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25章 漕帮

第25章 漕帮

    “此岛名为琉球,与福建路隔海相望,中间有海流阻隔。此岛从三国时期被吴国人发现,到现在仍未被大宋所掌控。据说这琉球岛上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倘若慕容家能占据此地,招募十万移民,便可以此为根基重建大燕国。”

    “届时大燕国悬于海外,天下各国与我们隔海相望,纵有百万大军亦打不到吾等,这就是所谓的高筑墙。”

    “琉球岛扼守从南海通向辽国、高丽、倭国的交通要道,吾等占据此地之后,可以开山伐木,制造大船,训练海军。等有了海军之后,整个大宋国所有的海商但凡要从琉球附近经过,都得上交保护费。到时候咱们手里的钱粮越来越多,这便是所谓的广积粮。”

    “有了充足的钱粮和强大的海军,大燕国便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咱们只需要耐心等待,一旦辽宋之间爆发大战,便可趁虚而入,夺取江南膏腴之地,更进一步便可争夺整个天下!”

    慕容复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听得邓百川如痴如醉,仿佛复兴大燕国乃是唾手可得。

    慕容复都想好了,以逍遥派门人八十多岁的平均寿命来计算,到金国灭宋时,自己也才六十出头,至少还能再活个二三十年。

    届时,一统天下的希望还是极大的。

    这还是建立在不依靠传送果实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时间呢!

    倘若借用传送果实的力量,慕容氏的生意很快便可以做到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去,从南美洲获取高产农作物,到南非去挖金矿,去倭国挖银山、去澳洲挖铁矿,借助从世界各地赚来的金银货币换取大宋的海量物资,帮助大燕国快速发展。

    若是能在三十年内将蒸汽机发明出来,那征服天下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慕容复还计划尽可能地收买两浙路的本地官员,资助苏湖地区的贫苦书生,让他们有机会入朝为官,做慕容氏在大宋官场上的内应。

    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商勾结能发财!

    如此一来,只要慕容家在官场上一直有人,就算日后将成千上万的百姓迁移走,朝廷也未必能够得知。

    地主豪强隐匿人口,偷税漏税,本来就是历朝历代之旧俗。

    至于国家死活,他们是全然不在乎的。

    北宋后期,国内人口突破一亿,两浙路更是整个宋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1000万。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所以失地的农民极多。

    一旦天灾降临,这些人吃不饱饭,就会开始闹事,从而引发农民起义。

    说不定到时候,官府巴不得慕容复将这些人全部运走呢!

    慕容复洋洋洒洒讲了大半个时辰,邓百川听的是两眼放光。

    几十年来,他们的行动目标从未如此明确过。

    四大家臣先是跟着慕容博忙东忙西,随后又跟着慕容复东奔西跑,辛苦几十年却连光复大燕的影子都没看到。

    现如今慕容复为他们指明了新的方向,这叫人如何不激动呢!

    “好,好,好,这可真是太好了!”

    “想不到公子爷已有如此良策,属下竟还怀疑公子爷玩物丧志,实在是罪该万死!”

    眼见复国有望,邓百川情绪激动下,一时间老泪纵横,心中愧疚万分。

    “邓大哥不必自责,此事我也有错。我得了无崖子师父传功之后,内力骤增数倍,正需要时间来适应这股力量。如今我神功大成,斗转星移也练到了最高境界,江湖之中已无人是我对手。从今往后,咱们慕容氏也不必再去主动招揽那些江湖势力,是时候让他们主动投奔咱们了!”

    “我已想好将还施水阁中的秘籍对外开放,届时凡是接了咱们慕容氏燕字旗的江湖势力,皆可派遣门中青年才俊来燕子坞学习上乘武功。不及五年,等到这批人在江湖之中崭露头角,声名鹊起,太湖燕子坞便可成为武林之中人人向往的武学圣地……”

    身为穿越者的慕容复可没有敝帚自珍的门派之见。

    在他看来,武学只有不断交流,不断切磋,才能有长远的进步。

    再上乘的武功若是无人能够练成,自然会走向灭亡。

    譬如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既然如此,不如将这些武功秘籍传出去,以此来吸引江湖中的人才加入慕容氏。

    即便这些人最终没有留在慕容氏,那等他们回到各自的家族和门派,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依然能够成为慕容氏与各大武林势力之间沟通的桥梁。

    甚至于慕容氏还可以暗中扶植这些人,去夺取各自门派中的最高权力。

    后世西方诸国在殖民地国家培养代理人,便是同样的套路。

    只要慕容氏永远强大,这样的套路便可以一直玩下去。

    “邓大哥,我此番招你前来,乃是有事相询。”

    慕容复道:“听二哥说,武林之中生意做的最大的江湖势力乃是漕帮。漕帮麾下有漕船数百艘,还有海船数十艘,生意甚至做到了高丽、倭国。二哥还说,那漕帮前任帮主宋金龙与大哥你乃是故交好友,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确有此事。”

    邓百川点了点头,随即向慕容复介绍起了漕帮的来历。

    北宋一朝,失去了北方的广阔草原,因而缺少马匹导致陆路交通受限,不得不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因此漕运昌盛,每年从江南之地运送到京师汴梁的粮食便高达数百万石。

    首都开封所在的汴梁地区人口众多,除了平民百姓还有大量官员、眷属和禁军。

    正如赵匡义所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

    《宋史·河渠志》也说:“天下甲胄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

    这座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每天的粮食需求数以万石。

    宋朝初年的开宝五年,每年运入江淮的米不过几十万石。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运入的粮食已经达到400万石。到宋太宗至道初年,猛增到580万石。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更是飞跃到700万石,创北宋漕运历史记录。

    直到北宋末年,每年运入东京的粮食,稳定在500万石以上。

    而运送漕粮,无疑需要众多的劳动力,运河沿岸参与漕运的百姓何止数十万之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码头上的力工,漕船上的劳工,运河两岸的纤夫,再加上参与漕运的富商集合在一起,便演变成了具有严密组织结构的地下会社,就是所谓的漕帮。

    扬州城乃是天下漕运重镇,城外的大运河贯通长江与淮河,整个长江流域的财货都要通过这里输入北方。

    所以漕帮的总舵设在了扬州。

    除此之外,漕帮还有泗州、楚州、真州、汴梁四大分舵。

    漕帮现任帮主金威虎号称铁掌无敌,手下更有十万帮众,被武林中人视为仅次于丐帮的天下第二大帮。

    不过和丐帮的那群整天为国为民的叫花子相比,漕帮的高层对武林之事毫不关心,一门心思闷声发大财。

    除了运河漕运之外,漕帮的势力还渗透到了整个长江中下游,连东洋和西洋的海外贸易也有所参与。

    “公子爷有所不知,这漕帮虽有数十万帮众,势力庞大,实则内忧外患。漕帮内部分为商贾派和漕工派,两派虽不至于视同水火,却也是矛盾重重……漕帮现任帮主金威虎乃是漕工派出身,娶了登州海商胡家的女儿,在胡家的鼎力支持下才坐上了帮主之位。”

    邓百川将自己所知的漕帮密辛娓娓道来,慕容复听得连连点头。

    “邓大哥,这漕帮的海外生意做的这么大,想必定然拥有造船的产业。咱们慕容氏想要开发海外诸岛,日后可少不了海船。不知邓大哥可否去往一趟扬州,替我买几个造船的作坊?”

    “公子爷既有吩咐,属下定当全力以赴,务必完成此事。”

    慕容复点了点头,随后又道:“对了,邓大哥,你家万里今年有十六岁了吧!二哥家的女儿嫣然今年好像也有十二岁了。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我打算将万里和嫣然收入门下,传逍遥派的神功给他们,就是不知道大哥意下如何?”

    邓百川闻言一愣。

    对于慕容复的话,他感到十分的太意外,也十分的感动。

    四大家臣中邓百川和公冶乾是一辈,邓百川比慕容博还大两岁,而公冶乾则比邓百川小九岁。

    两人几乎随着慕容博一起长大,一身武功悉数由慕容博传授。

    而包不同和风波恶的武功虽由他们二人代为传授,但慕容博也经常指点一二。

    反倒是慕容复这个少主人,从小就心高气傲。

    慕容博生前亲自传授他武功,慕容博死后慕容复就只能向王语嫣去请教,但又不愿意不耻下问,时常自己一个人闷着头苦练。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复又怎么会去关心邓百川、公冶乾家孩子的武功呢?

    直到此时慕容复开口要收邓万里和公冶嫣然为徒,邓百川心怀大慰。

    这一瞬间,他仿佛从慕容复的身上看到了老主人慕容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