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三十一章 回沂州府

第三十一章 回沂州府

    也不知道官府确实不知道山里发生的事情,还是压根不想理睬。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没见官府前来问询。

    亓家也没来过了,他们或许能够知道山里的惨案。但是他们巴不得土匪全都死完,更不会有什么闲话。

    到了回家的日子了,李麒原本打算把马留给牛二。但是牛二不肯要。最终李麒把驴子给他留下了,回去的时候把驴子买下来就是了。

    于是,来的时候赶着驴车的李麒回去的时候变成了赶马车。

    小囡囡与牛二家的儿子依依不舍的告别,呼喊着叫表哥一定要去找自己玩。

    回来的路上又在来时驿站茶铺外面歇脚。店家看到李麒回来了,热情的招呼着李麒,并让李麒再尝尝自己新近酿的酒。

    李麒却不想喝这粗劣的酒,这要搁以前,必定被人唾骂为假酒,但现在却妥妥的是备受欢迎的好酒。李麒跟店家交流了一下酿酒的心得,老板高兴的拿出了几罐新酿的酒让李麒带着。李麒推辞不下就收下了,跟店家说好有空的时候到沂州城里找自己,到时候也尝尝自己酿的酒。

    虽然离开不到十天,家里却落了一层浅浅的灰尘了。英娘勤快的打扫起来,李麒本想帮忙,英娘却说大老爷们哪有干这些的,执意不让。

    这也就现在,想以前家务不都是自己的吗,悻悻的摸着鼻子,也好,享受一下老爷的待遇。

    想着离开不少时间了,回来也该去找蒋大人汇报一下。毕竟好不容易报上的大腿。

    到了州府,里面衙役却说蒋大人一早就出去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问了一下马汉也不在,也是,兵头子也不能总在府衙待着,自己道兵营里找他说不定能找到。

    等到了军营,一番寻找却也没见道马汉。兵器铺的老王头热情的迎接李麒到来。

    虽然李麒没有官身,但是在蒋大人手底下干活,又与马都统关系不错,王老汉当然知道要怎么招呼这些大人。

    “王大爷,这马都统不在军营到哪里去了。”坐在老王拿来的椅子上李麒问道。

    “可不敢这么称呼,大家都叫我老王,您还是叫我老王好了。马都统最近与蒋大人研究城防去了,而且听说最近咱们营里打算开个砖窑,马都统有时候也会去城外看场地,大概就是这两个去向。”老王头赶忙说道。

    “你年纪大,该叫得。不过我之前确实与马大哥说过砖窑这事。咱们一来可以用来加固城防,二来咱这军营也确实破了些,咱们人手不缺,弄些砖来自己盖房子总还是可以的。”李麒顺手拿起放在角落的突火枪,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这东西。

    老王头听说要盖房子,眼睛一亮。“咱这盖房子可没有啥经费啊,虽说咱们人手是够,开起窑来材料也不缺,可光这些也没法盖房子啊。”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烧出砖来咱们可以卖嘛,再说,干点合理合法的营生总还是可以的嘛。”这些人虽说领着部队的俸禄,可却不是打仗的,整点买卖干总还是可以的。

    “这砖卖是卖不了了,最近跟蒋大人巡视城防,发现很多问题。”忽然马汉的声音响起。

    “你这一去就是这些日子,州府里这些文官,说教的时候一套套的,真到了遇上事了啥都指望不上。”马汉吃着不知道哪里顺来的苹果,唾沫横飞的说着。

    “就这一小小的城墙,到处是漏洞,就是真的是漏洞,原先的狗洞不知道被哪些王八蛋给扒开成了大门,有的地方也快塌了。”

    “这次可算是仔仔细细的把城墙查看了一遍。在城外五里之外有个废砖窑,之前就是供城里用的,最近我也去看了,咱们拾道拾道就能用。得尽快把城墙给修起来。”

    马汉看着瞪着大眼瞅自己的李麒道。“咋了?我脸上长花了?几天没见,看够了小媳妇了,来营里瞅老爷们来了?”

    能看的出来,马汉原先就黑黢黢的脸上,最近应该是被晒得,有些发红,黑里透红。大概就是最近出去巡查晒得吧。

    “滚,只是没想到你还挺能干的。做起事来也算有板有眼。不过对于近期这土匪你倒也不必太着急,城防是要做好的,却不是需要对付这几个土匪的。”

    虽然宋江等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是他们被快速剿灭也是真实的。

    影视作品里面虽然显得宋江势力很大,可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他们势力根本就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只能被称为一伙流寇罢了。

    倒是宋江之后南方的起义事件搞得声势颇大,不过他们倒是没有影响到山东这边。

    “狮子搏兔也要用尽全力,你这么说可不能算是明智之举。”马汉疑惑的对李麒说道。

    李麒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做什么事都要用上十二分力气的道理都明白。

    但是这个以妥协软弱出名的宋朝最大的弱点恐怕不是兵器不够尖锐,城池不够坚固。而是战斗的决心啊。在蒙山的时候遇上的土匪应该就是梁山土匪的一部分。

    从其战斗风格来看,应该不是什么死战不退的战士。十来个道士就能与几十个土匪搏杀,而且还让土匪败走就很能说明问题。

    虽然这些道士战斗力确实强悍了些。

    “这些人在河间府虽然夺取了一些城池,但是我想应该是他们出其不意并且有内应才造成的。最近可有听说他们攻占城池了吗?”李麒又拿起那个突火枪抚摸了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正是因为在梁山受到官军围剿待不下去了才流窜各地的。倘若能够在一个地方待下去又怎么会到处跑呢?”

    “守成尚且不足,进取肯定也了了。我的意思是咱们当然要做好,但是这些人可能不会来攻城,而是会想一些其他的办法。”

    “必如,农村包围城市?”

    马汉看着李麒自言自语的说着,听上去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农村包围城市?这词听着新鲜。

    “蒋大人已经安排了任务了,就算你说的对,咱们也得先完成任务再说。不过你说的这些事我抽空跟蒋大人说一下,看他怎么说。”

    与马汉闲聊了一会,听马汉说了最近州府这边的事情,有两件事比较重要。一个是宋江这伙人从北边开始向南边流窜了。自己在山里遇上的土匪弄不好就是他们的前锋。另外一个是马上就要组织乡试了,也被称为“秋闱”。

    乡试每三年组织一次,今年正好是组织的年份。科举取士从隋以来一直被各朝代使用。宋朝自然也是如此。

    而且宋朝特有的官员制度使得录取的人数远超唐朝。甚至有的年代能够达到百人之多。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有为青年,这种时候当然要积极向组织靠拢啊。

    向马汉请教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没想到他还确实对这方面有所了解。虽然他自己不认识多少字,但却在每次乡试的时候都会作为安保力量进行监督,所有其中的门道倒也了解不少。

    “怎么?你也想考?人家都是准备好几年来考,博取一点机会,你这临时起意就想去考了?”马汉倒是也希望李麒能考上,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好歹也算是自己人,但是你这都不带准备的就想考是不是太有些目中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