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七 石柱

七 石柱

    石柱已经在江边的一片坡地立起一排竹楼做营房。王丰和吴剑商量后给白杆兵放了三天假。

    出门一年万里之行,一定有很多话和家人说的。

    工匠们暂时都集中在一起住在军营。王丰和吴剑等便到宣慰司衙门赴宴。

    接风宴大厅一桌,院内近十桌很是热闹。几个兵头旗官和匠头自然由地主陪桌在院子里。

    王丰等在厅内入座。拿出秦良玉的家书递与秦大叔道:“川军援辽还未接战,出京时,白杆兵还驻在南宫里衣食无忧,都很好。”

    秦大叔叹口气说:“民屏回来说了通州的事,夷人被人嫌弃啊……还是得谢谢您两位相助了,不然哪里就独成了近卫亲军?”

    言罢,招呼上菜。数个盛装的少女戴着银饰,蓝底滚边绣花非常亮眼。

    展开书信秦叔偏头地看了起来。待酒菜上齐,书信读罢,收好书信秦大叔举酒站起道:

    “诸位放心,石柱必倾力相助。贵人远道而来,不嫌乡下粗鄙。承情了。请!”

    众人起身满饮。一番客套又是几圈……王丰笑道:“叔啊,这大老远来,你灌我一肚子水?这些肉都留给谁吃?”放下杯子不管不顾抓了只鸡腿开整……

    众人大笑。一旁小姑娘笑得风铃一样……稍后唱起祝酒歌,清脆甜美,宴席愈加热烈。

    只是某人眼睛直往人露出的洁白小腿瞟……

    清晨,悦耳的鸟鸣中,王丰爬起来摇摇晃晃下楼,宿醉未醒脑袋晕沉沉的,竹楼下搭着竹制桌椅都是新的。一群工匠已经洗漱完在喝粥了。

    就着铜盆的水抹了把脸,坐下边就着泡菜喝粥,边打量周围风景。营地建在背山向水,一片百丈

    左右的缓坡上。右侧有石阶直通江边。江水翻涌看不出堤岸有多高。再过去有一片树林竹木夹杂,几艘大小船只被拖在岸旁嗮着,石阶这边不知道谁挂着几张网。

    而石阶上有几个女人蹲那洗衣淘菜。边上站着吴剑那家伙,不过好像有点面红耳赤的?远远又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王丰喊一嗓子,那家伙如蒙大赦般马上跑了回来。

    王丰玩笑说,“和这些母老虎打嘴仗?你怕是不晓得耳朵啷个耙的……”

    吴剑摸摸耳朵,讪讪念到:“我觉得说话很好听……哪里晓得她们说话这么……这么……”

    一边个小徒弟接口:“霸道!”,说完这个当地方言,脸上狠骄傲。头上就挨了师傅一筷头子,:“是说昨天半晚上都没看到人……”

    众人一起哄笑一番,小徒弟很委屈,“我跟他们学唱歌嘛……”然后又挨了一下。换来又一阵快乐。

    吃完早饭。秦大叔过来,一行前往冶铁作坊。在营地左边不远的

    一个河湾旁。七八个小炉子依山而建,对面山腰上有滑道,应该是有煤。矿石在江边堆成几座小山。

    鼓风用的人力风箱。几个工匠敲敲铁,捻捻煤开始分析总结,制定改造计划。

    王丰拍拍手,站到一旁的车上说到:“既然原料不缺,交通方便,咱们就眼光长远点。炉子建大点,设备先进点。“

    ”破碎,选矿,炼焦,热风,鼓风,甚至喷煤都要考虑到。耐火材料,坩埚,陶瓷管道等配套的工坊也要搞起来。先用小炉子实验,成熟再移植到大炉子上。这边这块地就留给大炉子。靠军营那边,建几个瓷窑我做点赚钱的。“几个搞过水力机械的,沿江查找合适的位置去了。

    王丰找到秦大叔,比划着询问有好石英砂的地方,碱面,石膏,石灰,这些都多的是。距离泸州自贡有大江联系也方便。天然小工业基地。足够了。

    几天后士卒归队,当然也带回一帮子叔伯兄弟。扩军呢,多多益善,不合格的这边工坊也缺人,待遇那是很好的。王丰就没想过钱的问题。是最好的东家。

    营地眼看着膨大起来,卫生问题,供应问题,服装问题,住宿……

    安排军营开挖厕所,专人烧个土锅炉不间断提供开水,内务制定条例规范。

    找秦叔要个小河湾,连带两边十里的山谷。王丰准备拿出为支教准备的绝招,农林牧渔,水陆空,种植养殖大搞一场立体农业。

    召集起人马,宣布,成立拥军农垦基地。欢迎军属加入。包吃包住发衣服。子女读书包分配!

    秦叔觉得这娃疯了,每天一船银子够不够?这里已经三千兵了,有这好事一家能来三十个人……

    王丰被提醒后,赶紧补充到:“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每家限直系五口。以后视情况调整政策。解释权属基地……”

    所以,新兵训练很接近工兵训练了。好在一路的练兵起了作用,撒下去作为小旗总旗,架子就起来了。稍一编成,该怎么训练,这帮子人都会。王丰发下训练大纲,依瓢画葫芦像模像样。

    大姑娘小媳妇大妈们组织起来,后勤组,煮饭洗衣洒扫。被服组不用说,养殖,喂鸡鸭鱼,猪牛兔……医疗学习包扎,配置行军散,风油精,冻疮膏,白药。

    铁匠那边当兵的轮番义务劳动。刺刀,铁丝网,手榴弹体多多益善……火药都会,专人监督指导。

    银子流水一般出去,人口就聚了过来。有了人,窑口和炉子也慢慢完工……

    到石柱的半个月后,蜀王和泯王等派蜀王世子押来三万两银,五百匹布,两千石粮食。交接是王府典薄,看服色是个九品。然而言辞倨傲,蜀王世子却呐呐不言……

    王丰和吴剑对视一眼,很是奇怪。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当下撂下跋扈的典薄把世子迎上楼。那典薄却没有眼色被护卫拦住还在楼下喋喋不休。吴剑直接让人执了掌嘴……

    楼上世子已经满头大汗,十分惊恐。王丰直言不讳到:“蜀王府何致已到任由宵小跋扈了?”

    世子扶着翼善冠喃喃道:“祸事了,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吴剑拍拍桌子道:“什么祸事了?一个九品杂官在你藩王世子面前有脸了?”

    世子总算回过神来,那个九品不好惹,这个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就算阎王了……

    王丰见此劝道:“我知蜀王时代广兴文教,资修河工。名传四野。宣德削藩以来一直战战兢兢,恪守本分。但一个典薄也这般跋扈就过了……到底王府中现在什么情况?”

    世子想想,摇摇头道::“一言难尽……”

    吴剑冒火了,也不顾尊卑一屁股坐到对面道:“那就慢慢说!陛下是让我们来与蜀王合作兴军做事的,你们这样是能做主,做事的样子吗?”

    世子悲痛大哭道:“还请天使替小王申冤……”接着讲了年前的一件事……

    年前秋后,世子妃盘点田庄秋赋,发现累有集欠。特别是有杨姓庄户数百亩田数年未纳一粮。唤来管事左右其他,不得真情,只是说豪强,无人敢去。大怒下小舅子出马带人去捉了回来,谁想打斗时留了暗伤,当晚死在府内。

    出了人命,世子妃也慌了,一边大骂兄弟一边按律陪钱安抚。王府本有审理是正七品专责处理此等事宜。以为妥当。却不料当晚,王府属卫百户杨琨带领庄户家丁围了蜀王府。并冲进王府打砸高叫要缉拿凶手……慌乱中,世子妃为免受辱,惊惧下自尽。蜀王一家事后尽毫无办法,上书陈情也没有消息……事实上因为皇帝的纵容,几乎所有的藩王属官都贪婪跋扈,无法无天。藩王无权约束,也不敢。蜀王府现在谁也不知道谁在当家。

    王丰默然,后世多有记载,假不了。养猪政策早就本末倒置了。

    吴剑是爆脾气,当即便写了密报。杀气腾腾对王丰说,我要去一趟成都。

    王丰点头,没有蜀王的财力支持,困难百倍。光陕西天灾一起,数百万饥民一州一县根本不够看。也说到:“一起吧。”

    当下押了典薄,开始部署,钱粮直接交与秦大叔掌总。反正都是他的同族也不怕出问题,几个匠头联合议事决定工坊钱粮事务。为免意外,军队带上一半1500,分三泼间隔一天出发。

    两天后王丰吴剑出发,带着头一批五百。一百燧发枪手一百掷蛋兵。两百长矛一百刀牌。青衣藤盔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