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一夜微雨澜 » 第九章 火车穿越的四季

第九章 火车穿越的四季

    书接上文。

    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坐上了离开基地的大巴。下午五点的火车,大巴四点准时从基地出发。那天,合肥的天空是那么的蓝。对于近半年无外出的我们而言,合肥街头的烟火人间,让我们无比激动。大巴在合肥的街头穿行,偶尔看见不时的军车经过,相互之间的鸣笛致敬;总会有那样的小朋友,站在街头,向我们敬礼,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神色。我们的司机班长,也毫不犹豫回礼。也许只有在中国,才能看到这样的军民鱼水情了吧……

    到达火车站,我们下车列队向司机班长敬礼,目送他开着基地的大巴回去。转身,我们走进火车站,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到指定的地方坐下休息。战友间开始小声的“互诉衷肠”,互相诉说半年来新训的种种苦难幸福。接兵首长是我们单位教导队的教导员,到饭点了为我们安排了一顿便饭。十分钟后,我们收拾好了行装,踏上了前往郑州的绿皮火车。火车一路穿过合肥、阜阳、蚌埠,在凌晨两点到达郑州火车站,我们将在郑州换乘到LS的火车。一行人睡眼朦胧,依然强打精神,军人的作风、精气神绝不能丢。凌晨三点多,我们上了从广州开过来的到LS的绿皮火车,下一站——LS。

    一声汽笛鸣响,火车缓缓出站。我们和着郑州微亮的晨光,昏沉的睡去。

    再次醒来,已经是早上九点。看了一下时刻表,我们即将到达千年古都西安。睁眼看着身边的战友已经开始吃早餐,一口饼干,一盒牛奶足矣。窗外的景色渐渐苍茫。过了西安,前往兰州的路上,黄土高坡的场景逐渐跃入眼帘。不时的春风拂过,卷起堆积的尘土。昔时漫天黄沙场景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有序耕作和退耕还林还草,尽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富饶的土地。

    晚上九点,我们到达了青海的首府——西宁。黄土高原在兰州过后已然渐行渐远,青藏高原的寒气开始逼近。我们走出火车,换乘青藏铁路的有氧火车。我们将在明天傍晚时分,抵达最终的目的地——LS。几十个小时的硬座,让我们陷入了人困马乏的境地。一路旖旎的风光,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再到青藏高原,心境也是逐渐的开阔。途经青海湖,一地的碧波如洗,如上天的恩赐,散落世间一地的眼泪;经过可可西里,漫天飞雪依旧笼罩着这个中国环境条件最为恶劣的无人区。看见藏羚羊、羚牛这些野生动物在千里无人区怡然自得的生活着,再也听不到偷猎者的枪声,不仅是我们对这些野生动物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以索朗达杰为代表的老一辈巡山队员的精神的继承。两天的时间,我们跨过大半个中国,感受不同维度下的中国,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更加强化了我们戍守边疆的决心和意志。

    “旅客朋友们,前方到站为本次列车的终点站——LS。欢迎您来到雪域高原,请您带好您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

    广播结束,教导员开始召唤我们。

    “所有新兵,收拾东西!”

    “是!”

    我们收好自己的东西,把垃圾收拾完毕,等待着火车进站。下车之后,我们穿过LS火车站,径直前往停车场,单位的车正在那里等着我们。背着物资背囊的我们,下车伊始并无任何不适,行进一段之后,还是有了一些高原反应,出现了喘不上气的情况。教导员在旁提醒,“慢点慢点,这里是高原。步子小点,节奏慢点。”

    到达停车场,部队的运输车早已等候多时。只是,那时候所坐的大巴,换成了部队专有的货车。几台车前“欢迎新同志”的巨大横幅格外引人注目。彼时LS落日余晖未尽,落阳和着不时的火车鸣笛的声音,构成了我们初到雪域的第一篇章。

    上车前最后再点一次名,确保所有人都已上车。我们互相帮助上车,卸下自己的背囊作为座垫,等着车队出发。对于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单位,见到即将要遇到的老兵班长,我们心里既忐忑又兴奋……

    车队出发了。我们穿过了布达拉宫,看着昔日只能从50元纸币上看到的实景,那样的震撼不是图画所能比拟的(更多的关于布达拉宫的故事将在后续一一讲来);路过LS街头,还是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向我们敬礼,表达对我们最真挚的情感……车行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单位所在地。只觉得车速趋缓,紧随其后的一阵热闹非凡的鞭炮声袭来,单位的热情在这一瞬间打动了我们。乒乓大神打趣道,“嗯,这热闹的鞭炮声代表着,终于有人来干活了!”

    车在机关楼前停下,我们带好自己的东西集合列队,准备下连分配。

    “李明轩、胡浩铭、方威、刘哲……”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接连被叫到。

    “刘明旭,xx营干扰连!”阿旭先于我走出队列,紧接着我也听到了我的名字。

    “xx,xx营营部!”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我和阿旭又一次分到了同一个营,同一个单位。我们几人跟着阿旭他们干扰连赵指导员回到了营里,走到营区,所有班长老兵列队欢迎,对我们给予了最大的尊重。

    一切收拾停当,指导员安排杨班长带我们适应。今天没有其他的内容,只有休息。

    下连第一天就这样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