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过去成首富 » 第三十三章 招兵买马

第三十三章 招兵买马

    张越在这里闲的看热闹,李志明和尤尔根带着人却已经在省城忙的不可开交。

    找好落脚点,定好场地,做好宣传资料。

    张越和他们提前交代的是,研发人员直接去大学里找,各种行政人员和市场人员,可以齐头并进。

    至于人数会不会超出,李志明自己也会把握,而张越的要求,如果个人素质出众,多找几个后备人才养着也无所谓。

    此时的省城安州,没有固定的人才市场,安州广场成为了暂时的招聘专场,每个周末都会举办招聘会。

    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是听从安排,然后随波逐流地跟着走了。

    此时会来招聘会现场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已经工作后对岗位不满意的大学生,而另一类,则是没有足够文凭的本地人和外地人。

    至于那些纯粹的劳动力,安州有不少自发聚集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无论是纯粹的劳力,还是技工,都会去那些地方找些临时的活,运气好了,也会被小老板看上,成为长期工。

    早上八点,施澜就从租住的房子出发,她是江南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是毕业后,却进入了一家初中教英语。

    在经历七八年的教学之后,学校枯燥乏味的生活,虽然没有让她厌倦,却让她迷失了方向。学的是经济学,干的却是老师。

    专业和工作的不匹配,在度过了初期的适应期之后,已经习惯了,毕竟她本身的英语不错,不然也当不了英语老师。

    每个月一百五十的工资,加上各种补贴和年终奖励,一年三千多的收入,在这个时代不算少,但是和那些去了国企甚至外企的同学比起来,落差却很大。

    从最初的犹豫到下定决心,一眨眼,她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她没有告诉乡下地家人,年前悄悄地从学校里离职了。

    作为这个年代少有的大龄剩女,无依无靠地她,只能自己去打拼。

    从学校的宿舍搬出来一个人住之后,经过同学的介绍,年后来安州广场碰碰运气。

    虽然当老师的几年时间,她有了一定的积蓄,但来到招聘现场的她,却很谨慎。

    因为,她打印的简历不多,仅仅只有五份。

    此时求职的人,基本都没有电话,连传呼机也极少有人会配备,所以,现场招聘不仅需要完成初试面试,还会当场就决定是否录用。

    这是李志明和尤尔根带队来的第四天,研发人员是从江南农学院和江南大学里托关系招的。这些天之骄子,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在招聘现场。

    而南山就业,虽然在这些大学生眼里名不见经传,但是,好歹是一家外企。

    出面的是尤尔根,带着华裔和本地翻译一起,联系的两所学校老师。

    外企代表的含义,在这些大学生眼里就两点,一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二是高工资。

    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都是对未来有保障的,追求稳定的人,自然不会在意外企的高工资。

    而想进外企的,又不是特别在意稳定性的人。

    施澜已经认真地看了很多家企业,小心翼翼地投出了三份简历。

    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还在等待消息。

    此时的张越,也来到了安州广场,他是一大早出发的。

    研发人员怎么招,他并没有兴趣介入,这些专业的活,自然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随着南山啤酒即将迈入正轨,已经拥有两家分厂的南山集团成立也可以提上议案了。

    而南山啤酒内部,肯定是需要大量的行政人员的,他感兴趣的,就是这些行政人员。

    当然,如果凑巧看重某个销售员,也可以参与进去面试。

    走马观花地他,随着广场入口一路闲逛着。

    此时的安州,依然还是国营企业的天下,安氧,安钢,安锅,江南麻纺厂,东湖啤酒,东湖电视,东湖味精,成风电风扇,某某某剪刀撑,火柴厂。

    张越看着这些如今赫赫有名地企业,除了安氧等少数几个之外,最后都淡出了安州人的视野。

    大部分企业被兼并被收购,有些民族品牌,也永久地躺在了某些外资企业的荣耀簿上,彻底消失。

    此时的广场里,也有几家老牌企业过来招人,曾经门口贴一张告示,就人满为患的时代,慢慢地要过去了。

    饶有兴致地看着人间百态的张越,啪的划出一根火柴。

    安州火柴厂正品,以后可就少见了,有些怀旧的他,惬意地玩着火柴盒。

    然后,点上烟,从人群集中地区域走开,来到广场的边缘。

    随后,张越又一路逛去,直到一张易拉宝,让他停住了脚步。

    “南山啤酒,邀你共创未来。”

    两个易拉宝,三张长桌,和几条凳子,这就是南山啤酒招聘现场的所有家当。

    两张桌子面前每人,尤尔根没在县城,右边桌子后面地李志明,正和桌前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聊着。

    能够让他出面聊的,自然不是普通的职位。

    看上去就精明干练地夏宇强,江南本地人,曾经在鹏城的健力宝集团,负责江南市场开拓工作。

    他和李志明之间,聊的还算投入,也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人。

    张越示意他们继续,坐在边上听着。

    “李总,健力宝和南山啤酒,虽然产品性质截然不同,但是,一定程度上他们的目标群体是重叠的。”

    夏宇强在那侃侃而谈。

    “我们现场推广一个产品,自然需要针对目标客户来,线上的推广,电视和报纸,健力宝都做了榜样。”

    “健力宝是通过广告,引领大众的消费潮流。而我们南山啤酒,因为产品的特殊性,可以把他推广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既然要进行品牌建设,那我们就首先要定好品牌定位。”

    “作为立足国内的外资企业,品牌又和德国那边做了剥离,那我们在品牌初步宣传时,就要立好形象,让国人有种南山啤酒是行业领先者的印象。”

    “媒体宣传中,着重强调我们是领先者,线下宣传,则是帮消费者建立这种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李志明偶尔点头,然后附和着应几句。

    市场部自然是在李志明的管理之下的,但是他的工作又有足够的独立性,市场宣传部的员工,不仅要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还有同时兼备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和工作中的主动性。

    所以,夏宇强的年龄,在这个职位上并不会显得年轻。

    要是销售公司这边,哪怕是一个市级的大区经理,他都更看重经验而不是什么理念。

    “说的不错,”张越在边上听了很久,对夏宇强还是比较认可的。

    “这是我们张总。”李志明站起身,向夏宇强介绍了下。

    “对去乡下工作有没有什么顾虑?”既然介绍了,市场部又是前期非常重要的职位,所以,张越也打算坐下来和他聊聊。

    “我做地推的时候,整个江南省,每个县都去过。所以,工作地点在那里并不重要,反正我们也是各地跑的。”

    “嗯,在国内的不少企业,市场部和销售部还没有分开,所以有些工作范围会重叠。不过我们南山,市场部一旦成立,宗旨就是推广。”

    “销售渠道建立,是销售那边的事,你们需要做的是打前站,在舆论和媒体上先走一步。”

    稍微交流了一番之后,张越便走开了。

    剩下的细节他们自己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