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偶寄闲情 » 第14章 消逝的无可替代

第14章 消逝的无可替代

    晚上看了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看着眼前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正在消逝、后继无人,禁不住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作为九零后中的离经叛道者,我的许多兴趣爱好常让同伴觉得不能理解、不可思议。总是会想起从习友路吃完晚饭踱回芙蓉路的场景。摇头晃脑、踩着鼓点、迈着八字官步,嘴里哼哼着“四郎探母”或者是“三家店”的经典京剧唱段,趁着天黑,享受自己的快意。悠然自得,乐在其中。我喜欢那旋律、喜欢唱念做打中透着的优雅与情趣、喜欢那意味深远,精巧雅致的词藻。喜欢这样的自己,知道什么是好、何为宝贵的自己。

    也曾说过,如果不是去念书,我应该入行当了戏子了吧。八九岁的时候登台,客串过几回。从身着彩服的吊睛白额,到各种各样的侍童角色。身边油墨印刷的剧本,是童年对我影响最深的文字。我喜欢故事本身、喜欢故事里的角色、喜欢咿咿呀呀的念白、喜欢铿锵有力的京胡和婉转哀伤的二胡音色。夜间演出返家时的凉风和嬉笑怒骂、劝人向善的演绎,是童年最美丽的风景。

    这个时候接触最多的应该是黄梅戏和家乡的推剧。闲暇的夏日夜晚,总是要和母亲到邻居家的庭院里去,一群人聚在一起,欣赏新租来的戏曲光盘,从一开始的VCD到后来的DVD,跟着剧中人的诙谐大笑,看着主人公的悲惨哀伤。也就从此时开始,我学会并记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美戏文。

    “春风如梭织锦绣,粼粼江水绿如绸。一篙撑破清晨月,如诗如梦到徽州。潋滟波光映山色,悄然入画水中舟。今日喜做神仙鸟,人间天上任遨游。”就在这段时光里,我接触了生命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台黄梅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的“孟丽君”。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世间会有这样一门艺术,可以将美妙的人物、旋律和詞文结合在一起,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自此苦恋黄梅,爱上了再芬老师表演的各个曲目。在苏大图书馆偶遇陈端生弹词原著“再生缘”的时候,满脑子挥之不去的是“游上林”的那个经典场景、是孟丽君的千娇百媚与孝义仁心。

    初二时谜一般地爱上了唐诗宋词。第一次抄写白乐天的“长恨歌”,深深为之倾倒。一遍写下来,也就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后也买了人生中第一本“唐诗宋词鉴赏”。准备中考的那段时间里,那些想要考入高中的同伴,都在刻苦复习。而我,除了拼命外,还多了一项额外的功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读诗背诗,疯狂追逐自己深爱的东西。“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杜秋娘的金缕衣,到欧阳修的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不得不承认想要用这样情景交融的溢美词藻去俘虏一颗心,并非是什么难事。那个黄昏,靠在三楼教室外的栏杆上,望着渐渐没入围墙的夕阳,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地就冒了出来:“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为君持酒劝夕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一刻我知道,我爱上了,我不后悔。

    上高中那年,始终带在身边的就是这本诗词集,还有毕业暑假读过来、注定将影响我一生的“红楼梦”。自那时起,用心用情通读凡三四十遭,每一回都沉溺于各种情起情寂,难以自拔。而领我重回诗词怀抱的,则是王国维的那本“人间词话”;不过这次却捎带上了志摩的诗文。我沉醉其中,开始等候,望着户外的昏黄,等着禽鸟典去啁啾,等我心爱的叩开心扉。

    就是在这时,在语文课本中遇见了汤显祖的“牡丹亭”,自此身陷昆曲,沉醉不知归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昆曲的唱词是我看过的所有曲目的剧本当中最华丽、最美好的。“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且从玉簪记·琴挑中的这支“懒画眉”,便可窥见一斑。更可况那“玉茗堂四梦”至于浩如烟海的其他曲目呢?多少美好、多少心血,如今又有几人在意,几人得知?

    读研前的决定,就是抛开大学里的种种俗事,在守住本业的同时,尽可能去寻自己所爱,活己所钟情。也因此在刚过去的两年时光里,从越剧到评剧,从古筝到古曲,从西河大鼓到单弦岔曲,接触了许许多多可心的艺术形式。当你推开门进来了,才会清楚我们这一代人究竟丢掉了多少、错过了多少。

    “风消云散,急忙忙、驾小船,登舟离岸至河间。抬头看,望东南,云走山头碧亮亮的天。长虹倒挂在天边外,碧绿绿的荷叶衬红莲。打上来那滴溜溜的金色鲤,刷啦啦放下钓鱼竿。弃舟至山前,唤童儿放花篮,收拾蓑衣和鱼竿。一半鱼儿卤水煮,一半在长街换酒钱。”唱词中自带的潇洒惬意,配上灵动轻盈的单弦,加以意境的逍遥快活,这样的好东西如果丢了,以后又该往哪里去寻?

    很多朋友说我是个刻板的老古董,连喜欢的歌也竟都是些老掉牙的。可是,比起现在不少的文化快餐、咿咿呀呀的古怪唱腔、根本搞不懂的节奏还有听着毫无营养的歌词,你告诉我,“中华民谣”哪里就不如你喜欢的歌了呢?

    或许我的世界真的与70年代以后的东西都毫不相干;或许我很土、很怪、跟不上潮流;或许我应该懂得旧东西的消亡是必然,总会有新的东西会出现。可就因为我们的不喜欢,导致这些传统的艺术与文化都无人继承,导致后辈儿孙再也接触不到那些美好的东西,导致许多老艺术家奋斗一生,最终抱憾而终,再无人传承经典,这样真的公平吗?

    听着“野猪林”的经典唱段,有的只是一种担忧和哀伤,并没有什么埋怨或是褒贬,只愿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常伴身边。爱我所爱,无悔无怨。

    愿安好。

    写在后面:感谢大家关注。如果喜欢玄幻作品的话,也可以关注本人的另一本小作品“幸天游”,目前正在持续更新中,也希望大家多来走走,留下宝贵意见。小子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