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七章 齿轮和蒸汽

第七章 齿轮和蒸汽

    刘禅在诸葛亮告辞离开之后,回到御书房之中,颓然地靠坐在椅子上。

    虽然从未来学有所成,留学归来返回炎汉,的确能够带来一些东西。

    可是力量还是太薄弱了啊!

    “陛下。”

    见到刘禅面色忧愁,小太监黄皓连忙蹑手蹑脚地从一旁走近,温声问候。

    刘禅看了黄皓一眼,只见黄皓袖子里面鼓出来了一块儿,不时有蛐蛐走动之声。

    刘禅知道,黄皓这是带来了他以前最喜欢的蛐蛐。

    不过,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刘禅在未来留学时,娱乐的阈值无限拔高后,对这“传统”斗蛐蛐,实在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黄皓观察,刘禅的眼睛聚焦过了袖子中的蛐蛐,但毫不停留,知道刘禅现在并不喜欢斗蛐蛐。

    脸上神色丝毫不变,轻声说道:

    “奴婢听说,有一个剑术大师名叫马保,深得马明王闪电法真传,先帝曾经称赞他的剑术有可取之处。

    “不知道陛下期望观赏吗?”

    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

    刘禅听着太监黄皓介绍的剑术大师马保,脑海中浮现出来了一条在未来留学时,曾经接触过的史料。

    不由得轻笑一声,点了点头。

    黄皓见到刘禅大为满意,连忙小跑出去,吩咐宫中之人准备。

    不多时,黄皓便向刘禅请示,是否可以移步到院中,观看剑术大师马保习练闪电剑法。

    刘禅看着黄皓迅速的动作安排,心中感慨万分。

    大概方才用宝剑吓唬了一下李邈,有些自得,被黄皓瞧见,立刻就下去吩咐人搜罗准备成都之中,剑术大师的资料。

    得到刘禅的许可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拜见剑术大师,将他请到皇宫之中。

    在未来留学的时候,刘禅曾经听问过,有些权势高涨的人,夜晚心中有一个想法,被手下人知道后,第二天就能够把它变成现实,心中十分感慨。

    没想到,回来之后,一些行为上的倾向,体现出来的喜爱,立刻就能变成现实。

    这件事情虽然方便,不过……

    刘禅看向黄皓,眼神忽然变得严肃又锐利:

    “你可知先帝三顾茅庐?”

    黄皓听得刘禅话语严肃,心思电转,连忙保证:

    “奴婢请大师马保,从未有任何粗鲁、胁迫之处!”

    刘禅点了点头,心说若是三叔看到今天的场面,不知道会有何反应。

    三叔啊……

    刘禅心中想到了三叔张飞,脚步有些沉重。

    皇宫,演武场。

    刘禅看着面前精瘦的小老头,剑术大师马保,连忙快步上前:

    “朕久闻先生深得马明王闪电剑术真传,今日得见,真的是万分荣幸啊。”

    马保见到来人是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人,知道这便是当今益州的少年天子——刘禅,连忙欲行大礼参见:

    “陛下家学渊源,在下这些微末技艺,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刘禅却是脸上带笑,急步上前,将马保扶起,按照江湖上晚辈见到长辈的礼节,行礼问好:

    “劳烦前辈。”

    马保看着眼前少年天子,只感到平易近人,和日常街坊中闲谈中言说,只爱斗蛐蛐的皇帝截然不同。

    马保心中疑惑,身手上却是丝毫不停,在得到刘禅允许后,练习了一套:“闪电五连剑”。

    只见马保跨步出击,剑尖如闪电一般迅猛,犹如狂风暴雨般凌厉。他的身法灵动异常,不断变幻,身形仿佛化作无数极速的残影。

    这套剑术用出来,先不说厉害不厉害,肯定是好看的!

    只不过,缺点也在这里。这套剑法过于好看了,似乎更像是表演舞蹈,防身有余;绝非攻防杀伐,上阵杀敌的剑术。

    刘禅心中知道,在这个还是以冷兵器为王的时代。一套只是好看,防身的剑法,几乎不可能得到父皇的赞赏。

    刘禅的脸色略微严肃,先是慰问了马保老先生的辛苦,又假装不经意地提到:

    “马大师剑术,依朕的观点,漂亮非常,像是健身、防身的招数,而非是上阵杀敌的本领。

    “曾经给父皇演练过的,也是这一套吗?”

    马保听到刘禅的询问,连忙解释:

    “陛下高明。在下追随先帝来到益州,在成都开了一家武馆谋生,来学习剑术的人,多是身份尊贵。

    “在下因此改良家传剑术。

    “若是陛下想看家传的原本剑术,在下立刻为陛下演练。”

    刘禅看马保面不红,气不喘,微笑着点了点头,请马保练习家学原版。

    果然,这一版本的剑术,看上去杀伐之气大盛。

    刘禅见猎心起,拿过了一把宝剑,便和马保学习起来了闪电剑法。

    ……

    丞相府,书房。

    诸葛亮的府邸,和刘禅的皇宫一样,只是一个称呼,并没有华丽非常。

    诸葛亮坐在桌案上的简牍后面,埋首于各地呈送上来的竹简之中,时而眉头紧皱,时而面色放松。

    书童清风来报:“先生,长史杨仪来见。”

    诸葛亮听闻,点了点头,长史杨仪现在是诸葛亮得力的助手。

    杨仪进到丞相书房,连忙问候:

    “参见丞相。”

    诸葛亮点了点头,示意杨仪拿过手边的一个竹简。

    杨仪拿到手边的竹简,打开观看,心中非常震撼!

    竹简之上,清晰地注明了益州西北、正北、正东和东南四个方向,负责防守的将领。

    分别是:

    负责北方防守,驻扎汉中的将军魏延;

    负责东方防守,驻扎白帝城的将军李严;

    率领精锐部队,防止南方叛军北上的将军赵云;

    和在西北方向,负责游说的,马氏家族。

    这,便是诸葛亮心中,应对曹魏“五路大军”的谋划。

    杨仪看着这份谋划,心中暗暗点头:

    蜀中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各个方向,安排最适合的人驻守,便能够缓解极大的压力。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加上蜀中依靠地形防守,占尽优势。

    不过,说着简单,但在各个地域,选择最适合防守的人选。

    这里就体现了丞相诸葛亮的用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