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53章,故事的持续16

第53章,故事的持续16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羲,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

    这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一对外名号,而且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他是部落首领要继承的称号,或者名字等等。

    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

    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达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

    《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请注意这个“世”字。

    这就是为什么伏曦,女娲,神农的统治,往往高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如果是十七个世代则大约是五百年)。

    黄帝的时代,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两千年,大约就可以推断出:神农氏统治开始于距今大约七千年以前。

    炎帝:少典部落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安(女)登,炎帝因生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名石年,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

    古代原始社会人很少,而禽兽很多,所以都吃禽兽肉。到炎帝烈山氏姜石年的时候,人民很多,而禽兽已经不足,野生素食能吃的也都吃了。

    但还是不能解决人民的饥饿,于是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根据天时,地利,制作了劳动工具。他教导人民耕种田地,种植庄稼作物。

    后来彻底解决了人民的饥饿,百姓也得以更好的繁衍息。百姓赞炎帝烈山氏姜石年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谓之神农。”

    后世继位的帝王称之曰:炎帝神农氏“姜某某”,后世继位为帝王者,仍沿用炎帝神农氏番号。

    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取莽(奔水)氏之女曰听詙,生子二:长帝临魁、次桂。炎帝神农氏姜临魁生帝承。

    炎帝神农氏姜承生帝明,仲贤,希文;炎帝神农氏姜明生帝宜,炎帝神农氏姜宜生帝来,炎帝神农氏姜来生帝裹。

    帝神农氏姜裹生节茎,节茎生克,戏;戏生炎帝神农氏姜榆罔。炎帝烈山氏传至八帝,至炎帝神农氏榆罔。

    炎帝烈山氏姜石年,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生卒年份,概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后。

    榆罔:姜姓,故全称曰炎帝神农氏姜榆罔。乃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十世孙,炎帝神农氏姜裹之曾孙。

    他是继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后的第八位帝王,与黄帝公孙轩辕同时代人。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居于空桑。

    后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其中以蚩尤最为暴虐,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势力已经衰弱。他没有能力进行征伐,于是被迫居于涿鹿。

    诸侯公孙轩辕实懋圣德,平定了天下暴乱。所以诸侯都归顺了他,公孙轩辕代替了炎帝神农氏姜榆罔,而治理天下为天子。

    炎帝神农氏姜榆罔在位五十五年,降封于洛。耻于受封,遂迁于潇湘茶乡之尾,为中华吕氏始祖。

    炎帝神农氏姜榆罔,故崩葬于潇湘茶乡之尾。当地民众,仍以帝王之礼厚葬了他。今湖南炎陵的炎帝陵。

    故陕西宝鸡有炎帝陵,经过历史古籍,及文脉推断,赞同后此为第一代炎帝烈山氏(神农氏)姜石年的陵墓。

    山西高平有炎帝陵,河南商丘有炎帝陵,湖北随州有炎帝陵,当为另六位炎帝神农氏中,某三位帝王的陵墓。

    炎帝神农氏姜榆罔之七世孙伯夷,在尧帝身边担任四岳官职,即天下四方诸侯统领。在舜帝身边担任秩宗官职,典朕三礼。

    他辅佐大禹帝平水土,功劳甚大。为尧舜禹身边的股肱重臣,故称之为吕侯,吕即“脊梁”也。封地为吕国(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辑著)卷二十九载:“吕城。(徐)州东五十里。春秋时宋邑。襄元年(注:周简王十四年,即公元前572年。)

    《太平寰宇纪》卷十五,杜预注:“彭城吕县也,汉为吕县。宋武北征,改为寿张县。2000年前的汉朝人杜预,以及500年前的清朝人等。全都认为吕国在彭城徐州东边,靠近宋国。”

    问题二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他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

    他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可是他又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等等。

    后来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

    《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

    《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等等。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

    《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

    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