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日月山河 » 第三十一章 听说你发财了?

第三十一章 听说你发财了?

    自从得知赵刚开了煤炭厂,打探的人层出不穷。毕竟宫中那么多內监和衙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消息是漫天飞。

    京城里五个蜂窝煤专卖店,门口人头攒动,都是喜气洋洋的提着炉子高兴的往回走。

    魏忠贤此时被朱由校悄悄派回了京师,带着速成班的小弟外出收集情报。

    “昨天有多少人买了啊?”

    “昨天这家店是一共一千四百七十六人,卖了一千七百四十个炉子。”

    “很好,这是赏你们的!”

    拿着到手的二钱碎银,两人喜出望外,今天又能见荤腥了。他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给出的工钱比这更多。编外人员命苦啊,没有保障。魏忠贤毕竟未进宫前混迹了一段时间中官村,认识很多和他一样向往进宫的人,按照朱由校的安排,再次挑选了20个识数,记忆力好的编外太监,组建了情报队伍,两人一组,轮换着蹲在蜂窝炉专卖店门口统计。

    魏忠贤就是三天一来取情报,发赏钱。

    魏忠贤很快拿到了情报,准备回去。夜里,京城留守处的负责人裴升手里拿着统计好的数据,悄悄的到赵刚的外宅见面。

    “赵掌印折杀小人了,还在门口亲自迎接。”

    “别人我不放心啊,其他人我都赶到前院去了。”

    “裴公公请看账单。”

    “好说好说!”裴升开始翻看账本,一边拿出一根鹅毛,一边在纸上写着赵刚看不懂的符号。

    “赵掌印请的掌柜记得没错,数据正确。”

    “那是,都是多少年的老掌柜了!”

    “但是,这个数据和皇长孙给我的不对吧”

    “皇长孙给的什么啊”

    “你看这一条,十一月二十四日,东街店铺,销售九百三十二套,每套三钱,合计二百七十九两六钱,”

    “是没有错啊”

    “赵掌印请看这张,十一月二十四日,进店两千六百八十人,购买者一千四百七十六人,卖了一千七百四十个炉子,合计五百二十二两,那么差距就应该是二百四二十两四钱”郭巴拿出一叠纸,从中找到日期和店铺,算出了差价。

    由于赵刚天天盯着生意,对这三十天的销售数据聊熟于心,不但自己作假,同时也发现自己也被骗了,但不敢声张。“麻蛋,这些混账中间又吃掉了一百多两”“老奴是被蒙蔽了啊!请郭公公明鉴!”赵刚急忙求饶。

    “这是实际销售情况,如果你交出来的账本差距以百两计数,皇长孙就不会让我拿出这个证据!但现在差距是以千为单位,所以你要给出一个交待来。不然这个数据也会交给其他投资的内监手上。”

    “啊,还是不要了吧,给我一天的时间,我一定把整个账本重新核查一遍,揪出其中的人,追回银两。”交出去他分分钟死无葬身之地,这可是內监的养老钱啊。

    “那就好,这个你就拿着佐证吧!”裴升耸耸肩,留下东西。

    最终统计,一共卖出去了十七万四千多套炉子和几百万块蜂窝煤,这还是没有向直隶地区以外扩张的数字。

    结果出来了!一个月就不到就挣了四万多两。整个內监沸腾了,各掌印高兴坏了纷纷要求扩大规模。

    此时,整个北京城的苍蝇闻风而动,认为自己够格的人都来找赵掌印洽谈,想来巧取豪夺或者分一本羹。其中的佼佼者就有郑贵妃的胞兄郑国泰。郑国泰找人带了几次话,赵掌印不想理他,但谁让人家是国舅爷呢,实在躲不过就约了在酒楼见面。

    一见面郑国泰就开门见山的说“听说赵掌印发财了,恭喜恭喜啊!”

    赵刚假装喝茶,“哪里哪里,这都是些小钱,一套才挣个十文钱!能发什么大财!”

    “蚊子小也是肉啊,我怎么听说你们其实挣的不止十文吧!”郑国泰假装不经意的抛出消息。

    “这可是万岁爷钦定,众內监掌印集体响应皇爷福泽万民的恩典,郑国舅不会是听哪个醉汉说的胡话吧”

    “那本国舅也想一起响应陛下的号召,想自己做个厂子开个店,福泽百姓,不知道可不可以啊”

    “这个是陛下亲笔御题,老奴等不敢违抗圣旨啊!不然这可是反对皇爷,要抄家灭族的罪名啊!”赵刚轻描淡写的拒绝。

    “你。。。。。”郑国泰气得不行。

    “喝茶喝茶!”赵刚端起茶碗,其实就是送客。

    郑国泰碰了一鼻子灰,不甘心的去找了郑贵妃。结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混账东西,你也不想想,这是整个內监的养老钱,你不怕我和福王死于非命嘛!”没有办法,整个內监团结起来的力量,是皇权都没有办法的干预的,毕竟还是要靠他们来伺候的嘛!

    剩下的人一看郑国泰那么无法无天的人都偃旗息鼓了,巧取豪夺是行不通了。其他人都不甘心放弃,就开始找关系。面对各方势力的不断施压和软磨硬泡,连成义和常云都有点扛不住了,来找赵刚商量对策。

    “今天郑贵妃把我叫去,话里话外都是想让郑国泰参与,我没敢把话说死,说是回来和大家商量一下”成义无奈的说到。

    “武清侯李文全也让太后身边的王宫令来带话,我这也不好拒绝啊!”常云也很为难。

    赵掌印润了润嗓子,“我这倒有个主意,不知是否可以?”

    “说来听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民间有干股和身股,贩盐也有区域之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我们整体的这个产业就是干股,不能够允许除內监以外的其他人参与,毕竟不管你我百年后如何,后续的內监人还是要能守住这份产业!”两人听到点点头表示同意。

    “但我们可以把这一份固定下来,占六成。不管有多少人投多少钱进来,我们的比例不能够变化,并且投钱的人没有决策的权利,只能够参与年底分红;那么我们可以把剩下的部分拆成股子,一份多少钱卖出去,买的多年底就分的多。毕竟光这一个月,就获利四万多两,大明朝十三个省不敢想啊!”

    “你继续,赶紧的!”

    “然后除了股子外,就说到这个叫独家经营权,意思就是你花钱买下一个省的经营权,一个省我们只会供给你货或者教你制作经营,其他人不能把其他省的东西卖到你这省;陛下现在御赐的字,这个东西只能由我们来生产,其他的人如果想生产就必须花钱来买我们的知识产权”赵刚有些别扭的说出朱由校让人教导的名词,幸好都能听懂。

    “对,就是我们内监发明的东西!”

    “这样一来,我们除了能挣卖炉子的分红,还有代理的钱,还有卖这个叫知识产权的钱,岂不美哉!”

    “我有个建议,穷人只要不要去卖这个,就当不知道吧,也算积德行善了吧!”

    “我看可以!”两人也点头同意。

    三个失去兄弟的人,开始颅内幻想着搂着银山退休的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