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莽夫 » 第42章 整编

第42章 整编

    黄门寨之战后,王贵带着衙役弓手回了长举县城,向卢江复命。

    “幸甚,拔掉了这颗毒瘤,我长举百姓终见明月,自此可安居乐业矣。”卢江得知黄门寨被彻底铲除,异常高兴。

    他看向王贵,微笑道:“此战,王都头之功,当入县志。”

    “属下不敢居功,此皆县令领率之功。”王贵出言恭维。

    “不必谦让,你有此功,再加上本县推举,县尉之职应无问题。”卢江道。

    身为县令,剿匪的主要功劳都会算在他身上,但对下属,他能给的,自然也不会吝啬。

    王贵闻言,心中大喜,上前深深一拜。

    “县令厚恩,属下定铭记于心。”

    “走吧,随本县一道去看望衙役弓手,有功之人定要好生抚恤。”卢江道。

    “是。”

    ......

    接下来数日,许渊异常忙碌。

    在统一长峰山后,他对各方人马进行了整编。

    是日,许渊和姜凡等人聚在秋渊寨大厅,许秋儿也在。

    “经过前几日与大家的商讨,我决定整编秋渊军。”许渊道。

    随后,许渊就把整编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

    他将长峰山上的所有战斗人员,统一编为秋渊军。

    许渊担任秋渊军的统领。

    秋渊军之下设两营,分别为长峰营和兴州营,各五百人的编额,每营设一名指挥,长峰营的指挥暂由许渊兼任,兴州营的指挥是姜凡。

    长峰营的人员组成,包括原秋渊军的两百多人,再加上陈阳的一百多人,以及吴六的一百人。

    吴六本是跟着姜凡的,但许渊考虑到两营人数的平衡,特意将他调到了长峰营,对此,吴六也欣然接受,他很喜欢许渊这种果决的风格。

    长峰营下有五都,每都一百人,军官称都头。

    第一都都头,李石。

    第二都都头,王进。

    第三都都头,吴六,同时他还兼任长峰营的副指挥,协助许渊。

    第四都都头,陈阳。

    第五都都头,辛光,自从好友侯三战死后,辛光每次作战都异常勇武,对敌人狠厉果决,且斩敌人数也是最多,许渊提拔他成为都头,大家也都服气。

    再说兴州营,此营的士兵都是原来清风寨的人。

    兴州营的名字是许渊所定,他知道姜凡一直对原兴州军有很深的感情。

    事实上,十几年前,兴州军叛国主要是受吴曦牵连,那时,真正愿意降金的只是吴曦和他那一千亲兵,其余兴州军要么不知情,要么被裹挟,直到吴曦宣布降金的那一刻,仍有很多兴州军的士兵在战场与金军厮杀。

    虽然后来兴州军的人联合安丙诛杀了吴曦,但兴州叛军之名,已无法洗刷,这也成了姜凡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许渊命名兴州营,也算成全了姜凡等人心中的这份执念。

    兴州营同样也设了五都。

    第一都都头,林开。

    第二都都头,仲炎。

    第三都都头,孙兴。

    第四都都头,卫三辉。

    第五都都头,韩大宝。

    这五人此前都是清风寨的头领,这里面许渊除了对林开有点印象,其余人他都是第一次听到,但许渊并未替换其中一人,用人不疑,他相信姜凡。

    许渊现在实际只有九百多人,长峰营和兴州营都未满额,不过很快就会招满。

    秋渊军除了长峰兴州二营外,还设置了三司,分别是军情司、军需司、军器司,各司设一名司使。

    军情司司使,张二勇,暂定额百人,虽名为军情司,但当前的任务主要还是搜集一些商贾和官员的情报,当然,从一些走私商人那里也能获取北方的一些信息。

    军需司司使,许渊让许秋儿担任,秋渊军的一切钱粮军需都要从许秋儿那支出,如今,精盐的销售渠道已遍布整个川蜀。

    军器司司使,冯云。

    许渊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攻打黄门寨时,如果他有热气球,打起来是否就会轻松很多,至少不用冒险去爬那悬梯。

    以南宋现有的条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并不是什么难事。

    热气球核心是喷火装置和防火布。

    据许渊了解,宋朝已经有了猛火油柜,适当改造一下便可以直接使用,另外有一种名叫火浣布的布料已经在市面售卖,实际就是石棉布,可以防火。

    有了思路,再招一些工匠,应该就可以弄出来。

    他相信以冯云的头脑,定能帮他协调和管控好这些事情。

    确定好整编的事后,众人离去,冯云却留了下来。

    “寨主,关于军器之事,不知你是否有些什么具体的想法?”冯云问道。

    许渊专门成立军器司,冯云知道他肯定是有很多想法,只是近日看许渊实在太忙,没找到机会详聊。

    “确实有些想法。”

    许渊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你可知士兵所用的军械都有哪些?”

    “刀枪箭弩甲盾。”冯云道。

    “这些只是常规军械,你是否听过蒺藜火球、霹雳弹、震天雷、猛火油柜这些武器?”

    “蒺藜火球和猛火油柜倒是知道,霹雳弹和震天雷未曾耳闻。”冯云道:“寨主是想制造火器?”

    许渊点了点头,补充道:“我们可以招一些工匠,一方面对常规武器做一些改进,另一方面对新型武器做一些研究,我可以提供一些思路,但具体还需要你们去实施。”

    冯云闻言,明白了许渊的想法。

    在宋朝,火器虽然已经投入使用,但大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很难发挥太大作用,因此并未投入太多精力去研究。

    这其实是个认知问题,见识过后世武器的许渊知道,以宋朝现在的工业基础,只要对这些火器持续改进,不久后,它们定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

    成都府。

    “郑帅,利州戎帅赵彦呐派人传来密报。”

    四川安抚制置使郑损从幕僚手中接过密报,只看了一眼,就搁在了书案上。

    “敏若多虑了,金军应付蒙军尚且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南下。”

    “该如何回他?”幕僚问道。

    “让他再派人详探,莫要轻信市井传言。”

    待幕僚退去,郑损又泡上一壶龙园胜雪,喃喃自语。

    “战端岂可轻启,他赵彦呐一宗室之人,怎知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