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过去成首富 » 第三十二章 啤酒也是需要科普的

第三十二章 啤酒也是需要科普的

    酒厂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施工改造。

    比往日更喧闹,也更多了分人间烟火气。

    张越和卓远兄弟俩,不顾形象的蹲在厂区里,看着人来人往,忙忙碌碌地,为南山酒业做着前期准备。

    看重自己的事业起步,和张越在欧洲割韭菜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那边,就是为了抢钱,而这里,看着一个个认识的人干劲十足,听着熟悉的乡音不断地传入耳边,归属感都不一样。

    “小越,你投入这么多钱,要卖多少啤酒才能赚回来啊。”卓远是打定主意跟着表弟走了,所以,他肯定是真心希望表弟能够赚钱的。

    不然,不说他拿钱的时候心不心虚,就算心安理得的收下,时间也不长久啊。

    “前期投入肯定没法一下子赚回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哪怕没有深入国内啤酒行业,但是张越知道,后世的华夏,啤酒的产销量一年比一年高。

    国外的啤酒行业,也会在这几年蜂拥而入,不仅抢占国内的市场,还疯狂收购国内的知名品牌。

    不仅是啤酒,还有各种深入民生的行业。

    其他行业,张越暂时管不了,起码,南山,是要留给开元这个家乡的。

    虽说南山目前因为张越的关系,还是家外资,但是一旦国内形式转变,张越不介意把企业转变性质。

    转变法人代表也好,直接赠送给父母也罢,总归是有办法的。

    谈起前途,张越是信心十足,而卓远却皱起了眉头。

    一瓶啤酒才几毛钱,瓶子就占了差不多一小半,购买原材料,生产,还得运输出去,卖出去,最后还要回收玻璃瓶。

    卓远对啤酒行业的了解,就是这么多。

    当他把心中的顾虑说出来的时候,张越笑了。

    “远哥,罗松这里不产玻璃瓶装的。”

    “不产玻璃瓶的?”卓远一脸纳闷,他的潜意识里,啤酒就是玻璃瓶装的。

    “啤酒还可以有别的包装?”卓远发动着想象力,这个时代的汽水、汽酒、啤酒都是玻璃瓶的,而本地的黄酒,倒是坛子装的。

    “难道也和黄酒一样,用坛子装?”卓远是知道,罗松本地就有黄酒厂,他们不仅自己酿酒,还自己做酒坛。

    “玻璃瓶的我们也做,不过生产线我没有拉来,城关镇那家不是收购了,以后的南山啤酒玻璃瓶装,就在那边生产。”张越解释着。

    不要说表哥了,这个时代的人,脑海中的印象,啤酒就是玻璃瓶的。

    张越既然回来了,要迅速完成全省铺货,易拉罐装的,比玻璃瓶的更容易,运输途中的损耗也更少。

    当年易拉罐装的啤酒出来,就是因为不少地方用玻璃瓶喝酒不方便,可不是谁都能像张越和卓远一样,一根筷子,一个打火机,就可以开瓶的。

    “那我们这边到底生产哪一种?”卓远好奇心也被进一步提起,兀自在那里发散着思维。

    “难道还有塑料瓶的啤酒?”

    “亚运会的报道看过吧?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健力宝广告,那种就是易拉罐。”

    卓远若有所思,不说这个,他都不知道易拉罐什么意思。

    至于塑料瓶,张越肯定不会开创这个先河,因为他的认知里,塑料瓶就压根不能用来装所有的酒。

    “塑料瓶是不可能的,啤酒需要保鲜,没看到玻璃瓶都是神色的,而易拉罐更是密封的。”张越继续解释着。

    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也得等个一两年才在美国那边出现,国内还早着呢。

    “等生产线到了,你就知道了,其中还有一条小的生产线,是用来生产鲜啤的。”扎啤也是鲜啤的一种,没有经过过滤的鲜啤,里面会有少量的活酵母菌,可以增加人的食欲。

    不过扎啤的保质期比较短,价格也会更为昂贵,这条生产线,以后的产品也是需要单独推广的。

    高档酒店,是目前扎啤的唯一固定渠道,而京城,申城和鹏城等发达城市的中等餐饮,也可以试着销售。至于普通的小店和批发商那里,一般暂时都不需要这个产品。

    无论是生啤还是鲜啤,张越都会引入,只不过,目前国内的市场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扎啤一开始肯定会赔本赚吆喝。

    先把消费人群培养起来,在国内喝酒圈子里,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听着张越说着鲜啤,生啤,扎啤。

    卓远的脑子就有点发热,总是感觉智商不够用的样子。

    “头疼,感觉脑子里突然塞入了什么东西。”啤酒里的门门道道其实不少,张越都没法一下子摸清,别说完全的门外汉了。

    “以后,都会见到的,作为一个啤酒人,什么啤酒都得尝尝鲜。”

    张越看着卓远挠头的样子,笑了笑。

    “国内的啤酒现在分的没有那么细,精酿细酿,黑啤白啤,清爽型、焦香型,果香型,个性型。”张越把记忆里的啤酒种类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全然不顾身边的人能不能听懂。

    无论哪一种啤酒,高档地,中端地,低档地,张越的这些家人,南山啤酒的员工,包括整个罗松的百姓,都会有机会尝试。

    啤酒的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还需要海量的小白鼠。

    酒厂职工和家属,还有周边百姓,自然都是小白鼠的最佳人选。

    至于口味的最后定型,倒是存在一定的赌博性质,开元人喜欢不一定代表江南省都接受,整个江南省流行,也不代表一定能够推广到全国。

    就像国外的众多啤酒品牌进入国内,大部分都在口味上坐了调整,以更适合国人的口感和习惯。

    “慢慢来吧,起步的时候,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开市场,然后,慢慢增加品种。”张越吧是个冒进的人,这次收购农机厂的事宜处理的如此随意,无非是他个人有以散财来取代麻烦的想法在里面。

    要是回来收购的是省城的潜江或者东湖啤酒,或许会少后续很多生产销售上的麻烦,但是前期企业改制就不会如此顺利。

    不说省城他人生地不熟,真要是展示出他人傻钱多地样子,想要强硬地猛龙过江,甚至人生安全都不一定能够保障。

    哪怕是较为前沿地江南省,因为企业改制闹出的大事件可是不少。

    “远哥,以后原材料的仓库,还有成品的仓库,都需要专人看守。”虽说易拉罐装的产品一旦下了生产线,都很难被做手脚,原材料的保障才是其中地重中之重。

    至于生产车间,自然会有专门的人负责。

    常规质检,抽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嗯,自家的东西,口感怎么样先不说,起码安全是要保障的。”如今的人们,普遍对食品安全并不重视。

    但那是消费者的事,生产厂家对这一块还是看重的。

    毕竟口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几乎等同于生命线,一旦口碑倒了,想要重新建立起来,需要的努力,甚至还不如将整个品牌推倒重来。

    张越给卓远面对面教学的同时,技术部和行政部的职工,正在加班加点地整理资料,到时候一整份的啤酒生产运输资料,都将集中到一本员工手册里。

    先一股脑地塞到员工脑子里,再慢慢结合实际,分工种培训,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只能以加速工人们对啤酒喝对企业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