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六章 安居平五路?

第六章 安居平五路?

    确定了炎汉今后的大战略,诸葛亮的脸色却没有丝毫放松:

    “如今的曹魏,趁着先帝驾崩的时候,妄图使用雕虫小计,来摧毁我们炎汉的防线。

    “陛下也听到了李邈所言,其实,曹魏中没有节气的臣子们,写了很多信,劝降蜀中的将领和文臣。

    “虽然大家都感念先帝知遇之恩,想要报答给陛下。

    “但是今日的炎汉,的确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刘禅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亮的话语。

    如今父皇新丧,主少国疑,内外交困,的确是危急存亡的关头,现在的局势,和之前刘备败军新野,不遑多让。

    《殿中对》是从大战略角度的总体规划蓝图,《武器代差理论》也是从大战略角度的总体规划蓝图。

    分析完大战略之后,更要着眼于小事件,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将大战略完成。

    炎汉局势虽然艰难,不过看着面前四轮车儿上,羽扇轻摇的相父诸葛亮,刘禅就说不出的安心。

    刘禅忽然想到了什么,笑着问向诸葛孔明:“相父安乐否?”

    诸葛亮听到刘禅的问询,面庞上,慈祥的微笑变得有些苦涩:

    “陛下莫要玩笑,安居平五路,实非臣之所能。”

    所谓安居平五路,便是在《三国》之中,刘备新亡的时候,魏国司马懿献计曹丕,以五路大军,攻打益州:

    以陇右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

    以南蛮王孟获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等郡;

    以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

    以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

    以大将军曹真率兵十万,攻打阳平关。

    五路兵马,共计五十万,气势汹汹,还修书数十封,劝降益州诸臣。

    《三国》中的诸葛孔明,在家安居不出,便平定了五路大军的围攻,可谓是神乎其技。

    “丞相可还安乐否?”这句经典的台词,便是《三国》中刘禅被五路大军压力,迫不及待求教诸葛亮时,问出的话语。

    刘禅听到诸葛孔明谦虚,继续夸赞道:

    “《三国》之中的相父,智慧过人,几近妖孽,固然当得上卧龙的赞美。

    “但我认为,那些都是一些计谋上的小智慧罢了,仍然没有描绘出相父您真正的大智慧啊!”

    诸葛亮轻轻摇动鹅毛扇:

    “陛下您的赞扬,让臣受之有愧。

    “方才您讲述的历史,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才能最好的破解,曹魏想要歼灭我们的计划。

    “臣一定尽臣所有的能力,来抵抗曹贼的进攻。”

    诸葛亮话语极其谦虚,但羽扇轻摇,又无比的轻松写意,似乎从来就没有把这五十万曹魏大军,放在心里面一样。

    刘禅看着诸葛亮脸上的轻松写意,心中一片安定。虽然刘禅也知道,所谓的抵抗曹魏大军,绝对不会像诸葛亮面庞上表露出来的这样轻松。

    可毕竟到了具体的谋划方面,刘禅虽然不想承认,但还是无奈的认可:

    在信息几乎相等的情况下,他不会比诸葛亮做的还要更完美。

    换句话说,刘禅只要不扯后腿,就是最大的帮助了。

    刘禅只好点了点头:

    “内政、外交、军事上的关键大事,相父您都可以最终决断。

    “我有了什么过失,您也应该及时的提出,以免我太过草率,耽误了国家大事。

    “我对相父只有一点期盼。”

    诸葛亮听到刘禅所说要求,停止羽毛扇子的挥动,眼睛看着刘禅,满是慈爱。

    刘禅从桌子上拿过了一杯热水,热水中漂浮着数粒枸杞,递给诸葛亮:

    “相父谋国辛苦,可千万注意保重身体。

    “五丈原的憾事,朕一定不会让它重演!”

    诸葛亮接过刘禅手中的养生枸杞,眼圈不由的有些泛红。

    刘禅出生的那一年,正是诸葛亮初出茅庐,追随先帝那一年。

    刘禅这孩子,可以说是诸葛亮看着成长的。孩子长大了啊!

    诸葛亮有些哽咽:

    “臣受陛下重托,汉室不兴,旧都不还,哪敢不爱惜身体。”

    枸杞水入喉,诸葛亮莫名地感到一阵舒爽,甚至近些天时时作痛的后脑都轻松了许多。

    如今陛下想要实行《武器代差计划》,身边总要有一个出谋划策的帮手才好。

    诸葛亮在脑海之中,想到了一个人,马谡马幼常。

    “陛下,臣举荐一人,跟从陛下身边,研讨典籍,出谋划策,何如?”

    刘禅点了点头:“相父举荐,自然是可的。不知此人是我炎汉哪位贤人?”

    诸葛亮举荐的名字到了嘴边,却如何也说不出口,手上摇扇子的幅度都降低到了几乎不动。

    这个人,若是按照《三国》中的描述,便是他诸葛孔明一生,用人的最大败笔啊。

    “陛下,此人确实文采过人,胸有韬略,臣常常和他讨论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军队的战争谋划。

    此人经常有天才一般,让人意料之外的回答。

    刘禅看着诸葛亮尴尬的表情,和对此人的形容,脸色顿时大变!

    他知道了诸葛亮所说之人是谁,那不就是让我相父六年辛苦沉淀,一举北伐却不建功。

    灵机一动蠢才般弃城上山,丢了街亭之后还有脸跑回成都的一军统帅吗!

    “马谡?”

    “马谡。”

    刘禅猜测的名字,和诸葛亮认命一般说出的名字,碰撞在半空,又摔在了地下,挖出了三室一厅,御书房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半晌,刘禅开口道:

    “此人,确实应该在朕的身旁,为朕出谋划策。

    “明日,不,今日,便请马谡来到皇宫,每日来到陪伴朕学习经典,讨论国策。

    “朕立刻赐给他距离皇宫最近的宅邸。

    “只要马谡不请命领兵出战,其他什么事情,朕都答应于他!”

    诸葛亮看着刘禅夸张的表情,笑得很安心。诸葛亮在听到《三国》中,马谡失街亭之后,便明白,这件事情,真的是马谡能够做出来的。

    既然他没有继承自己衣钵的才能,让他陪伴刘禅,出谋划策,也是一个好的归处。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完马谡之后,又请教了几件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禅熟读各个版本的三国,依照诸葛亮提出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回答了诸葛亮的疑惑。

    看着相父羽扇挥动的越来越快,脸上也是越来越轻松写意。

    刘禅心中,便像是落在了一块儿大石头,无比的安心。

    看来,刘禅在到未来留学的时候,选择了解各种版本的《三国》,是非常正确的;

    刘禅在回到炎汉之后,选择直接向诸葛亮坦白,他所知道的一切历史知识,也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谈论了许久,诸葛亮仍有些意犹未尽,但军政政务繁杂,只能无奈告辞。

    刘禅将诸葛亮送到御书房之外,看着诸葛亮的四轮车渐行渐远,走向皇宫之外,挥手大喊:

    “相父,一定要保重身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