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24章 高筑墙,缓称王

第24章 高筑墙,缓称王

    他依稀记得,一些手工作坊会在榨出来的甘蔗汁中加入石灰水,用来中和甘蔗汁因为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沉淀汁液中的杂质。除了石灰水之外,还可以用草木灰或者煅烧后的贝壳来替代。

    在一些古法制糖的视频中,手工匠人们还使用一种连环锅的来加热糖浆。

    一开始先在大锅里把甘蔗汁烧热,沸腾之后根据浓度的变化再转移到下一个口径稍小的小锅之中。

    沸腾的甘蔗汁经过一层层的熬制,来到最后一口锅中时已经变成了黄褐色的糖浆。

    然后工人师傅将糖浆倒入托盘中,借助不同的工具对糖浆进行碾压,趁其冷却的过程,将其破碎成细小的红糖颗粒。最后经过滤网的筛选,细腻的传统红糖便算是完成了。

    古法制作红糖的工艺说起来简单,其中最难的就是把握糖浆的火候。

    要是一不小心熬制过火,高温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会给糖浆加上一层颜色更深的焦糖色,产生一丝焦苦的口感。不过这也难不倒充满智慧的商家,后世歪瓜裂枣改个名字都能当成新产品卖出去,这种小聪明古人同样也具备。

    所谓的古法黑糖,就是这种熬过火的红糖,也因其独特的口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喜爱。

    但要是有人对你说黑糖比红糖、白糖更有营养,那纯粹就是忽悠。

    红糖也好,黑糖也罢,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其中含有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微乎其微,吃上一百斤都比不上一颗鸡蛋。

    古人之所以认为红糖富有营养可以养人,主要还是绝大多数古人连饭都吃不饱,糖分摄入严重不足,所以一口糖就能让他们美上天。

    事到如今,慕容复忽然回想起自己前世查资料时的结论。

    自古以来,从没有任何一个手工作坊能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出洁白如雪的白糖来。

    要不然白砂糖这玩意也不至于被称为洋白糖了。

    从红糖中提炼白砂糖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彻底清除色素杂质,以及最重要的分蜜。

    分蜜是指把熬出来的糖膏里的糖蜜和糖的结晶分离开,从而得到干燥的糖晶体。

    工业制糖清除色素杂质用的就是石灰粉,除此之外还有亚硫酸法和碳酸法来提纯糖液。

    而分蜜则使用的是分蜜机,利用离心机原理将糖晶体与糖蜜分离,然后再将糖晶体干燥,从而生产出洁白如雪的白砂糖。

    “清除杂质,还可以使用活性炭吧!”

    慕容复自然知道活性炭也是吸附杂质的一把好手,但他只知道活性炭不是一般的木炭,而是少数木炭经过深加工制成的,相比木炭内部孔隙更多,吸附力更强。

    可活性炭是怎么制作的,他一无所知。

    至于分蜜机,这东西就更难了,总不能做个手摇的滚筒出来吧!

    “咦……做个手摇的滚筒出来也何尝不可呀!产量低就低一些,只要能做出白砂糖来就行!”

    可分蜜机这东西的原理他虽然知道,但上哪儿去找能做出这种机器的能工巧匠呢?

    “能工巧匠,巧匠……”

    “函谷八友里面是不是有个擅长制作机关的人来着?”

    聪辩先生苏星河收了八个徒弟,他自己是个无所不会的通才,所以他的弟子在学武功之外,每人修一门工艺专科,可说是通才与专才之间的“中庸之道”,倒也切合现代“主修、副修”的意念。

    原意武功是“主修”、工艺技术是“副修”,结果八弟子最后成了工艺专家、副习武功。

    等到丁春秋偷袭无崖子,将其打入深谷后,苏星河为使弟子免于祸,把八人同逐出门墙,从此不见。这八人不敢再以师兄弟相称,但眷念师门情深,于是纪念在函谷关学艺之地,并称“函谷八友”。

    函谷八友中以老五神医薛慕华最为出名,在江湖上素有阎王敌之称。

    “函谷八友……对呀,我马上就要大婚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苏师兄请到苏州来,然后再把函谷八友给骗……请过来。这八个人各个都是人才,只要使用得当,必然能成为我的强大助力!”

    且不说其他几个师兄弟,但是薛慕华的名头往外一亮,就能吸引不少达官显贵的青睐。

    这年头谁能保证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认识一位神医就等于多了一条命呀!

    而薛慕华的医术和苏星河一比,那还差着一大截呢。

    这么一算,逍遥派可是有两大神医呢!

    “邓大哥,你终于来了!”

    “来来来,快尝尝我亲手制作的糖块!”

    慕容复提着个木盒,盒子里放着的是切成了一指厚,龙眼大小的红糖块。

    制作上好的沙糖即费时又费力,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慕容复干脆将糖浆冷却后,用擀面杖压平,随后用菜刀切成麻将大小的糖块。

    这样的红糖块吃起来滋味十足,拿着也方便。

    “我也要吃!”

    邓百川还不曾伸手,阿朱就以惊人的速度插了过来,从木盒里抓起了一把糖块转身就跑。

    十六七岁的少女正是嗜甜的年纪。

    自从昨天下午慕容复做出糖块来,阿朱便一口气吃了十多颗,以至于慕容复给她下了禁令。

    见此一幕,邓百川捧腹而笑,随后也从木盒里拿起一块糖放进了嘴里。

    “公子爷是在这糖里加了桂花吧!”

    “吃起来有股淡淡的花香,香甜至极,怪不得小阿朱这么喜欢。”

    邓百川忽然语气一转,表情严肃地说道:“沙糖虽甜,也不过是一道甜点罢了。恕属下直言,公子爷宁愿待在家里,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东西上,也不去招揽武林同道,莫非是忘了慕容家重建大燕的志向了吗?”

    作为慕容氏的家臣,邓百川也被复兴燕国的伟大理想洗脑至深。

    所以在看到慕容复的确玩物丧志后,他忍不住出声呵斥。

    慕容复收起笑脸,沉声道:“邓大哥严重了,我做这红糖,和娶语嫣表妹一样,都是为了复国大业啊!”

    “哦?不知公子爷此举有何深意?请恕属下愚钝。”

    得知慕容复不是玩物丧志,邓百川的语气缓和了许多。

    “邓大哥快快请坐,此间细节之处,我正好与你细细说来。”

    慕容复又一次将自己编造的奇遇故事,向邓百川娓娓道来。

    他自称前段时间从姑苏前往洛阳时,途经京西北路颖州境内,在官道庞遇到一位头戴斗笠,手持拐杖,身穿粗布麻衣,鹤发童颜的老翁。

    那老翁见他衣着华贵,便走上前来说要讨碗酒喝。

    慕容复没有因他衣着邋遢而嫌弃,带着老翁到镇上的一家脚店,痛快地喝了一顿酒。

    酒足饭饱后,老翁看出慕容复时常皱起眉头,似有心事,于是一口道破了他心中所想之事。

    慕容复闻言大骇,当即矢口否认。

    他又见老者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这才松口承认,连忙恳求老者为自己指点迷津。

    老者留下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解释了这九个字的意思,并指出慕容复此行最大的机缘,便在数百里之外的擂鼓山天聋地哑谷,之后便忽然消失了。

    “我顺着那老者的指引,进了擂鼓山天聋地哑谷,破了聪辩先生摆下的珍珑棋局,见到了聪辩先生的师父无崖子。”

    “说也来巧,原来无崖子师父竟是我舅妈的亲生父亲,语嫣的亲外公,而那丁春秋则是害的他坠崖重伤的师门叛徒。无崖子师父收我为徒,将他体内七十余年的北冥神功尽数传给了我,临死之前吩咐我诛杀丁春秋那个逆贼,为他报仇!”

    “公子爷这是遇到仙人了呀!”

    在封建迷信还是社会主流的年代,遇到仙人点播,绝对是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一时间,邓百川的心情是振奋不已。

    怪不得公子爷的武功进步如此神速,竟能诛杀丁春秋那恶贼,原来是有仙人相助。

    “公子爷,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知作何解释?”

    “邓大哥问得好!”

    慕容复说着,拿起右手边一张折起的白纸摊开来,放在了桌子上。

    邓百川定睛一看,发现这纸上画的是一张地图。

    地图上用清晰的笔触绘制出了辽国、西夏、大宋、吐蕃和大理等五国的轮廓和方位所在。图纸上关于各国国境的划分极为清晰,就连高丽半岛、倭国、占婆等国也有涉及,精细程度实乃众人平生仅见。

    实际上这地图就是慕容复自己画的。

    他前世小时候除了下棋之外,最喜欢的便是看地图、画地图,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和位置全都烂熟于心,随手能在黑板上画出一副雄鸡地图,也因此受到地理老师的赏识,当了足足三年的地理课代表。

    除此之外,他穿越到海贼世界中在船上待了三四年,跟着船上的航海士学了不少制图的本事。

    慕容复信心满满,在如今这个地理知识不普及,制图技术不够发达的11世纪,即便是大宋朝廷都无法绘制出这么一副精确的地图出来。

    “这个就是辽国的疆域吗?竟然比宋国大了这么多。”

    “真没想到,吐蕃国也这么大……”

    “这里便是两浙路吧,居然连太湖都画上了。公子爷,这地图好生精细呀!”

    慕容复点了点头。

    “没错,这里就是两浙路。”

    “那仙人消失之前,将此图留给我,并指出慕容家未来的龙兴之地就在此处。”

    邓百川顺着慕容复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是一座与福建路隔海相望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