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39章,故事的持续2

第39章,故事的持续2

    “《内经》中所载半夏秫米等,数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汤液之说,大抵汤剂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

    1985年,当代名医姜春华在《中医杂志》撰文:指出《伤寒论》与《汤液经》的渊源关系。依据除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之外。”

    “还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写卷子本的传抄本:梁·陶弘景《用药法要》。该书说:“诸名医辈张玑……等,咸师式此《汤液经》法。”

    并细数了其中的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乌汤,大小玄武汤,大小阳旦汤,阴旦汤等。其实关于《伤寒论》来源问题,历代医家并不避讳。

    王好古曾说:“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

    清代陈修园也指出:“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

    伊尹的《汤液经》在宋代时,民间还有残存。如《普济本事方》在大柴胡汤方的最后一味药大黄,后即以小字说明:“伊尹《汤液论》大柴胡同姜枣共八味,今监本无,脱之也。”

    再如朱肱《类证活人书》在桂枝加葛根汤方,后注中也说明:“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

    《阴证略例?伊尹汤液论例》也进一步指出:“朱奉议云,仲景泻心汤比古汤液则少黄芩,后人脱落之。”

    “许学士亦云,伊尹《汤液论》大柴胡汤八味,今监本无大黄,只是七味,亦为脱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汤液》也。”

    伊尹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医药行业神,但大多数民众相信。汤液是由他发明的,汤液的发明提高了医药的疗效,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厨艺: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从史料记述中可知。伊尹先是当过奴隶的,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

    他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与贤者,被任用为相,影响较大。

    以伊尹来比喻技艺高超的厨师的词语也不少。“伊尹煎熬”(枚乘《七发》),“伊公调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负鼎”(《史记》),“伊尹善割烹”(《汉书》)等。

    《鹖冠子·世兵篇》还有“伊尹酒保”的记载,表明伊尹曾在餐馆干过。伊尹建树卓著,烹饪理论,与实践较全面。

    记载伊尹烹饪实践的倒不多。只有说他去见商汤时,烹调了一份鹄羹很受青睐。但从《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说汤,以至味那些话来看。

    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虽然他是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但若无对烹饪理论的研究,和烹饪实践的体会。一般人是不可能说得那么在行,那么精辟的。

    中国著名烹饪理论学者,熊四智先生在《当立伊尹为厨坛始祖》一文中说: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

    如下:“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伊尹说,美味的烹调:“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伊尹说,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伊尹说,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

    “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伊尹说,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

    “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与此同时,伊尹又为商汤讲了,当时可以制作美味的各种名特产品。

    在中国几千年,烹饪技术发展长河中。曾经出现了,许多的技艺高超的名人。如帝尧时代,传说中的彭铿,周朝的太公吕望,春秋时代的易牙等。

    这些人都各有专长,而且在烹饪技术的发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伊尹在烹调技术,及其烹饪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

    厨艺,只是伊尹众多本领中的一种。伊尹是中国烹饪之圣。如今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中国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之圣”。

    军事

    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参与了灭夏战争的策划,准备与实施。关于汤灭夏之战,史料欠缺。

    现今所知的有关记载,亦多是语焉不详。尤其是对战役,战斗的记载极少,难以全面详实地叙述。

    但关于灭夏战略的谋划,准备,和实施,古文献中略有涉及。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伊尹,在灭夏之战中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对军事认识的深刻,和驾驭军事的杰出才能。他对中国军事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将人心向背的因素用于指导战争。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利益和团体之后,利益与团体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利益与团体的兴衰与战争的胜败密不可分。

    而人心的向背正是政治形势的反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心向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

    在夏商之交,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发展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不高,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生产水平还很低,还具有对自然不可抗拒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