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有一片星河 » 第六章:历史

第六章:历史

    研究所的房间里,电视上依旧在播放新闻,只不过已经回归了平淡的基调:经济增长、就业落实,还有夏季防溺水宣传,凌梓秋把它们当做背景音听着,注意力已经集中在了手机上。

    他点开《回首千年:新人类历史大全》这本书,沉下心阅读起来。

    却说当时,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地球人在陌生的星球上醒来。他们有的本应已经意外身亡,也有的只是睡了一觉,睁眼就来到了新世界。

    起初肯定是一片骚乱,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不会外语的只能先去找和自己一个国家的人,结果一聊:老兄你这是cosplay吗?/这位仁兄能否解释一下何为“科思佩”?/啊?大清?大清早亡了!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终于有了结论:穿越了。人们自动按国家汇聚,又由少数几位懂得外语的翻译进行互相交流,最后一致认为:要致富,先撸树;安营扎寨,填饱肚子,才是当务之急。

    在打猎生火搭营地这方面,古代人要擅长得多,一群现代人只能眼巴巴看着。所幸这一块似乎没有什么凶猛的野兽或怪物,野兔、野鸡和鱼类不少,足够养活他们。

    没有危险胁迫,那下一步自然就是大力发展生产,不断开拓领地。有话语权的几个领头人一看,总共的人头数也就七十二个,每个国家最多也就十几二十个人,那干脆就别以各自的国家区分了,既然来到了新世界,大家联手建立统一的联盟,岂不美哉?于是,最高法院的最前身“开拓者联盟”正式成立,史称“开阳之盟”。

    而那一天,也就是新人类历史的开篇,开拓纪元年元月元日。

    毕竟脑海里装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结晶,开拓者联盟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从简陋的树叶遮雨棚到小木屋,再到农耕畜牧,衣食无忧后继续复现更复杂的工具、不断探索周围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繁殖后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不同人种之间的通婚十分常见,女性的平均生育数大幅上涨;人口增多,联盟的分工设置也逐渐多样化、专门化。

    就在新人类从原始人形态朝着现代人形态不断进发时,又有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了:那就是超凡力量的发现,史称“星神赐火”。

    那时人们没什么东西可供消遣,常常在晚上铺个草席,躺在地上看星星。看着看着,突然感觉不对:有一颗星星变得异常明亮,开始频繁闪烁。还没等他们分析出什么来,有个人大喊一声:“谁在说话?”,惹得大家都朝他看去。

    众目睽睽之下,那人旁若无人,侧耳听着什么,半晌后神情严肃,一手抚胸,一手向那颗星星的方向举起,就见一束星光倾泻而下,照得他的身姿犹如神祇,一时间众人惊为天人。(凌梓秋表示,此段或有夸张的成分)

    那人就是第一位得到星星启示的星眷者,素有先驱之名。他姓吕名魁杰,是联盟的第一位观星者。星光照射下,他两手一合一分,一束火苗凭空出现;手再一舞,那火苗骤然膨胀,似蛇一般蜿蜒缠绕,如有生命。

    从此,人们知道世界不再属于科学,至少不属于地球上的科学;渐渐地又有一些人得到了星星的启示,掌握了超凡的力量。星星从此便具有了不一样的地位,它标志着一条不同于科技发展的神秘之路。

    而星星正式确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则是在开拓纪105年3月2日,一场意料之外的灾难中。

    那是当时的人类社会无法理解,更无法抵御的灾难,连星眷者也对其束手无策。山川一瞬间变为平地,平原拔地而起,不断变动的地形使得陆地看起来也像海洋,岩石和土地组成的“海浪”向人类的根据地包围而来,一时间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后来人们才知道,星已给过启示,只是当时无人解开,就此错过了躲避的良机。

    眼看“海浪”就要吞噬人类,千钧一发之时,一道星光投射而下,大地顷刻间便乖顺了下来,缓慢的余震过后,地形不再改变,一切又像从前那样平静。

    但星光投射人间,也需收取代价。解决那场灾难的代价便是——两百个人类的生命。

    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普通人,也有星眷者。这一场完全随机的献祭,在劫后余生的人类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星星不是仁慈的佛祖上帝,不是温柔注视人类的女神,祂们与人类的关系,仍然逃不过“交易”二字。但祂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经历过天灾的人类已经不再对渺小的自身满怀信心,所以他们将星星奉为“主”——

    冰冷的,但又偏爱着人类的主。

    人类社会在短暂的停摆后,又走上了发展的正轨。星眷者的等级体系逐渐完善,能力应用也越发多元化,法治社会的需求催生出言灵之力的实践与发展,最终诞生了未明星的核心权力机构:最高法院。以最高法院为中心,各级机构协调监督,保证社会平稳运行;而在大众鲜少触及的区域,观星院也默默发挥着它的职责,避免再次错过星星的启示。

    就这样,开拓纪467年12月15日,人类迎来了第二次天灾,这一次,星的启示是“水”。但对于如何理解这个启示,人类内部却有了分歧:大部分人认为灾难将来源于水,小部分人则认为水才是避灾之法。这一小部分人乘着船离开了大陆,准备在海洋漂泊,直到天灾结束。

    就结果而言,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正确的:滔天的海浪席卷而来,吞噬着它经过的一切事物;暴风雪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白天和黑夜也失去了分界线。人们躲在山体内部的临时要塞里严防死守,终于还是扛了过去。而那些乘着船离开的人,则就此了无踪迹。

    这次天灾摧毁了几乎所有的露天建筑,不过人们并不灰心沮丧,因为他们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天灾中存活了下来。

    再之后,就是安安稳稳的五百多年过去,最高法院的势力范围从最开始的开阳洲拓展到了现在的五大洲,科技水平与现代地球相近,星眷者的实力也在提高,逐渐出现了A级以上的星眷者,甚至还有一位S级。

    在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学派一直存在着,那就是专门研究旧世界的“地球学派”。一开始来到未明星的七十二名地球人中,时代最靠后的是一名出生于2010年的女子,穿越过来时是24岁。

    她怀念从前,怀念地球,但无奈并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心中郁结,只得以纸笔为药,抚慰伤痛。和她怀有相似情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团体,平日里忙生产忙建设,闲暇时便会小聚一场,各自写些诗词散文,保存自己在旧世界的记忆。

    后来,在他们去世后,这个小文社也依旧保留了下来,吸引了一些对旧世界怀有好奇和憧憬的新人类。他们根据留下的文稿复现更加生动的旧世界生活,再加入想象,形成一部部小说文集,在新世界文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文社转变为“地球学派”的契机,是一位经历过末日的旧世界人类的到来。他的出现轰动一时——虽然人人都知道新人类的祖先便是来自地球,但已经数百年都没有再出现新的穿越者了,久到人们都要以为那只是个传说。

    这位旧世界人类带来了人们好奇已久的,有关地球未来的消息:星陨后不久,地球就迎来了末日。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加之又和星星有关,很难不令人在意。于是探知旧世界灭亡的真相,也成了星眷者的任务之一。最高法院的目的是防止同样的末日在未明星上发生,而地球学派的学者则更执着于探寻那段历史,倾听地球文明的绝唱。

    但无论如何,探寻真相的关键是找出更多经历过末日的旧世界人类,于是最高法院启动所谓“复原计划”:更多的旧世界人类被研究所重构出来,他们在各洲的研究所总部诞生,又被送往各地,在那里安家落户。(凌梓秋注:这一段历史语焉不详,最高法院和研究所为什么突然就掌握了重构旧世界人类的方法?这似乎是个秘密。)

    原本这个计划只是想通过广撒网的方式来寻找生活在末日阶段的旧世界人类,没想到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旧世界人类觉醒成为星眷者的概率很高,甚至达到了十之一二的水平。于是复原计划后来又被更名为“寻星计划”,一直执行到现在。

    新人类的历史脉络用文字概括起来并不复杂。即使是恐怖的天灾,在文字上也不过寥寥数行;许多能人异士、英雄豪杰,波澜壮阔的人生只化作了笔墨之下的一个个名字。

    凌梓秋作为旧世界人类,这些历史对他而言更像是故事,但他读过之后也依然有些感慨。人类与文明,文明与时间,总能碰撞出璀璨的烟火。

    “真想和珮珮分享一下我现在的感想啊。”他默默想到。

    窗外时不时仍有凉风吹入,凌梓秋走到窗前,再次抬头看向星空。

    在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星星们,正默默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一闪一闪。

    冰冷又偏爱人类的“主”……吗?

    他思及这条评价,不知为何心里有些怪异的感觉。

    他觉得星星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他们有的温柔,有的冷酷,有的话痨,也有的沉默。

    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还会把这个观点与人分享,拉着人一起看星星。不过再长大些,就学会了伪装和沉默,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