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67章,锻炼的重要性9

第67章,锻炼的重要性9

    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吴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

    全佑,杨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全佑之子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从汉姓吴,自幼秉家学。

    民国元年(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

    他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他形成了一个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新型拳术,人称“吴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年)所创。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武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

    郝为真将自己所习太极拳心得传于孙禄堂。1918年,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

    其后来革故鼎新,创编了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和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年)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等等。

    他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

    它们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氏太极拳。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和兆元

    简化拳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

    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代表人物

    太极拳杰出代表人物有施承志,陈正雷,杨振铎,李秉慈,孙婉容,钟振山等。

    施承志是一位低调的武学大家,尤其在太极拳和武当对剑方面造诣甚深。他早年积极投身中兴国术之事业。

    1919年将孙氏太极拳,及各流派太极拳,引入军中教习,进而正式进入大上海,被业界公认为“上海太极拳之父”。

    施承志在国术界威望很高,孙禄堂,李景林,佟忠义,王子平,田兆麟,孙存周等国术名家,均与施承志交厚。

    尤其是李景林,和田兆麟,更是将其国术精髓秘传给了施承志,与施承志相互学习,切磋,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施承志晚年将其一生习武体悟笔诸文字,部分内容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辑成《太极拳谱内外功研几录》一书。

    他是中国台湾地区最为德高望重的太极宗师之一。台湾社会名流凡习太极拳者,皆投拜其门下。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号召全国人民打太极拳。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太极拳进入推广普及期,邓小平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

    在温县陈家沟,习练太极拳之风甚盛,妇孺老幼皆练。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

    这都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习练太极拳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陈家沟历代名家辈出。

    温县现有武术馆校30余家,其中文武学校有4家,习武场所近30家,家庭武馆20余家,学员2000余人,流动学拳人数达8000余人。

    300余名太极拳师在海内外开办太极武术馆,及连锁加盟店300余家。

    不仅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

    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