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李米的日记 » 佛教对唐文人影响(三)

佛教对唐文人影响(三)

    3.2禅宗的影响:唐代文人中有不少人受到禅宗的启发,形成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他们通过禅修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富有灵性。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表现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体悟。王维诗中,创造了那么多空、寂、闲的境界,也是深受佛教意识影响的必然结果。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境界幽静,气氛孤寂,色调清冷,表现了浓重的禅趣。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性空、境空,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种追求。除了《網川集》中那些脍炙人口的五绝外,在王维诗集中,这类表现禅趣的诗还有很多。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润》“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随遇而安物我两忘,从自然现象中悟出禅理,悟出宇宙与人生的真谛,这便是“禅悦”。华严宗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乘玄论》说谷中传来的鸟叫声,不禁羡慕佛法的心情油然“-切草木是佛性也”;天台宗、禅宗强调“木石有性,真如遍在“。这便是王维“禅悦”的根据,追求“禅机”“禅趣”的指导思想。大诗人李白是亦道、亦儒、亦佛的。儒且不谈,他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说:“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居然是“谪仙”与“居士”并提,又特别强调“金粟如来是后身”,既想成仙,又想成佛,可见李白受佛道思想影响之深了。李白诗集中有两类表现佛教意识的诗:一类运用佛语、佛典直接阐发佛理,这里不谈;另一类在景物描写或空灵明净的意境中渗透出禅味、禅趣来,这是从禅宗镜花水月”、不执于物的观察世界的方法移植过来的审美方式的自觉运用。今举《独坐敬亭山》一诗来说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