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陵 » 第32章 太监之友

第32章 太监之友

    李俊毅刚跑到小院门口,站在门前的两名军官就一起向他弯腰低头,口称:“大人!”

    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军官全都是曾经跟过自己和马璘的河西军肃州卫军官,奇怪的是,这些军官手里都拿着碗筷。

    他正想问问原因,门内又跨出一名金甲军官,手里一样端着碗筷,乐呵呵地向他打招呼,正是马璘本人。

    “李大人啊,末将真没想到,你不但用兵厉害,就连汤饼也做得这么好吃!真是能者无所不能!”

    “汤饼?我做的?”他往那碗里一看,全是一根根的绿色面条,果然是他折腾了一个晚上做出来的槐叶面。只是碗里不见热气,似乎是凉拌的冷面。

    再往院里一看,大树旁,水井旁,灶台旁,到处聚着三三两两,或蹲或立的军官,人人手里捧着碗在吃面。尉迟翎,程子裳二女每人拎着一个木桶,手里提着瓢,看见谁碗里空了就上前添面,还一直叫着:“别客气,吃饱为止!”

    原来他被于青岩拉走之后,几个女人渐渐醒来,很快就发现他凉在水缸里的面桶,她们也是饿得狠了,也没想过要热一下,挑出来就吃,没想到味道特别,虽然入口时有些清苦味,但随后又有一股清香,且生津止渴,清凉润喉。

    程氏等人这下都对李俊毅的手艺大为佩服,甚至觉得这是他从蜀山带出来的‘仙家美味’。程子裳本来饭量就大,顶得上两三个青年男子,一桶面分完还觉不够,看见李俊毅留下的槐叶残渣和面条佐料,很快就摸索出了这道冷面的配方,当即又揉了许多面,然后采叶榨汁,煮面冷却。

    等她们研制出新面的时候,正好马璘带着众军官找上门来。程氏等人听说他们曾是李俊毅的战友,当即便让他们做了第二批尝试者,果然又是大获赞赏。

    李俊毅自己也没想到这冷面竟然大获成功,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由悲转喜,觉得这生意说不定还能做得下去。

    他又问起马璘等人前来的原因。马璘回道:“刚接了上命,迁末将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即刻率部前往狄道驻防。所以特意来向大人辞行。”

    “升官了啊?恭喜恭喜!”

    马璘十分诚恳地道:“末将出身低微,在河西戍边十年也未得重用。而潼关大败之后,哥舒大帅麾下的河西军几近覆灭,我们这些留驻士卒也皆成无根之木。本欲自生自灭,不想在大人麾下听命时,竟受益良多,转眼便得朝廷封赏。唉,原以为可以就此长随大人左右,多立功勋,光耀门楣,岂料又这么快便要远离,真不知何时才能再与大人相遇。”说到最后,竟然语带哽咽。

    “马将军不必如此伤感。”李俊毅安慰道:“你这么有本事,又心系家国,何愁门楣不旺?再说了,你马家风水好,说不定以后会出大富翁的,而且不止一个呢!”

    马璘走后的第二天早上,李俊毅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正式营业。

    他刚打开院门,就发现门口站了不少人,心想老天待我不薄啊,第一天就有顾客在门口等着!可是仔细看去,又瞬间失望,只因门口站着的人竟然都是他不想见的人。

    灵武城里他最不想见的,就是那群太监!

    李静忠挺着那副丑到难有词汇形容的尊荣,一边作揖,一边笑道:“李公子,咱家有礼了!”背后的于青岩,程元振也一起弯腰施礼。

    即便千不情万不愿,此时的李俊毅也只能拾起笑脸,一边作揖回礼,“什么风把几位贵客吹来了?”一边却装作无意地移动身体,堵住了小院的院门...第一天开业,要是让这群太监进门,那是非倒霉不可的!

    李静忠微微颔首,一脸诚恳地道:“李公子啊,咱家是特地来道谢的。上次因咱家不察,竟让公子遇险。却不料公子以德报怨,还力荐两个小徒拜领兵符,这番胸襟,岂能不让咱家折腰?”

    如果李俊毅不是见识过他的狠毒,或许真会被这一番诚恳深切的言辞打动,而此时即便知道这老太监没有恶意,心中对他仍无半点好感,只能随口应付着:“这只是举手...呃不,是举口之劳嘛,不值一提。”

    李静忠渐渐放下笑容,面色凝重地道:“自来我们这些做内侍的,虽比邻圣驾,深沐圣宠,但从来就没人看得起过。试看历代身居高位的内侍,哪一个不是被人在背后唾骂的?”

    李俊毅心想你倒有自知之明,但嘴上当然不敢说出来,还得陪着一起干笑。

    “所以我们这类人的职位权势,无一不是自己在千难万险中搏来的,嘿,虽然朝堂上常有与内侍结交的官宦,可从来都是想借着我等的便利,在圣上面前为他们说话,又有哪一个是愿意为我等谋利的?更别提如公子这般,竟能为内侍求取兵符的。公子是我等的真朋友啊!咱家岂能不以诚心回报?”

    李俊毅心叫不妙,他只是找借口婉拒皇帝的兵符,同时希望这些太监得了好处后别来找自己的麻烦,哪知却矫枉过正,竟然混成了太监之友!这要如何收场?

    “圣上已命咱家这两个小徒受领了左右监门卫将军之职,同时尽选朔方河西两军的精锐充实二卫,又命他二人率军出城东,操练人马。可他二人懂得什么兵法操练?所以咱家一力在圣上面前举荐公子,由公子来总领二卫。”

    “什么?我...我来领军?不不不,这可不行。我有祖训不能违背...”

    “是啊,咱家也听圣上说了,李公子受祖训所限,不能领军,深为可惜。咱家再三思虑,想出一个法子,就奏请圣上新设了一个所在,称为观军容宣慰处,由公子出任此处的处置使,这只是一个虚职,并无官位。如此便能又不违公子祖训,又能指点兵马操练,为圣上尽力!”

    李俊毅吓了一跳,他已多少了解一点官场了,处置使相当于唐初的黜陟使,虽无正式品级,但位同钦差大臣,能临机决断,甚至可以处罚罢免地方的行政官员。所以虽然不是官,但却比很多官都大!

    “可我现在是开饭馆的商人,不能入仕的!”

    “此事就更容易了,”李静忠从袖中取出一个布轴递了过来,“这是圣上亲命,户部与太府寺为这家店联名签发的市牒,现在它名义上的掌柜已是子裳姑娘了。而公子若是受领了此职,今后无诏亦不需上朝。恩重至此,可谓旷古绝今,公子啊,你还有何不便之处吗?”

    李俊毅叫苦不迭,万没想到那个皇帝竟然真的让两太监领了兵符,更没料到自己一番苦心谋划,不但脱不离这个圈子,反而还把老板的头衔也丢了!现在已势成骑虎,这老太监仅凭着一番话就能让皇帝新设一个职位,这等权势,是他惹得起的吗?

    尽管如此,他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可怜巴巴地问:“唉,李内官,可这小店今天才刚刚开张...这...这圣上可是也说过,要来品尝我手艺的,总不好让我今天就关门吧?”

    李静忠一愕,随即大笑:“既然有圣谕,这店当然是关不得的。不过这有何难?这家店今后但有任何所需,全由我内侍省内坊局一力承担,无论缺人缺物,都可无忧!公子虽在城外指点操练,但既无军职,自然可以随时回来,又何必担心?”

    李俊毅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借口了,无奈之下只好说:“那你也等我和她们嘱咐嘱咐吧...”

    他回到屋里,却见程氏等人早就在屋里等着他了,还没等他开口,程氏就道:“这位李内官是招惹不起的,但这也并不为难,贤侄放心去吧,若真能为国出力,也是好事。我们自然会照拂好这里的,不必担心。”

    他还有啥能说的呢?看来这大唐第一任观军容宣慰处处置使,只能乖乖上任了。

    程氏又道:“其实这还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贤侄不是不会骑马吗?正好趁着出城,把太子赠你的那匹马带上,好好练习。嗯...翎儿倒是骑术精湛,正好也能帮你。”

    李俊毅心知这位阿姨一有机会就要拉郎配的,连忙推托道:“听说军营里不准带家眷啊,还是先由我出城看看情况吧...”

    他话刚出口,才想起‘家眷’二字实在不妥,连忙住嘴。抬头望去,程氏倒是一脸欣慰,尉迟翎则满脸通红,故意扭头不去看他。这反而让他感到莫名其妙,心想她的情郎不是那个假李君逸吗?怎会对我这个‘更假的李君逸’露出害羞神色呢?

    几句话后,他回到了城南的住宅,收拾了一些衣服和日用品。别的也就算了,他自制的两叠粗草纸却是非带不可!这个时代通用的厕筹早已让他吃够了苦头。几十斤重的沉水鎏金甲也不必带了,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累赘,但那条漂亮的七星鞭却可以带上,没事还能耍一下。

    收拾完毕,他正准备走到屋后去牵马,突然从程氏那间屋子里传来了一个似乎是瓷器破碎的声音。

    他马上想到了那个重伤的突厥女人,此时屋里除她之外应该再无别人,难道...有小偷?

    他放下行李,抽出长鞭,蹑手蹑脚地走到屋门前,正想要听听动静,屋里又传来了一个物体碰撞的声音。

    他咬了咬牙,双手握紧长鞭,一脚踹开房门,大喊道:“大胆蟊贼!”

    然而屋中空无一人,只有那隔着铁栏杆的门帘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接着从后面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水...水...”

    “程姨也太狠了,怎么连水都不给这女人喂?”他没想别的,把长鞭插在腰带上,先到屋后打了一碗水端来,然后一手撩起门帘往里看。

    然而映入眼前的,竟是一张既美丽却又挂着狞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