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陵 » 第17章 金甲长鞭

第17章 金甲长鞭

    几日后,车队终于抵达了灵武城。

    然而这城里里外外全是人,实在是太热闹了,热闹到连城门都给堵住了。众人十分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安重璋更是连派了许多人去打听,可是过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回来的,似乎都给堵在了人群里。

    安重璋一向脾气火爆,差点就要下令军士突击城门,多亏了几个亲卫死死劝住。就在此时,突然一阵暴雷般的欢呼声响震天地,就连拉车的马儿都被惊吓出了一阵嘶鸣。紧接着,城中涌出了更多的人,霎时间便把车队的前前后后都给挤满了。

    众人都不明所以,等了许久,突然看见城门处的人群中挤出来了一个人。

    那人全身亮红色的锦衣锦帽打扮,所以在人群中十分显眼,而他身手又十分灵活,没一会儿功夫就在人墙中挤出了很长一段距离,所以不知不觉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等到大家都能看清那红衣人是个二十出头,身体修长,模样乖巧的青年,就是眼睛有些细...那人已经来到车前,又很灵活地登上了车。

    不等众人发问,这青年人先在狭隘的车里半跪着行了个礼,然后细着嗓子道:“小的是内侍省黄门内侍于青岩,奉了殿下之令,来给诸位问安了。”

    车上的其它人倒还罢了,李俊毅却听出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嗓门也太尖了!咦?黄门内侍?那好像是太监吧?

    安重璋显然是认识这个太监的,当即询问:“于内官,这城中是怎么了?如此热闹?”

    “安将军,是天大的喜事啊,良娣诞喜啦!”

    “这么巧?殿下不是昨日才进的城吗?”

    “正是,娘娘带孕跋涉,昨日才到灵武,今日便为殿下诞下一子,所以殿下及众官都以为这是上天昭预我大唐的吉兆。殿下已下令晋良娣为淑妃,同时遍赏诸臣。又命全城茶楼酒肆都畅饮三日,所有耗费皆由宫内承担。”

    李俊毅恍然,原来是太子的老婆生育了,所以全城免费吃席。他对吃太子家的席本没多大兴趣,但一听这城里有不少茶楼酒肆,心里那开饭馆的打算又活泛起来了。

    “怪不得这么热闹!”安重璋一拍大腿,大叹:“可惜可惜,殿下嘱我带来的扶风美酒,在半路上都已耗尽了。”

    “安将军勿忧,殿下已知此事原委,还盛赞将军!殿下说,将军带来的战果,远胜千百车美酒呢!”

    “殿下可有什么旨意吗?”

    “殿下只说,这几日实在太过繁忙了,好在已将城南坊舍清理出来了,所以请安将军引李先生,及帝陵等一干人众先安置下来,待过了这段时日,再行接见。”

    此话一出,李泌只是笑而不语,安重璋则皱起了眉头,只有李俊毅却是心中大喜。

    他可没忘记,安重璋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诉他了,要让他给东宫卫士们教兵法。为此,他也做了不少努力了:一路上有机会就向李泌请教这个时代的军事常识,又或是试图解读那本《玉帐经》。

    但是,即便是经过三年刻苦厨艺训练之后,他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一个优秀成熟的厨师了。更何况这短短十来天,又怎么可能掌握足以决定无数人生死的兵法技能呢?

    所以和太子的会面,自然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等过人潮之后,又是一阵忙碌,车队绕路从西门进了城,再来到城南所划的坊舍。李俊毅和程氏等都下车察看那些房屋,只见不但屋内家具整齐,屋外也打扫得十分干净...太子也只不过比他们早到了半日而已,竟然就安排布置得这么妥当,可见是用了心的。

    而昭陵的妇孺们历经数千里奔波远行和几次死里逃生的战斗,终于脱离险境来到灵武,不但有了自己的居所,还得到太子如此照顾...个个都有了再世为人的感觉。一时间,互相拥抱哭泣,场面催人泪下。

    李俊毅更感到去掉了身上的一块重负。毕竟当初程氏等人就是被他几句话说动,而最终决定远行避难的。如今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他正想劝慰大家几句,突然看见那个叫于青岩的太监悄悄地在李泌耳边低语了几句,后者听了一会儿,开始不住点头,接着又重新回到马车上,随车而去了。

    看来太子对这位李泌先生的态度,终究和其他人不同。明着说过几日召见,眼前这情形,分明是私下召见了。不过这么一来,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当出头鸟了,显然更合他心意了。

    他正暗自美着呢,突然感觉有人在扯自己的衣袖,回头一看,于青岩不知何时已来到了他的身后。

    “嘘!”对方比了个悄声的手势,“先生随我来,太子殿下有几样物事要交予先生,还请先生点收。”

    “嗯?”

    好奇的他随着这位太监绕过众人,来到另一辆马车前,又跟着爬上了车。只见于青岩从车后的箱子中捧出一件遍体鳞甲片片,浑身金光闪闪的东西,递到他面前。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套铠甲。

    “这是?”他一边问,一边伸出双手去接,哪知这铠甲刚一过手,便觉沉重无比,险些让他前倾摔倒,连趋了几下才好不容易站稳了身子。

    “此乃当年令祖景武公击破南梁萧铣时,太祖高皇帝亲自赏赐的沉水鎏金甲,国公爷临终前又将此甲还赠于朝廷,太宗皇帝感念其功,特将此甲陈设在凌烟阁上,常年遣人擦拭,如今虽过百年犹如新物。太子随圣上出离长安时,未带别物,只让人收拾了凌烟阁上的功臣画像与供物,今日奉此物予先生,只望先生能再复当年国公爷之辉煌往昔。”

    李俊毅心中十分惊讶:原来太子并没忘了他,还使出这样的拉拢高招。这礼物到底有多贵重他不清楚,但既然是李靖遗物,那想必真的李君逸看到了,是一定会痛哭流涕的。要是依着他看过的古装剧规矩,怎么也得谢一下恩了。

    但一来他还真没养成这样的习惯,二来要他给一个太监跪拜行礼,那心里的坎就更过不去了...膝盖这个部位,可不是说弯就能弯下的。

    正在踌躇时,于青岩又捧过一物,同时介绍:“此乃当年国公爷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大破吐谷浑时,太宗皇帝特令巧匠以五色精铁杂以金银,铸成的这条七星长鞭,以嘉国公爷的赫赫战功,后来与铠甲同样供于凌烟阁上,今日也一并交付先生了。”

    李俊毅手里那副铠甲少说也有三四十斤了,现在一条大概又有十来斤的铁鞭再被捧到他手上,哪里还撑得住,当即脚步踉跄,终于“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事已至此,他正好顺水推舟:“那个...在下...草民万分激动,不知所云,日后一定鞠躬尽瘁,死...那个...以报殿下厚恩。”

    摇曳的油灯下,他对着面前的铠甲和长鞭,默默地发着呆...

    鎏金的铠甲...如果是千年以后,说不定能价值连城,可是现在对他来说能有啥用?真穿着它去打架吗?那不是开玩笑的!穿着这几十斤重的东西,还怎么有力气逃跑啊?

    至于那根长鞭,样子倒是蛮好看的。大概一米多长,通体浑圆,表面上隐隐浮动着几种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很是漂亮,但在他眼里这就是根铁棍子,恐怕还没擀面杖好使。

    抛开实用性不谈的话,这两件东西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难道他终有一天免不了还是得上战场吗?

    或许还有一条路可走,去告诉所有人,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兵法,更不懂怎么打仗!

    但他的老师曾经这么说:

    “记住,不管任何客人提出的要求,都不要拒绝!先答应下来,再想办法完成,否则你就是在把客人推向别的厨师!这不是撒谎,而是挑战!任何职业的本质都是谋生,厨师也不例外,别因为一碗饭而丢了你的饭碗!”

    所以逃避危险可以,但逃避问题却从来就不是他的处事风格。

    一阵忧虑之后,他又想起了程氏...说不定她那里还有比较浅显易懂的兵书呢?或者是以前李靖的什么笔谈日记,说不定也有用啊!

    对,再去问问看!

    程氏母女的小院就在隔壁,三两步就到了。正要敲门,门内却传来了尉迟翎的声音:“都这个时候了,娘,你说他还只有六分?”

    李俊毅很纳闷,心中暗想:“六分?她们在给什么玩意儿打分吗?”

    “唉,娘也十分为难,这孩子一路护送我们,从未懈怠。确实是个好孩子...”

    “啊?听起来她们好像是在给我这个玩意儿打分呢!”

    “当日是我先把他认下的,他的年纪刚好,眉宇相貌又都和你李伯甚为相似,何况又是在李家祠堂前找到他的,世上哪有这么多巧事凑在一起?所以我原本也深信不疑...可事后思来想去,却又不敢认定了。若真是你李伯伯让这孩子回来的,无论如何不该连信物都不交付于他的。所以即便他发下重誓,娘还是无法确认...”

    他的心无限地低落下去,说到底,程氏对他还是没有信任。六分,一个看似过了及格线的分数,但要放在信任上,哪怕是只差一分也远远不够。

    “或许是娘迂腐了吧。翎儿,你觉得他如何呢?”

    “我?我只知道他是个笨蛋!还是个看到什么都会吐的胆小鬼!”

    眼看着自己的一颗心快要落到谷底了,不知怎地又活跃起来那么一点点。笨蛋,胆小鬼,这两个贬义满满的词,此时从尉迟翎嘴里出来的语气,却似乎含着不少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