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李米的日记 » 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研究

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研究

    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研究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是把公民教育思想系统化的第一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颗人类耀眼的群星来感受他的思想光芒。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评述、古希腊哲学

    一、对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定义

    正义(justice)一词属于伦理学与政治学的基本范畴,要求人们要按照特定的道德标准去做应做的事情。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他将正义与公正的概念相等同,认为它们所指是同一范畴的,是通用的。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公正是这样定义的,他说:“所谓公正,一切人都认为是一种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由于这种品质,人们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出于公正而产生的这种品质是一种善。因为公正是作为整个德性而存在的,所以它才是真正关心他人的善,是一种伦理学范畴的善。

    在政治学的角度去定义正义,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是这样认为的:“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衔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由此可见,正义还是维系城邦存在的基础,是使人们能够有礼法地生活成为了可能。

    二、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分类

    (一)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亚里士多德从关系的角度出发,将正义划分为普遍正义和特殊正义。普遍正义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这样解释到:“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每个公民为了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必须要无条件的去遵守法律,强调的是一种公民与社会的关系。与普遍正义相对应的是特殊正义,它所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与物质分配上的关系,要求在平等原则上的实现人与之间的公平分配,各取所应得。由于人与人之间在

    社会交往中存在着--定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亚里士多德又将特殊正义具体地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分配正义、矫正正义与交换正义。分配正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按照比例平等进行一种的分配形式。它所依据的是兼顾权利平等与效率平等的道德原则,强调在分配的过程中要注意差别性,要求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部分。具体包括数量相等与比值相等两种形式。

    矫正正义是指为了维护守法者和受害者的利益而对于违法者进行的惩罚,对其利得的矫正,使整个社会的分配均等,是一种各失其所应失的正义。交换正义是自愿交换中的正义,人们在社会交换活动中要秉承平等互惠的原则,各取所需。其实质是一种等值的交换。

    三、面对的困境

    (1)困境一:在特殊正义和普遍正义的诸多形式中,亚里士多德面对的最多问题来自于分配正义。上文已经提到,他把这种分配的正义分为两种形式.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通过上文提及的人的“真价值“,亚里士多德指的是一个人的财富、地位才能等因素.因此“比值平等”就是在分配的时候根据每个人在上述方面的不同表现而相应地给予。

    (2)困境二。关于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第二个困境是,如果大家对于按比值平等进行分配.会解决所有与分配平等相关的问题吗?问题在于到底应当按何种价值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公民的财富.出身、天赋中的哪一个因素更适合作为分配的标准?每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以最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标准进行分配?如何分配才是正义的分配人所得呢?这样的标准不胜枚举。面对这样的情况.统治者或分配者确配与之实很难对此做出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决策。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政治社会贡献最大的,有权利得到比较大的份额,可是这里“有两方面的模糊性:一是谁有政治的资格不清楚.是富人聪明人还是勇敢的人?二是这个获得较大份额的权利,怎么在城邦中实际实行的问题。似乎是政治官员有这些权利,而这是依据什么原则来衡量的、划分的和共享的?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家对正义问题的探讨,首推约翰.罗尔斯。在他对正义问题持续、深入且系统化的研究中,较好地回应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困境,主要通过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来体现。这两个原则的关系是:机会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在差别原则中,机会均等优先于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正义原则还有个更-一般的正义观.即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应该被平等地分配,只有在不平等分配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情况下例外,当然前提是:只有把“无知之幕“作为逻辑起点,人们才能排除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干扰,才有可能按照义实际.上述原则落实正义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B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B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88-799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BJ:商务印书馆,1997:169

    |4|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B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