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陵 » 第16章 蒸笼

第16章 蒸笼

    程氏一个劲地解释着:“翎儿武艺高强,定能带着你突出重围。好孩子,你要善待翎儿,今后可别三心二意。”

    “等等!阿姨你别说了。”李俊毅猛地跳了起来,“您还是赶紧回去安抚大家吧。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你们有事的。”

    自从五丈原上见识到大海的胸怀之后,他已经不再抗拒在这个时代与异性之间发生点什么了。但是!先恋爱,后婚姻,依然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原则和底线,而第三者,那更是说什么也做不得的。

    所以程氏的话是真的让他感到了严重的危机和压迫!好说歹说地劝走程氏之后,他迅速奔跑起来,想要去找安重璋,看看是否还有出路。

    等他来到圆形车阵的中间时,只见这里空荡荡的,地上剩下许多辆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马车,还有许多已经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木条,两头都已削尖了,似乎是唐军赶制出来的防守器械。

    而安重璋与那两个总是跟着他的青年军官就站在不远处,似乎正在争执着什么。

    李俊毅走上几步,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殿下临别之时,再三叮嘱,要老夫保证你二人的安全,眼下形势...”

    那年长一些的军官却抢先打断道:“安大人的盛情,我兄弟二人自当铭记,但值此危局,竟要部下护送我二人突围,你却留在此地与诸军同死!此等违君违民违心之事,请恕我兄弟不能从命!”

    另外那个年轻的军官则抽出腰间长刀,用拇指在刀刃上反复刮试,悠然地道:“些许逆胡,也值得安大人如此惊慌吗?我可还没放在眼里!”

    李俊毅恍然大悟,原来李泌还真猜对了,这两个军官应该就是安重璋藏起来的秘密!不知道他们是皇家的亲戚,还是什么高官的子弟,想必这一趟是跟着出来镀镀金的,却很不幸地也陷入了包围之中。

    然而,安重璋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李泌虽然猜到了这队伍中有秘密,好像也没能猜出这二人的身份。那叛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真是思之极恐!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李俊毅对所谓的官二富二,从来都是既无好感,也无恶感,因为那些人和他根本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毫无交集。

    不过眼前这两个军官坚持要和众军同生共死,不愿独自逃离的言行,还是有些让他动容的。

    “咳咳!”眼见两个军官已经离开,他这才重咳了两声,举步上前。

    安重璋对他颇为尊敬,客客气气地问:“李公子怎么来了?”

    “来看看我们还有希望吗?”

    “唉!眼下只能暂时与那些贼人对峙。这南河沟四面皆是旷野,实非善守之地。我令众军拆了一些马车,临时做了批拒马。哪想到此地雨水不多,加之盛夏久曝,土地坚硬如石。这些拒马竟然根本插不进地面。”

    “插不进?”原来那些尖木条就是所谓的拒马,应该是插在地上阻挡骑兵用的。他脑子稍稍转了一下,回道:“您不是为殿下带了很多酒水吗?往地上一浇不就行了?”

    安重璋愣了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大赞道:“公子聪慧,果然远胜常人!这真是去了我一块心病啊!”

    这法子很聪慧吗?面稀了加面,面硬了加水,这不是常识吗?

    “安将军,这些什么拒马都是防守用的吧?您不打算突围吗?”

    “老夫本有此打算,只是...”安重璋登上身旁的一辆马车,指了指周围的几个方向,“眼下敌情不明,若贸然突围,只怕凶多吉少。”

    他也一起站上那辆马车,踮起脚四处望了望,只见四个方向上都有一溜长长的黑影,但很明显地,东面的黑影最长,而与之相反方向的黑影则最短。

    一旁的安重璋继续道:“李公子大概也看出来了,眼下西侧的敌人最是薄弱,若我军突围,只有选择此处最为稳妥。但老夫以为,兵法虚实难料,贼人既然能潜入我境数百里而设此埋伏,又怎会故意漏出这样的破绽?”

    他顿了顿,又指着车阵中的那些老人和妇女,“何况这里还有大量妇孺,带着她们定然拖累全军突围速度,届时其余三面之敌势必围扑,不出数里,我等必为贼人所擒。”

    李俊毅从他的话里似乎感受到了一些难以抉择的辛酸,于是试探道:“莫非安将军想要放弃她们?”

    “李公子说哪里话!自去岁安贼造反以来,我大唐已经放弃了多少城垣乡镇,多少百姓黎民!时至今日,若再放弃下去,这天下哪还有什么大唐?”

    “安将军,对不起,是我失言了。”李俊毅连忙毕恭毕敬地向着这位老将军鞠了一躬。

    安重璋一边伸手搀扶,一边正想要客气两句时,这年轻人又抬起头道:“不过将军你还是可以试试突围的。”

    “嗯?公子这又是何意?”

    “我想李泌先生说得还是没错的,叛军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越过大唐控制的边界,把几千人偷偷运到这里来埋伏?而且他们要是真那么强大,何必离我们那么远,这无非是不想让我们看清楚他们的虚实罢了。”

    安重璋点头回应:“老夫也想到这一层了,可就算贼人兵力与我不差,若不知对方的重点在何处,老夫实在是不敢冒这个险啊。”

    “依我看,对方的重点在哪里根本就不重要。眼下这局势,我们就如同被困在蒸笼里的馒头,而敌人就是那蒸笼里的热气,只要将军还犹豫不决,呆在这里,那迟早都是要被蒸熟的。如果能顶开盖子,把气放跑,这个蒸笼也就破了!”

    作为一个厨子,他能想到的最佳表述方式,就是拿做饭来比喻。

    安重璋呆了好久,突然狠狠地一拍大腿,竟有些激动地道:“公子提醒的太是了!老夫久不经战阵了,一时情急,却没想到这些!”

    “哎哟,将军轻一点啊,可别把腿拍坏了。”

    见习厨子的脑袋为什么突然灵光起来了?只能说,催婚对年轻人的压力远胜一切,甚至超过了对生命的威胁。

    对于李俊毅来说,自己的这些提醒究竟能帮得上多少忙,那就不是他的考虑范围了。只看安重璋那兴高采烈的模样,应该很快就会实施行动吧。

    然而让他奇怪的是,回到马车以后,过了大半天也不见唐军有什么举动。

    难道那位安将军又有什么新的顾虑吗?他几次想要再去问问情况,但最后还是忍住了,说到底,自己毕竟不是专业军人,无论打仗还是打架,都帮不上什么忙。

    直到入夜,唐军终于开始行动了。但坐在马车里的他只能听见车外来来回回的脚步声,偶尔还有刀劈木桶,以及泊泊的流水声。

    他站了起来,正想掀起车帘看看外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可马车突然一摇,竟然动了起来,晃得他又坐了下去。

    “稍安勿躁。”同车的李泌淡淡地笑了笑,又叹了口气,“只是不知今晚这荒原上,又要躺下多少具白骨了。”

    “今夜会死很多人吗?”他有些吃惊,难道自己的判断完全错误了,而且还误导了安重璋?“那我们还安全吗?”

    “怎会不安全?”李泌悠然地道:“安将军如此有信心!你听不出来吗?”

    “听?信心这东西也能听出来?”

    “你仔细听啊,车停下来了,此地距离刚才之处还不到半里...安将军身负重任,要护送我等去见殿下的。若他把握不大,至少也该将我等送出三至五里,如今只有半里,可见他并不担心我等安全。这还不是自信么?”

    “那他干脆别送我们走,不是更自信么?”

    “若是那样的话,说明安将军是怀了必死之心。那你我可真要担心了,说不定他会在最后关头,为了阻止我们被叛军所虏,而...”李泌一边说,一边在脖子上比了个砍的手势。

    “啊?他...他他...不会吧?”

    “不过此事现在应该是不会发生了,你听,远处的蹄声急速而又整齐,这是骑术精湛的军士正策马而出。你再听,又有蹄声响了,既快又乱,且从四面汇集而来,这是叛军已被诱出,正聚向中间...”

    “叛军被诱出?你的意思是,安将军假装突围,其实竟然是在引诱敌人出击?”

    “这不是你这位小先生教他的吗?听,叛军的蹄声戛然而止,却还有惊喊声不住传来,这是遇上陷阱了。嗯,倾倒酒水,湿软土地,遍插拒马,呵呵,确实好计谋!”

    “这也是你听出来的?”李俊毅的眼睛越瞪越大,这个李泌,实在是太厉害了,厉害得让人恐惧。

    “要不然呢?听,军士们已返身杀回,杀声既响且齐。士气高昂,又以暇击乱,胜负可知!安将军今夜必立奇功。嗯,声音这么快就小下去了,看来马上就要结束了。”

    一阵蹄声再度响起,直到附近才停下。李俊毅忍不住掀开车帘去看,刚巧见到一名军官跳下马,来到车前躬身行礼。

    “战事已毕,末将奉令特来接诸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