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50章 金威虎

第50章 金威虎

    前文说道,漕帮内部分为商贾派和漕工派。

    两派虽不至于视同水火,却也是矛盾重重。

    商人和漕工,本身就是两个阶级。

    为朝廷运送漕粮,利润极为有限,而在漕船上夹带私货,才是漕帮的赢利之道。

    然而夹带私货不需要太多人的参与,漕帮中参与这门生意的成员不到十分之一,多数底层帮众干的都是拉纤、扛包、运货的苦力活。

    商人追求利益,给底层劳工的报酬越低,他们赚取的利润就越高,故而漕帮中的商贾派难免要对漕工派进行压榨。

    克扣工钱、降低工价、拖欠工钱的行为是屡见不鲜。

    这就导致漕帮之中占据多数的漕工,日子往往过得十分艰难。

    金威虎本身就是底层帮众出身,他的父亲便是码头上讨饭吃的力工,虽然也加入了漕帮,日子却过得相当贫苦。

    所幸金威虎天生神力,英武不凡,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登州海商胡家家主胡大郢的赏识。

    胡大郢不仅传授金威虎铁砂掌的绝技,还将女儿许配给他,并一路扶持他坐上了帮主的宝座。

    金威虎始终心系底层的漕工,坐上帮主之位后,他便开始大展拳脚,屡屡整治商人们克扣工钱、降低工价、拖欠工钱的行为,甚至还为贫苦的漕工建起了药房,但凡受伤生病的漕工都可以免费领取药物,年老的漕工能得到帮中发放的津贴,漕工的孩子们有愿意读书的还可以得到资助。

    种种行为,使得金威虎深受万千漕工的尊敬和信赖。

    然而金威虎越是得民心,就越是被商贾派所厌恶,甚至登州胡家也对金威虎的行为感到不满。

    邓百川解释道:“漕帮楚州分舵舵主胡定邦,乃是金威虎的内兄。

    数日前,胡定邦率众来到扬州准备参加议事大会,却迟迟没有亲自到金府拜会,属下便知道金威虎这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听完邓百川的解释,慕容复也总算搞清楚了其中内幕。

    简而言之,在商贾派看来,金威虎拿着本属于他们的钱财去分给底层的帮众,已经够可恨的了。白白得了人心不说,长此以往,商贾派被后续成长起来的漕工派给架空也是迟早的事。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金威虎的存在影响了商贾派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无怪乎连支持他上位的胡家都开始疏远他了。

    慕容复打从心底里佩服这种人。

    在这吃人的封建社会,能有金威虎这样一心为民之人,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且金威虎如今正陷于危难之际,若是慕容氏能够伸出援手,不说让他感激涕零,起码日后合作起来能够更加顺利一些。

    当下,慕容复打定主意要助那金威虎一臂之力。

    “邓大哥,在我小的时候,爹爹曾教过我。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金帮主乃真君子也,这样的人值得咱们慕容氏去帮助他。”

    搜肠刮肚,拽了两句词,慕容复看向邓百川。

    “还请邓大哥为我送上拜帖,我要邀请金帮主到清风楼一叙。”

    ……

    清风楼坐落于扬州城东侧,乃是城中最有名的烟花之地。

    来到清风楼,过了大门要穿过一道回廊才能进入正厅,但在进入正厅之前,就得先交钱了。

    门票不便宜,每人一贯钱。

    要知道北宋哲宗时期的物价,一贯钱至少可以买一石大米(120斤),亦或者买上一匹绢布,就算是盐也能买上十几斤,足够一个普通家庭吃上一两年了,足可见宋朝时期青*楼的消费之高。

    进门之后,每个包厢都是单独收费,若要点些吃的喝的,价格比外面的酒楼贵了不止一倍两倍。

    更重要的是,这酒菜很大概率就是从外面酒店买来的!

    清风楼二楼,一间僻静的包厢之中。

    慕容复没等太久,便见到了漕帮帮主金威虎。

    金威虎人如其名,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鼻子坚挺、人中深长,浓密的眉毛和怒张的圆眼组成一张凶恶的面孔,气势宛如老虎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他身上最显著的特征,却是一头黑白相间的花白头发。

    此时的金威虎满脸生笑,面带慈祥,提着酒壶,为慕容复斟了满满一杯酒。

    “慕容公子远道而来,老夫作为东道主,本该亲自做东,不曾想还要公子设宴相邀,实在是受之有愧。来来来,这第一杯酒,老夫就先敬慕容公子!”

    金威虎端起自己的酒杯,一饮而尽。

    “呵呵,在下与金帮主一见如故,便斗胆叫帮主一声威虎兄!这一杯酒,我便提前预祝慕容氏与漕帮合作愉快!”

    慕容复也端起酒杯,一口喝完。

    包厢里除了金威虎和慕容复,便只有一个邓百川。

    气氛虽然稍显冷寂,但双方此来不是为了客套,而是为了谈生意,倒也不显尴尬。

    双方客套了一番,又是一杯酒下肚,金威虎回想起沉船之事,一脸怅然道:“慕容老弟有所不知,我们漕帮看似风光,实际上不过是勋贵们赚钱的工具。赚了钱,他们拿大头,我们跟在后面喝口汤。可要是亏了钱,那损失就只能由漕帮来承担,你说这……跟谁说理去呀!”

    酒过三巡,金威虎大倒苦水。

    这一幕倒让慕容复想到了历史神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浙江首富沈一石。

    在剧中沈一石被称作浙江首富,麾下有丝绸作坊几十家,织机数千张,大手一挥,豪掷20万两银子给名妓芸娘赎了身,出手不可谓不阔绰。

    可后来沈一石被抄家时,库房里就只剩下一百匹丝绸。

    究其原因,乃是他大部分的盈利都被朝堂上的大贪小贪给瓜分殆尽,中饱私囊。

    沈一石看似风光无比,不过是朝堂诸公的傀儡。

    漕帮的金威虎就好比北宋版的沈一石,漕运生意看似赚钱,实际上却完全仰仗官方的权利。

    一船货物从扬州运到东京汴梁,要经过三千多里水路,上百个闸口。

    中间每一个环节都要上下打点,参与分钱的大小官吏何止数万。

    漕帮说到底就是一群商人组成的江湖帮派,处于大宋权力体系的最底层。

    要是不把上面的主子伺候好了,随时随地就被人给拿捏了。

    南海沉船,漕帮损失惨重,但金威虎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开发南洋航线。

    他有意再搞两艘大船,采购货物,来年再下南洋。

    出于商业上的考量,金威虎还准备招募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伙人,共同承担风险。然而一艘万料大船珍贵无比,单是造价便在上万贯之巨,船上的货物又价值万金。若是运气不好,再碰上沉船的倒霉事,说不定漕帮便要破产了。

    故而漕帮内部,反对之声众多。

    在这个节骨眼上,副帮主苏铭趁机发难,要召开议事大会商讨此事。

    连一向支持金威虎的胡家也开始敬而远之,这让金威虎寒心不已。

    然而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此绝望之际,大名鼎鼎的姑苏慕容复竟然来到扬州,不仅公开表示支持自己,还愿意出资两万贯参与明年的西洋贸易,这叫金威虎如何能不心怀感动呢?

    慕容复正愁自己对南洋不够了解,采买货物都找不到人,遇到金威虎这样的海商前辈,当即不耻下问,一连问了十几个问题。

    譬如漕帮经营的南海航线是哪一条,沿途有哪些国家?

    帆船几月出航,又是什么时候返航,一来一回要花费多久的时间?

    出海一次,具体收益如何?

    一艘船上有多少水手,如何保证这些水手不会滞留海外?

    慕容氏若是参与投资之后,未来的利润又要如何分配?

    面对慕容复的疑问,金威虎毫不隐藏,一一解答。

    慕容复感到十分满意,心道这次选择支持金威虎绝对是明智之举。

    锦上添花不是真,雪中送炭才可贵。

    若不是金威虎有意拉拢自己,也绝不会透露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消息。

    前世在海上漂泊过几年,慕容复深知要培养一批熟练的水手并非易事。

    别的不说,能看风向、会开船、能观星定位的技术性人才,绝不是随随随便就能培养出来的。

    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慕容家就算顺利买到了造船厂,单是招募工匠,准备木材,建造海船这几件事就起码得花上半年到一年,乃至更长时间。

    再加上培养水手,探索商路,前前后后至少要搭进去几年的时间。

    人生能有几多寒暑?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慕容复当机立断,决定投资2万贯,参与漕帮的海外生意。

    作为附带条件,慕容氏将派遣一批人手上船,跟随漕帮的水手们一同前往东洋和南海。

    双方一拍即合,当下决定在漕帮大会之后沟通合作的具体细节。

    商谈完了要事,慕容复这才命老鸨招来一群涂脂抹粉、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美女们来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