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日月山河 » 第三十八章 学以致用

第三十八章 学以致用

    “李进忠啊,你一个人忙的过来吗?”朱由校冷不住的问了一句。

    “奴婢很充实的,除了白天督促训练,晚上回来还要上夜校补习呢,现在奴婢已经能认得不少字了!”李进忠以为朱由校要削他的权,急忙说到。

    “看把你吓的!就你,还认得不少字?它们认识你,你不认识它们吧!”朱由校笑着安慰道。“我的意思是你一个人不要太累了,找点心腹啊,亲戚什么的帮帮你,免得有的时候我想用你而你走不开!”

    “吓死我了”李进忠心里暗暗的窃喜。躬身答道“奴婢不累,就是有的时候真的走不开,我推荐个人?”

    “你推荐的我就用,就是一点,要忠心!和你一样忠心!”朱由校不动声色的看了一下杜茂。杜茂皱了下眉头。

    “老奴有个侄子魏良卿可以帮助老奴在外面处理一些事情。”李进忠也发现了杜茂有些皱眉,急忙圆了过来。

    侄子,在外面。目前来讲那就没啥太大的威胁,杜茂放心了,最重要的就是李进忠不识字。

    “还有就是奴婢以前认识的徐应元,也是东宫里的”李进忠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到。

    “哦,那也可以!”朱由校摸了摸猫,顺口就答应了。

    等李进忠走后,杜茂急忙找话“殿下,这猫也养了几个月了,您还没给它取名呢”

    “我正在想呢,乌云踏雪有点长了,还是叫乌骓吧”朱由校敲了敲自己的脑壳后,摸着猫问到“好不好啊,乌骓!”

    “喵!”乌骓转头轻柔的舔了一下朱由校的手。“哈哈,痒哦!”

    看到朱由校心情不错,杜茂趁机说到。“奴婢也有点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朱由校换了个姿势抱猫,一只手翻开旁边的册子。

    “奴婢认为,李进忠长期一个人在外面办事,有的时候还是缺乏监督和指导,是否可以轮换呢?”杜茂没敢说李进忠不忠心。

    “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现在,他很适合干这个!而你们不行!”朱由校抬头看了一眼杜茂。

    杜茂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我们都忠心于殿下,而且我们最近学的都一样,更何况他不识字!”

    “你们缺乏的是在江湖上摸爬滚打!”朱由校笑了笑,“毕竟内外有别,你们自幼学到的东西和他进宫前学到的可不一样哦!有时间你还是多把宫里的事情处理好!”

    杜茂心虚的低头答应,不敢再提了。

    “各宫各处,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人,不要舍不得花钱,尤其是那边!”朱由校叮嘱到。“马上过年了,你也给安排好了,毕竟今年不一样啊!”

    “你要是心热,就去把那些小火者筛一筛,找点有用的人来,就像李若愚一样!是不是啊?”朱由校指着一边正在写字的刘若愚。

    刘若愚莫名其妙的被点名,赶紧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跪下。“奴婢愚笨,禁不起小爷的夸奖!”

    “哈哈,你这不是谦虚,是凡尔赛啊!”朱由校忍不住又指了几下刘若愚。“你们内书堂每年那么多人,知道为什么小爷我一定要找你吗?”

    “奴婢一直想问,但也知道该奴婢知道的时候小爷自然就会告诉奴婢的!”刘若愚低头回答。

    “你抓紧把我给你说的大纲补充完整后,就可以帮杜茂干他想干的事情了!”

    “奴婢不敢了,奴婢真的是忠心殿下的啊”杜茂赶紧跪下表忠心。

    朱由校不由得拍了下额头,“放心,小爷不会给你说反话的!丁是丁,卯是卯!嘉靖爷那样的活法,我怕是干不了,也学不来啊”

    当年嘉靖在位,最擅长隐喻,暗示,都要臣子去猜,搞得大家都是一个个比谁心眼多,脑细胞死的快啊!

    朱由校指了指刘若愚正在写的东西,“孟子-告子下中有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知做何解释啊”

    杜茂和刘若愚更加诚服,因为小爷从来都没看过《孟子》,真的是太祖爷亲授啊!

    “夫子解释过时: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刘若愚恭谨的回答道。

    “你自己理解呢?”朱由校笑着说“放心,我就是想知道你自己的理解。”

    刘若愚正色答道“奴婢以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偷奸耍滑!”朱由校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啊,不老实!杜茂你呢?”

    “奴婢也以为是这样的!”

    “吃苦了然后再成功?你们然后就慢慢的等到老了或者从龙就爬上司礼监掌印咯?”

    “这是奴婢们心之向往的!”杜茂大着胆子答道。

    “哈哈,真的是一万种人,一万个哈姆雷特啊。”朱由校笑着拍了拍桌子,吓了乌骓一跳“小爷我不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他只是阐述了一个现象,经历才有感悟,失败才能懂得成功。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是空中阁楼,高谈阔论而已!用文成公的话就四个字:知行合一!但这四个字,何其难啊!”说到最后,朱由校有些索然的摸了摸乌骓。

    “哈姆雷特?知行合一?”两人对视一眼,很是茫然。

    “哈姆雷特你们不需要知道,知行合一换个通俗说法就是学以致用!”朱由校示意两人起来。

    刘若愚低头思考了一会“学以致用?这个奴婢能够理解,但是文成公的知行合一。。。”

    “文成公的学问岂是我能用一个词能够解释的?我只是给出了一个实用的方面罢了,举个例子,我没给你大纲之前,你是否能够自己写出来?

    “有些能够想出来,有些奴婢一知半解,”

    “我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太祖爷教授的!在这之前呢?是谁提出来的一条条的理论呢?又是谁总结的呢?我华夏文明传承几千年,最终能够流传至今的又有多少呢?难道只有文庙的圣人才能写出来?你不是自己平时也想到了一些知识吗?”

    这个。。。这个。。两人的脑子有些乱。仿佛抓住了什么但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

    “很多东西都是先辈自己经历一些,收集验证一些,吸收一些别人的理念,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就像先秦之前的百家争鸣!都有各自的理论。他们人人都是上古黄帝?”

    “所以只是有些时候你们想出来的,自己无法写出来或者说明白,看书时却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着两人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朱由校继续说道。

    “我们之所以能够站的高、看的远就是站在了先辈的肩膀上,如果自己想慢慢的长成先辈那样,又有何用呢?无非是穷尽一生,瞎子过河,最终得出了和别人一样的结论而已,所以尽读书不如无书!”

    “所以你们日后走过的路都是永乐大帝定下制度后,无数的先人都过的路而已,永乐帝能想到你们现在的情况吗?”

    “所以,理论必将由现实来论证,也要跟的上变化,不然真的像那些儒生所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大诰和明大律作何用”

    “所以我才说你干不了李进忠的活,李进忠也干不了你的活,是一样的!”朱由校敲了敲桌子做出最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