,接着回到屋里躺了下来。

    睡了个懒觉的串串听着严明的动静,从床上慵懒的爬起来,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后,慢步趴在了严明的胸口。

    “我们该走了~!串串~!”

    “喵~!”

    “明天就走?”

    “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