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莽夫 » 第43章 官身

第43章 官身

    秋渊寨,内堂。

    晚饭后,许渊开始阅览张二勇近期搜集的信息,他现在时刻关注着北边的一些情况。

    近来,宋金榷场的贸易突然变得活跃起来,金国开始增加对粮食药材的采买,这让许渊感到有些忧虑。

    就在他思忖间,玉娘和许秋儿走了过来。

    “许大哥,我也要加入秋渊军。”玉娘嘟囔道。

    许渊放下手中的笺纸,看向玉娘。

    “你一个小姑娘,怎么想起来要入军?”

    玉娘一听许渊称她小姑娘,瞬间就不高兴了,哪里小,她的个头已经到许渊的下巴了。

    本来她想说“秋儿姐姐也是小姑娘,为什么能加入秋渊军”,但当她看了看许秋儿,再看看自己,到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许秋儿确实比她大些,也高些。

    玉娘撅了噘嘴,不再说话。

    她本是想着让自己尽量帮上许渊的忙,与他多些接触,哪怕只是多看看他也好。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自己仰慕的小郎君,生出这些心思也正常,偏许渊一直把他当成小姑娘,让她心中感觉有些酸楚。

    一旁的秋儿见状,掩嘴轻笑,只觉得玉娘有趣,她开口帮忙打圆场:“阿哥,玉娘已经是大姑娘了。”

    也不知道阿哥是真迟钝,还是装作不知,但感情上的事情,许秋儿也不好太过干涉。

    她继续说道:“不如让玉娘加入军需司吧,阿哥可别忘了,玉娘可是名大夫。”

    许渊闻言,明白了秋儿的意思,略作思忖,想到秋渊军中确实缺少大夫,如果士兵受伤了,不可能临时去请大夫。

    “嗯,那就在军需司组建一个军医队吧,玉娘如果愿意,也可加入。”许渊道。

    玉娘闻言,立刻就恢复了精神,笑眯眯的说道:“当然愿意,不过,我要当这个军医队的队长。”

    她瞄了瞄许渊,怕他不答应,便立马拍了拍自己胸脯,补充道:“许大哥放心,我一定给你多招些好大夫。”

    许渊看着玉娘活泼的模样,摇头一笑,柔声道:“好吧,你来当队长,不过莫要逞强,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嗯~”玉娘心中一暖,脸上莫名染上微红。

    许渊两世为人,岂能看不懂玉娘的心思,但眼前形势复杂,他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儿女情长,而且现在给许渊的感觉,玉娘对他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小姑娘的崇拜。

    感情的事先放放吧,或许时间到了,会水到渠成。

    “对了,我明日打算去趟县城,见一见卢县令,秋儿和玉娘也一起吧。”许渊道。

    “好啊。”玉娘心情大好。

    许秋儿也点了点头,她正好也去县城见下那些商贾,看看工坊。

    ......

    翌日,清晨。

    许渊几人来到了县衙。

    刘氏见到两名少女,心中甚是欢喜,一直拉着秋儿和玉娘的手嘘寒问暖,有说有笑,很是温馨。

    许渊和卢江则是来到书房,许渊顺手关上房门。

    “我一直在等你过来,今天终于算是来了。”卢江严声说道,故作不悦。

    “县令见谅,我最近忙于整顿长峰山上的势力,黄门寨刚刚被剿灭,长峰山要稳定下来。”许渊淡然道。

    “你小子就别给我打马虎眼了,现在长峰山上还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卢江瞥了眼许渊,拿出长辈的气势。

    有些事情双方都心知肚明,许渊也不想和卢江在此事上打太极,便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今日前来,是有事想拜托县令。”

    卢江虽然对许渊这种没把他当长辈的语气,感到有些不悦,但也没多说什么,他尽量保持着气度。

    “说吧。”

    “关于此次剿匪的奏报,县令还没上疏吧?”

    卢江颔首,此次剿灭黄门寨,他这个县令肯定会居首功,王贵也可借此升任长举尉,他之所以还未上奏,就是想再多收集百姓对此的赞评,如此更显得此功至伟。

    许渊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可为县令再添一功。”

    卢江闻言,眼中闪过光泽,迅即又恢复淡然神态,问道:“还有何功?”

    “招抚之功。”许渊道:“长峰山数百寨民因敬服卢县令威德,愿接受县令招抚,成为长举县的乡兵,协助官府治境安民。”

    卢江一愣,他何时招抚过长峰山的寨民,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许渊的意思。

    长峰山地处边陲,寨民彪悍,渐生匪患,卢江现在已经剿除黄门寨,消除了匪患,若再对长峰山施以招抚,那困扰长举县多年的这个隐患就被彻底清除了,此招抚之功怕是不亚于剿灭黄门寨。

    想清楚此中关节,卢江立马来了精神,但又想到许渊必有所图,于是他警惕的说道:“长举县贫困多年,财税入不敷出,你小子可别想着从我这里拿一分钱的抚金,黄门寨的钱可是都给你小子了。”

    “我长峰山的寨民尽皆勤勉,可以自足,钱粮之事,无需县衙劳心。”许渊道。

    卢江这才放松下来,继续说道:“那你想得到什么?”

    他自然明白,许渊不可能平白无故过来给他送功能。

    “我要获得官身。”许渊道。

    宋朝有句谚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可见朝廷处理民间起义的方式多么简单。

    但许渊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首先他并没起义,其次长峰山的人数太少。

    并非所有的义军都值得朝廷招安,没有个几千上万人就别想了。

    “你不够。”卢江皱眉道。

    许渊自然明白卢江说的不够指什么,如今大宋官员冗余,未补实缺者众多,朝廷自然不会轻易给一个草莽授官。

    “无需职官,只要一个武散官的头衔。”许渊道。

    大宋有五类官职,分别是职官,勋,爵,文散官和武散官。

    其中只有职官才是实权,其他的皆是虚职,而且宋朝重文轻武,因此武散官是这些官职里面最不值钱的。

    卢江闻言倒是有些惊讶,武散官,空有官身,无权无俸,几乎没有哪个起义军会愿意为了这样的虚职,放弃土大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