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49章 烟花四月下扬州

第49章 烟花四月下扬州

    一日后。

    扬州城外的运河上,一艘乌篷客船飘然而来。

    “慕容公子,前面就是扬州城了!”

    随着船公一声呼唤,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公子从船舱中低着头缓缓走出。

    当他抬起头来,微风轻轻吹起发梢,赫然显露出一张丰神俊秀的帅气面孔。

    运河的一侧是扬州城的城墙,高度至少在五丈以上的样子,蔚为壮观。

    高大的城墙上开着一道水门,门上写着便益门三个大字。门下的河道宽约数丈,与大运河相通。运河上的帆船调转船头,便可通过这城门下的水道直接进入扬州城中。

    河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便竖起一根木杆,杆子上挂着灯笼,用于晚间照明。

    河岸上人流如织,卖各色小吃的摊贩,驻足在小吃摊前搬运货物的力工,往来的商人游客比肩接踵,男女老少不胜其数,好不热闹,颇有种后世黄金周旅游景区里游客爆棚的感觉。

    “真不愧是名扬天下的扬州城,好热闹啊!”

    作为半个历史爱好者,慕容复素知在华夏古代,扬州的富庶还在苏州之上。

    扬州位于后世江苏中部地区,北有蜀冈,南临长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秦汉时期,泰州、南通的大部分陆地还未形成,长江在这里直接注入了大海,使得扬州的地理位置便如同后世的上海一般紧邻大海。

    西汉时,吴王刘濞便在扬州筑城,煮盐铸钱,富甲一方。

    后来隋炀帝开挖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更是让扬州城直接起飞,成为天下水运中心。

    到了唐朝时,扬州已经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唐第三大城镇。

    《旧唐书》称“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新唐书》则称“扬州雄富冠天下”,北宋时期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四川成都)”。

    扬州之富庶、繁华,可见一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簾总不如。

    嵇康一曲,广陵绝唱。

    小杜十年,大梦心凉。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历史上为扬州书写了无数诗篇文章,留下了太多的传奇故事。

    然而食色性也,最让慕容复记忆深刻的,还是“扬州瘦马”,“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有那“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千古名句。

    他心想,既然穿越到了北宋时期,来到了繁华的古扬州,怎么着也得到那烟花之地看上一看吧!

    不过首先还是要把正事给办完。

    城北周家客栈,天字一号房。

    “漕帮副帮主苏铭,出身明州苏家。苏家乃是明州有名的大海商,早在吴越国时期便经营海外生意。而金威虎的夫人出身登州胡家,亦是海商出身。胡家与苏家做的都是倭国和高丽的生意,两家相互竞争,可谓结怨已久。”

    邓百川仔仔细细的向慕容复介绍起了漕帮正副帮主之间的矛盾。

    “当初宋帮主去世之后,那苏铭和金威虎都是继位帮主的热门人选。只是金威虎棋出险招,把自己的大女儿送到安阳郡王府上,给郡王世子做妾,换来了宗室的支持,使得漕帮得以涉足西洋贸易,金威虎也因此得以继任帮主之位。”

    “此后胡家声势大振,这几年一直压了苏家一头,想必苏家人心里是不服气的。”

    “漕帮本来就以利为先,金威虎让漕帮赚了大钱,各大分舵舵主自然对他尊崇有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去年十二月间,漕帮有三艘载满货物的巨型海船从明州(后世宁波)港出发南下,目的地是位于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王国。

    船上满载着数十万件瓷器和上万斤的茶叶、丝绸等财货,价值足有十多万贯。

    这批货物若是能够顺利抵达三佛齐,把船上的商品卖给大食人,再在当地采购上满满一船香料、锡器运回明州港,又可赚得十几万贯,一来一回便是几十万贯的盈利!

    可今年三月初,三艘货船返航途中在遭遇了一场大风暴。

    其中两艘船在风暴中沉没了,漕帮因此损失了十多万贯的财物和两艘价值不菲的万料大船。

    十几万贯的财货对漕帮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更重要的是这批货的货主多是朝中勋贵,是漕帮得罪不起的存在。

    这帮人平时赚了钱还好说话,要是让他们亏了钱,那这钱就得从漕帮身上找补。

    金威虎无奈之下,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准备出售掉手上的部分产业来弥补货主的损失。

    “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这次沉船之事,给漕帮造成巨大的亏空,再加上金威虎的女儿去年因病而死,与安阳郡王那边的关系也有所疏远,漕帮之中一些有心之辈也开始蠢蠢欲动,借机发难,其中为首之人便是苏铭。”

    “眼下苏铭已召集漕帮各大分舵,要在明天召开漕帮议事大会。看这架势,十有八九是想把金威虎给赶下台。”

    “属下初到扬州时,对此事并无所知,故而按照惯例先去拜访了那金威虎。那金威虎待我十分热情,不仅言明漕帮沉船之事,还拿出位于润州、青龙镇的造船厂任我挑选。属下当时并未多想,只当是他急于筹措资金,便与他签订了文书,将位于青龙镇的造船厂买了下来。”

    “怎料我离开金府之后,又收到了苏铭的请柬。待我赴宴后,才得知眼下金威虎与苏铭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双方已经势同水火。苏铭想让我毁掉契约,作为补偿,他可以将苏家在明州的造船厂出售于我慕容氏。”

    邓百川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和金威虎签订了合同文书,若是撕毁文书向苏铭购买造船厂,便属于失信。

    日后传扬出去,会影响慕容氏的声誉,没有直接同意。

    可他明白要是金威虎在漕帮大会上被赶下帮主之位,到时候不仅购买造船厂的文书会被作废,慕容氏还会因此得罪苏铭,继而得罪整个漕帮。

    从慕容氏的实际利益角度出发,这种行为就属于得不偿失。

    万一因此影响到慕容复后续的规划,就更是追悔莫及。

    邓百川考虑再三,还是拿不定主意,这才向燕子坞发去密信,邀请慕容复前来扬州定夺此事。

    “邓大哥你考虑的很周到,此事的确不能轻举妄动。”

    慕容复对邓百川的选择表示赞同,随即又问道:“依邓大哥之见,是觉得孙铭的赢面更大吗?”

    邓百川道:“无论武功还是德行,金威虎都在苏铭之上。即便是这次沉船之事,漕帮的实际损失也不过五六万贯,按理说不会影响金威虎在帮中的威望和地位。然而这段时间属下经过多番打听之下得知,金威虎近年来一直在为漕帮底层的帮众谋取福利,因此得罪了不少商贾派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