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十一 北上

十一 北上

    隔天果然接到兵部调令。合石柱,酉阳,王府左卫各五千北上援辽合原援辽军共三万自成一军由总兵陈策统领,辽东经略袁应泰节制……

    没错,历史还是固执地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这个好人还是上台领兵了。

    王丰心里哇凉哇凉的……有这货,沈阳必然不保,如何能胜?

    徐可求拨付了一万两,人均还不到一两。王丰吴剑恨不得现在奢家就剁了这货。不过,安排了车船民夫,限十日出发,沿途汇齐。

    事到临头,临时抱佛脚的王丰几乎忙成了螺陀,转个不停……行军干粮,方便面,脱水蔬菜。棉大衣,羽绒服,呃,这个量不多。睡袋取替棉被。手套。整个成都按照街坊拿订单……

    各个工坊点起了汽灯。就是好像炼油的时候出了点事,世子等表示,不要在乎这些细节……

    水壶,背包,皮底靴都是批量生产,所有的一切都是大生意。各种权贵,官僚,土老肥像苍蝇一样围拢过来,哪怕是皮带生意都争得头破血流。都看到了广阔的市场……

    桐油这些,每天一个价疯涨……防锈,防水防雨需求太大。整个成都在银子的刺激下都动了起来。当地人笑称,鸡毛都被拔了做衣服卖钱了……

    终于,十月十八,拿到500发炮弹的吴剑决定提前出发了。他和王丰都担心会出现历史上未赶到战场的那一幕。

    时间已经非常紧了。水路虽然快,北方冬天却走不了。要想一万多人强行军,沿途补给必然困难。必须先安排人设立兵站,提前采购才能保证食宿。王丰几乎可以想到冰天雪地野外扎营是什么场景了……不由大骂兵部那帮子混蛋。

    各种物资开始装船,不仅仅是左卫的,有多少装多少,但也不够两万的数。给世子说了个秘密,换来世子答应全力生产,两个月后还有一批送到京城。

    世子现在的产业升级,很多玩意已经流入市场,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抱着银子求货。

    去不了建功立业,数银子也很快乐。

    大大方方又拨了十万两,整整装了一船。开开心心站在码头挥手作别……

    四个道士这段时间大开眼界,急盼升级,打死也要跟着去打怪。于是上船,出发。

    船上照旧由老兵开课,传授北方气候地理,语言风俗,如何保暖扎营什么的……

    王丰则窝在舱内,编录教材。这是本行,一边道士们在组装望远镜。没法,上船时,镜片才磨好一批。单筒体倒是早就做好了。在船上慢慢装吧。镜坯磨机也有。到京时应该足够了。

    船到乐山时,吴剑和王丰争论起来。吴剑认为王丰去辽东毫无意义。那段历史已经耳熟能详。火炮王丰强不了多少。弹道现在还做不到精确,计算意义不大。何况人家四个道士都比你算得快!你去除了风险有什么用?你要出了事,钱没了,好日子也没了……

    王丰也知道现在这情况,自己能做的已经不多,只是心里的一种执念……

    最终,吴剑建议,等这一仗打完,战事政局都应该明晰,到时候不管输赢都必有后续,再确定上京不迟……无论如何,四川都非常重要。

    当下决定王丰石柱下船,留在四川。吴剑北上战后想办法回川,这里翻年可能还有一场大乱呢……

    王丰事无巨细写下能想起的各种火器战法用法。告诫吴剑,战事紧急时,务必打光炮弹,火炮可以抛弃,那玩意没炮弹没用。务必先保住人。吴剑冷笑一声,拍拍他肩膀说:“放心,如果真搞出那出,死的一定不是白杆兵……”

    想起京城南宫那里栽种的几种作物,又叮嘱他到了京城一定先送一批回四川。

    乐山豆花饭很好吃,大船上就多了一套做豆花的家什。几个老兵推着石磨,喝着热豆浆,仿佛江风都没有那么寒冷了……一个老兵不禁跟着对岸的纤夫唱起了川江号子:“江边的石头滚喲……”

    王丰钻出船舱,被江风一吹,打个冷战。搓搓脸,这还不到十一月,不由有点忧心忡忡……转头对为首的道士道:“陈道长,能不能安排人提前去宜宾,买一批头套面罩?”

    说完找裤腿剪下,套在头上剪两洞露出眼睛。说:“北方风大,需要防风的如厚布毛毡最好。”

    陈道长四十来岁,俊秀伟逸。闻言也不拖沓,当下就吩咐道:“冯道友嘉宜颇熟,能不能走一趟?”三十左右的冯道士袍袖一挥,曲手为礼道:“敢不请尔……”当下召来哨船,渡岸而去……王丰原本还说给点银子,一想川中道教繁盛,也就算了。

    顺风顺水船速极快,船到宜宾未到申时。(下午三点)嘉陵江在此汇入长江。江面辽阔,大气磅礴,山川俊美。两岸竹林掩映茅舍,彩叶叠彰白墙。和成都的繁华,重庆的山城又是不同。

    冯道士已经带了四五膄船加入船队。看来是带了不少好东西。

    “看来道家在此地影响不小。能力很强啊……”

    等冯道士登船,王丰打趣道,冯道士抱拳到:“将士为国出征,理当劳军。皆是吃食,药材,布匹。军中用得上。”王丰收起笑容,和吴剑一起对他躬身行了个大礼。当下安排快船分发食物。赶时间,难得这段水路好走。能走多远走多远,哪黑哪歇吧。

    船到重庆同样一番补给后,并不停留。朝廷催促下,沿途军队已经分批出发了。

    在石柱,王丰带两道士与吴剑和陈,冯二道士分别。船队与石柱的一只运货船队合并,一路直放夔门进入三峡。希望能在封冻前多赶点路……

    “几个月时间,石柱沿岸已经大变样了。”和前来迎接的秦叔踏上码头石阶,王丰叹道,侧身对秦叔介绍到:“这是成都青羊宫二位护法仙师,李道长和张道长。”双方正式见过礼后,秦邦翰感叹到:“你在此短短时间,石柱大变,现在的产出已经足够石柱富庶了。老头子佩服!”

    一行人安步当车,秦大叔指着路旁工坊店铺一一介绍。“靠近码头自然以库房居多,大多已空。原因自不必多说。靠下游多冶炼,铁器作坊。上游这部分多加工。也有部分铜铁坊多小杂。你的那些饲料也做出来了,没什么问题。这里看不到……”

    王丰走进路旁一家立着几架水车的作坊。老板迎出来,认识,从京城带来的工匠之一,姓赵。现在已经乌鸦变凤凰,穿得像个员外郎了。王丰打趣几句,拿个做好的轴承转了转,查看了一番道:“还不错,现在还没有做出滚珠吗?看来还有外卖的,做什么用?”

    赵老板说:“在试,还没有过关,有个徒弟在做车,卖得不错……”

    秦大叔点头道:“这个我知道,那车不错,一车拉两三千斤上坡都没问题。”

    看水车等各处都换用了滚柱轴承,好奇问道:“花销不少,你们哪来的钱?”

    “噗通……”赵老板跪下来,扣头到:“小人们商议决定,各人领头专建一坊或者多坊。以分其责,以扬所长。可借支一定银两,额度大家议定,互相监督。请大人发落……”

    王丰大笑,扶起赵老板道:“亏的你们能想出办法,敢于承担责任做事,这有功无过。”一边心里也佩服古人智慧。这几乎是最好的办法。稍一规范就金融,公司齐活了。

    当下让人去召集各个管事到衙门汇合。事实上大多得到消息已经赶来……