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19章,生活的安排

第19章,生活的安排

    王汉随着自己的学习,越来越谨慎小心。尤其是在学习了先秦历史,见识越来越多的英雄与故事等等。

    平王东迁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

    犬戎可破灭周王室,还是周王室自取灭亡呢?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为什么?

    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这个人如何呢?

    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以前的周王室没有这些事情吗?

    于是平王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为何迁都呢?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请问其中的人与国在哪里?历史学家不把人与国当做人与国吗?历史学家是不是人?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历史是什么呢?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那个历史学家看见了呢?请问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请问齐恒公如何看待?汉文帝如何看待?历代的乱政如何看待?

    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等等。必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请问汉高祖刘邦如何看待?

    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今河南高官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

    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

    周桓王对郑庄公实行强硬政策,削弱其对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职,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请问这是不是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呢?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

    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放弃恩情,抛弃信义,罪天祸地,违背人种,背叛种族,失去一切。

    姬余臣

    周携王(?-前750年),姬姓,名余臣,《清华简·系年》作携惠王,惠王,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的弟弟,周平王的叔父。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欲削除西方强藩申国于宗周影响,废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败王师于骊山,弑周幽王,并杀司徒郑桓公,太子伯服。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他们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

    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余臣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自取灭亡的周王室,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前75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携王虽为先王兄弟,但没有得到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天子应当予以讨伐”。

    于是晋文侯袭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二十年的局面。周王室的作孽的情况,到达老天爷看不过眼的程度。

    王室内乱

    西周末年,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十分不满。

    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

    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周边外患

    还有就是外敌入侵频繁。宗周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

    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这时,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

    灾害频发

    平王东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据史料记载,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都干涸了,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灾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周太史伯阳父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这是周将要灭亡的征兆。

    另外,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

    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

    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

    “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

    “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