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末年的日子 » 第三十二章 关于考试那些事

第三十二章 关于考试那些事

    李麒当然不会告诉他,自己当年也是个小镇做题家,那当年也算是逢试必考了。准备的时间也不比这时候的人少到哪去。

    而且作为后来人有个很大的优势,咱眼界宽啊。从马汉这里了解到,这时候考试主要考三样,策论、经义和诗赋。

    要说诗赋咱不是强项,虽然明清也有不少的诗词能够供自己抄袭,可毕竟中国最牛逼的诗词朝代是唐宋,自己可不敢胡乱写。

    但是,现在最常考的策论,不就是后世的申论吗。这玩意说难吧,很难,需要将一个小问题论述出大道理来。可对于一个受过几十年良好应试教育、又深入分析申论好几年的后世人来说,扯一点高大上的小词还是很能糊弄人的。

    只要自己写的东西能够切中考官的心理,还是比较容易得高分的。

    后来八股文的兴起也是有原因的,古人也是懂智力测试的,八股文不就是后来的行测吗,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答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就行。智力测试而已啊。

    而且这时代还有一个问题,朝廷并没有固定各地的秋闱时间,所以个州府秋闱时间并不一致。所以理论上在这个人口流动相对宽松的时代里,有些人可以参加多地的考试,提高成功几率。

    这是啥,这不就是熟悉的赶考大军吗?苍天啊,你终于让我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丝熟悉的感觉啊。原来他么的几千年来人们都是一样行事的啊。

    李麒当然不会以为自己逢考必过,但起码在这个相对熟悉的规则下,自己还是可以试试的,毕竟,科举嘛,哪个穿越人士不想试试呢。

    告别马汉以后李麒就马上找到最近的书店去买书了。

    书店老板就没见过这样买书的,各种各样的书都要,什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甚至百工都要,“我说这位客官,虽说您照顾小店买卖我非常高兴,可您一次买这么多书用来干嘛呀?”

    “哦,我家新打了个柜子,空着,摆上点书好看的。”李麒当然不能跟老板说自己是准备考试用的啊,不然很快这个小圈子里就会流传开了。

    “那倒也是,不过您一次要这么多也不好拿,您说个地址,我包好了给您送过去。”店老板笑着说道。

    看了看自己选出来快堆成小山的书,还真是不好拿了。跟老板说了下自己家的地址,便溜达着往回走了。

    回去的路上给小囡囡买了点吃的,要说这时候的糕点样式就是少,都没啥好吃的,自己以前从来不爱吃的这些东西现在的时代来看都是好东西。

    平静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是李麒知道,这份美好很可能不会存在多长时间了。

    宋江这伙人抛开不论,金人的铁蹄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蹂躏这片土地。而在更遥远的未来,蒙古草原上的一伙人更会像台风一样席卷整个亚欧大陆。

    自己现在真的啥都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敌人来的时候能够提前逃跑。

    但是逃跑也是需要资源的,个体在面对组织的时候是很无力的。自己如果能够进入大宋朝廷这个组织的话想来应该能够好一些。

    虽然现在自己跟着蒋圆干点事情,可这总还是编外人员。只有成为真正的所谓“官员”才能得到一些普通人得不到的资源。

    几千年的历史熏陶下,李麒当然懂得在这片大地上最大的道理。

    想着想着发现已经回来了。

    虽然刚回来,但是英娘已经勤快的将小屋子收拾了出来了。

    看着李麒回来了,英娘像个小媳妇一样问道,“饭做好了,快吃吧。这刚回来就出去,你那屋我给你收拾好了,快回去歇息着吧。”

    “咋地,这大舅子也见了,回来还让我自己睡啊。”李麒抓着英娘的小手色色的道。

    英娘害羞的把手抽了回来,低头喏喏的道,“你要想来一起也行,不过得等孩子睡了。”说完便跑了。

    李麒嘿嘿笑了笑。

    坐下没一会书店里就把书都送来了,小厮拉着一板车,车上对了足足一大堆。

    英娘看着这大堆书有些傻眼,这是咋了?要开书店不成?

    李麒与小厮在自己院子里卸了好一会,给小厮几个铜钱当做跑腿费,小厮高兴的连声喊谢。

    小囡囡跟英娘开心的翻着书本,“活了这么些年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书呢,虽然不认识字,可看着这方块的字就感觉高兴。丫头也熏陶熏陶,说不定以后也能出落成大家闺秀一样。”

    “那是,我家的闺女当然是大家闺秀,也不看看你家男人是谁。”不管英娘小手轻轻掐着自己,李麒把书分了分类。

    经史子集一类,这些东西看看有个印象就算了,短时间想要全部看完也不现实。

    诗歌一类倒是可以着重看看,自己以前最喜欢诗词,这里面有很多诗词与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样,看起来也轻松。要说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这诗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纽带。

    其中有几本倒是很适合小孩学习,空了可以教小囡囡学习一下。拿起一本百家姓,这是孩子启蒙时可以背诵的好东西。

    翻了翻忽然发现没有《三字经》啊,自己可是把书店里眼熟不眼熟的书基本上都买回来了。这本作为古代孩子启蒙最重要的一本书难道还没有写出来?

    记得应该是宋朝时候的作品啊,难道是南宋吗?明天倒是可以问问,如果还没写出来的话,自己的倒是可以剽窃一下啊。

    读书人嘛,不能算是偷。嘿嘿。再说,自己也只是为了教孩子嘛,想来可以理解。

    李麒翻看着书,英娘看着李麒的样子不禁有些着迷。自己这是找了个什么样的男人啊,还懂学问,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李麒看英娘看着自己,问道“咋了?这么看着我干嘛?是因为贪图我的美色吗?”

    “有些好奇,就是想看书也没有一次买这么多的吧。难道咱们以后还要开个书店不成?”英娘一脸好奇的问道。

    “哦,那倒没有,很快不是要召开乡试了吗?我想着反正也闲来无事,看看也去凑凑数,说不定能考个解元啥的玩玩。”不管咋滴,吹牛又不犯法,跟英娘吹吹牛玩呗。

    “啊?”英娘一脸不可思议的张着嘴。虽然听马大哥说过李麒很有学问,平时的时候也与女儿一起听他讲故事啥的,可当听到李麒说要参加考试,还要考个解元的时候英娘还是一脸不可置信的长大了嘴巴。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能够读书的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子弟,普通人家的子弟能够识得几十个字就是很厉害的。再厉害的就能到各种铺子里做掌柜或者有钱人家的书童什么的了。

    至于说要参加乡试,那从来不是自己这种人想过的。虽然小时候也听过各种话本故事里书生读书考上举人再迎娶小时候青梅竹马的故事。可当自己当年与哥哥一起洮南之后就再也没想过这种事了。

    而眼前这个,理论上很快要成为自己男人的人却说自己要去参加参加乡试。虽然仅仅是乡试,可那也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想啥呢?跟你开个玩笑,解元哪有那么好考的,我也就是参加一下试试,毕竟也算读了些圣贤书,不去试一下总是遗憾不是。而且要参加秋闱好像还有不少要求,我还得去问问马汉,不说别的,户籍我就没有,参加秋闱好像还需要当地户籍。这么些年我一直与师傅各地游荡,也没有户籍。”看英娘还张着嘴吧,李麒笑道,“口水都要流出来。”

    英娘赶紧抬起袖子擦了擦嘴,发现没有口水,知道他又在调戏自己。“你快看书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的。囡囡,我们回去吧,让叔叔看书吧,我们不能打扰叔叔了。”

    “哪有你这样的,就算是看书也急于这一时吧,我饭都还没吃呢。”李麒说着一把抱起蹲坐在一堆书里的小囡囡,“闺女,走咯,咱们去吃饭楼。”

    英娘看着出门的两人,要是他真的考上了,以后会不会真成了大官啊,那他还会要自己吗?哎,算了,就算不要自己了也没啥大不了的,自己本来就是个没人要的小寡妇罢了。

    “人呢?快来啊。”李麒隔着墙头大喊道。

    “哎,来了。”英娘赶忙从院子里往门外跑,再从后门进到自己家来。“你们坐着,这就给你们盛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